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社会遗产展望

2020-05-21 16:22潘诗帆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10期

潘诗帆

摘  要: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在杭州市举行。目前,保证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已成为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国和浙江人民的共同期许。2022年杭州亚运会,不仅是要举办一次成功的体育赛事,还要对杭州的社会文化留下深远影响。本文通过对既有文献资料的研究,进行逻辑分析,从健康生活的推广、国际交流的开放、社会思想的转变、志愿服务的提升及包容性社会的建设5方面来展望杭州亚运会的社会遗产。

关键词:杭州亚运会  社会遗产  包容性社会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4(a)-0207-02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host cities and countries of the Asian Gam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creating social heritage by hosting large-scale events. This paper looks forward to the social heritage of Hangzhou Asian Games from five aspects: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life, the opening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thought, the promo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clusive society through the study of existing literature, logical analysis, expert interviews and the promotion of healthy life, the opening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thought, the promotion of voluntary servi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inclusive society.

Key Words: Hangzhou Asian Games; Social Heritage; Inclusive Society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良渚文化的源头。同时,杭州市信息化发展成效显著,发展水平稳居全国城市领先地位,是全国“互联网+”程度最高、生活最智慧的城市之一。杭州应当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向亚洲乃至世界展现一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体育盛宴。为实现杭州亚运社会遗产的目标,笔者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为理论依据,认为亚运会所创造的社会遗产主要包括了健康生活的推广、国际交流的开放、社会思想的转变、志愿服务的提升及包容性社会的建设5方面。

1  推广健康生活,建设健康中国

2022年杭州亚运会极大地激发了杭州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热情,同时也激起了前所未有的大众体育热潮,各地群众通过各式各样的体育活动,以实际行动来支持杭州亚运会的筹备、举办,杭州市政府也借势引导、支持大众体育的健康发展,例如建设各类绿色步道,2019年,杭州绿道建设上升为政府“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将推进400km健身绿道建设;到2035年,杭州要完成所有绿道支线和延伸线建设任务,形成一个全流域高品质的绿道网络体系。因此举办亚运会会强化市民、政府对大众体育的认识,增强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丰富大众健身的形式,让市民积极投身于健康中国建设中,努力打造体育强国形象。

2  国际交流的开放

大型体育赛事不仅是运动的交流场合,还是城际之间、国家之间的文化等多元素交流的平台。亚运会具有强大的国际展示功能, 这使得杭州能在举办过程中可以全方位地向世界充分展示自己。在一次成功的亚运会后, 举办国的国际形象往往会获得一定程度的提高。杭州亚运会是推动杭州走出去,提升国际形象的绝佳机会,能为杭州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机遇。杭州亚运会的举动将会加深我国和亚洲各国彼此之间的了解,促进杭州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共同发展。此外,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社会学术交流活动。在杭州亚运会筹备、举办的过程中,围绕亚运会开展各方面的研讨会,推动亞洲文化的多元发展,促进亚洲各国之间的国际交流。

3  社会思想的转变

社会思想的转变,首先体现在政府建设社会的执政理念的转变。2022年杭州亚运会本着“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使得杭州市政府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观,拒绝资源浪费,绿色亚运、节俭亚运是可持续发展观在杭州亚运会筹备和举办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政府运用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其次,社会思想的转变还体现在社会秩序的明显改变上。杭州亚运会的“文明“理念,能够有效地提高杭州市民的整体素质。在亚运会筹办和举办的过程中,杭州市民开始认识自身职责,增强约束不良行为,有意识地去维护城市形象。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社科院联合发布的“2016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指数”显示:2016年杭州市民公共文明综合指数达到84.63,自2014年来连续3年呈递增趋势。可见,通过2022年亚运会的筹办,有望培养杭州市民的现代公民意识,提高杭州市民对自身在公共场域行为文明、表现理性的认识,全面提升杭州城市的文明素质,向世界展示杭州的现代化、国家化的城市风貌和良好的市民形象。

同时,社会思想的转变还体现在杭州市民的开放意识上。杭州亚运会将会是一场国际文化交流的盛宴。因此,外来者对杭州市民的评价至关重要。近年来,外籍人士评价综合指数的大幅度提升,意味着在杭居住的外籍人士与杭州本地居民交流互动和理解互信的增进,也体现了杭州城市国际化水平和市民的国际化意识的显著提高。

4  志愿者服务

杭州亚运会的筹办与开展对杭州地区的志愿者服务有重大影响。杭州亚运会志愿服务组织能否顺利发展,影响着杭州未来的志愿者事业。亚运会志愿服务经验是否能够留存决定了杭州未来的志愿者文化能否得到普及。杭州亚运会作为杭州未来重要的公共事件,对于直接参与者有着巨大的影响。

第一,杭州亚运会能够提高杭州志愿者认知度和参与度。这些志愿活动首先促使了志愿者自身加深对志愿活动的再认识,更加熟悉志愿活动的业务操作,也更加明白志愿工作的艰苦,其本身就是对志愿者者的再教育。许多志愿者渴望置身于国家大事之中,渴望亲身参与亚运会组织和杭州亚运会产生直接联系。同时,通过亚运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可以提高杭州未来志愿者工作的参与度。参与亚运会志愿服务能够让杭州市民够置身于国家大事之中,市民亲身参与亚运会组织,和杭州亚运会产生直接联系,从而提升自身的社会认同感。此外,借助亚运会这一广泛平台,能够为志愿服务打造良好的宣传平台,能够让更广泛的人群近距离了解志愿服务,增强了其他市民对志愿者的认同感。

第二,杭州亚运会能够扩大杭州市志愿者的社会基础。目前,杭州市的志愿者主力是青年学生,社会上其他职业的人群参与较少。通过杭州亚运会对志愿服务的宣传,能够让志愿服务的理念深入人心,促使更多的社会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的队伍当中。

第三,杭州亚运会能够进一步提高杭州市志愿者的组织化程度。在筹办和举办亚运会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志愿者组织模式是必须的。从初期的志愿者选拔到中期的工作培训与后期的志愿服务,再到赛后有效的志愿激励措施,都需要一套井然有序的组织体系。杭州亚運会还能使杭州地区的志愿服务事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仍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各个方面都不算完善。在筹备、举办亚运会的过程中,通过志愿理论培训、技能培训及分享交流的活动,能够让杭州市志愿者学习国际先进理念、港澳台的服务经验等,进一步与国际志愿服务事业相接轨,将国际赛事资源转化为杭州志愿服务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再经过融合和特色创新,形成具有杭州当地特色的志愿服务模式。

5  建设包容性社会

杭州在发展新一线城市中,包容性社会建设是形势所趋,要以包容性理念为核心,寻求可持续的发展,保护弱势群体,提升全社会的公平竞争意识,使得更多人更充分地融入到社会生活中。亚运会的举办能够极大程度上推动包容性社会的建设。

杭州亚运会能整合社会关系。随着杭州城市的快速发展,现今的社会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在“后峰会、前亚运”的特定历史阶段,2022年杭州亚运会可以成为促进杭州社会转型的催化剂和整合社会关系的粘合剂。建立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价值体系,形成社会团结、人心凝聚的大好局面。因此,亚运会能在极大程度上整合了社会关系。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在在杭州市举行,保证2022年第19届亚运会的成功举办已成为杭州市体委(局)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许。亚运会作为亚洲和中国的“奥运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对杭州而言,是加速发展和创造长远利益的重大机遇。杭州的亚运会需要创造的不仅是16天的美丽回忆,更是16天竞技和庆祝活动之外的积极的变革。只有充分创造且利用赛后的社会遗产,才能够促进杭州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并将进一步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亚洲地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葆丽.“人文奥运”给我们留下什么?[J].前线,2008(3):23-25.

[2] 任春香,杨敏,祝振军,等.促进后亚运时期广州城市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2):37-44.

[3] 易剑东,范英丽.动机与目标·遗产与实践·理念与宣传——杭州2022亚运会愿景思考[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3):5-8.

[4] 周大鸣,詹虚致.亚运志愿服务文化遗产建设与人的素质发展[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