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河母亲

2020-05-21 10:06刘成君
炎黄地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长平高平鸠山

刘成君

丹河发源于山西省高平市的发鸠山,流经高平、泽州两县进入河南,全长124.5公里。她用甘甜的乳汁哺育着炎帝的子孙后裔,我们也称她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丹河流淌了多少年,没有谁能说清楚。追溯丹河的历史,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两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高平市境内发生秦统一中国的最后一役长平之战。四十万赵卒尽被秦将白起坑杀,血流成河。从这以后,人们就把发源于高平境内的河叫成丹河。还有一种说法,高平市东面的丹朱岭,是尧的长子丹朱的封地,河水流经丹朱岭而叫做丹河。根据雍正《泽州府志》记载:“发鸠山下有泉,浊漳之源。潞水即漳浊,山阴,泉北入潞;山阳,泉南入丹。”

这里所说的发鸠山,是距离高平县城四十里的一座大山。潞,是指高平市北面的长治市,古时叫做潞州。丹,即发鸠山附近的丹朱岭。这里的意思是说:发鸠山下有一泉眼,在山的北面,泉水由北进入潞州。在山的南面,泉水向南流进入丹朱岭。而提到发鸠山,大家自然就会想到成语“精卫填海”的故事。《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日精卫,其名自姣。是炎帝之少女,名日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化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淫于东海。”

这段话语的意思是:发鸠山上林木茂盛,有一种鸟的样子像乌鸦。花色的脑袋,白色的喙,红爪子。它的名字与呜叫声精卫相似。传说它是神农炎帝的小女儿,名字叫女娃。女娃去东海游玩,不小心掉在水里淹死了。她感到自己死得委屈,就化成精卫鸟,日复一日地从发鸠山衔上树枝丢进东海,发誓要把东海填平。丹河的历史渊源与中华民族的农耕始祖炎帝神农氏联系起来了。现在考证,淹死女娃的東海,应该是发鸠山附近的一个湖泊。

与丹河有关的古迹,大多被历史的尘埃湮灭了。五千年的岁月太过遥远,我们只能插上想象的翅膀,在文学语言的国度,目睹丹河雍容华贵的风姿了。

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争夺疆土。经过几次战役,炎帝转移到高平北面的首羊山休整歇息。山上松林茂密,芳草幽幽。俯视四周,湖泊点缀青山绿水间。温暖的阳光,清爽的和风。一条宽阔的丹河从鸠山出发,向南涓涓流淌。神农氏认为这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好地方,就决定和他的部落住下来。也就在首羊山,神农氏“尝五谷,始稼穑”,开创了中国古老的农耕文明。

首羊山与发鸠山东西遥望,相距十多里。炎帝来发鸠山巡游,建了行宫。山上古木参天,山脊上长满了荆棘灌木和老槐树,像是披上了苍翠的绿衣,随风飘曳。一条白练从漫山的翠绿丛中溢出,顺着山脊斜斜地流淌,落在蜿蜒的河槽里,一泻千里。干涸的土地被水浸透,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像群起而呼的蛙鸣。丹河水分出许多支流,灌溉着万顷农田,养育着炎帝神农氏的后裔子孙。

高平市的村名大多与人文历史有关。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五千年前的炎帝文化有关,另一类与发生于二干多年前的长平之战有关。以发鸠山和首羊山为中心的村庄名称,多反映了神农炎帝生活的遗迹。神农炎帝最早来到发鸠山,在附近的草芳、鹿宿、柳村、伞盖,举棒村择草而居,过着群居狩猎的原始游牧生活。远古时期,这里曾是大海和沼泽地带,高山就是岛屿。在原始社会,女人主内,负责家庭内部事物,包括食物和财产的分配权。男人主外,负责外出狩猎劳动,保护疆土安全。芳草悠悠,杨柳依依。从狩猎转化到圈养牲畜,是原始社会最初的文明,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丰收时节,则要举行庆典。暮色晚归。神农氏头戴牛角配饰,穿百叶衣,和他的部落成员围着篝火狂欢,举着木棒,呼着号子,跳着苍劲的舞蹈。星星火把映在东海湖上,暮归的精卫鸟呼叫着“精卫、精卫”,把树枝和石头投进湖中,水中的涟漪层层扩散而去。

首羊山是炎帝晚年生活的地方。他跟黄帝大战失败后,带着部落成员沿丹河水往东迁移。他在首羊山寻找到谷子,开创了中国远古农耕文明。直到现在,首羊山附近尚有炎帝行宫、炎帝中庙、五谷庙等文物,山上有神农城、黑白二泉遗址。有北魏时期的石窟群。残存的神农城城墙、井架和井洞,仿佛述说着五千年的沧桑。

首羊山附近的村名和地名,如换马、庄里(装殓的谐音)、跑马岭、卧龙湾、鹿野园都与神农氏晚期的生活有关。传说神农氏外出寻找草药,给部落成员看病。因误食毒草而腹痛难忍,就下了马,由人用担架抬着走。这个地方就叫做换马。神农氏还没等回到首羊山的神农城,就毒发而死。人们把炎帝停灵的地方就叫做卧龙湾。把装殓炎帝的村庄叫成庄里。庄里是当地人说装殓的谐音。炎帝死后,他的坐骑悲鸣不己,来回乱窜,后人就把这地方叫成跑马岭。山的附近有一个大坡叫做鹿野园,大概是神农氏驯鹿的地方。

丹河流过的区域形成了灿烂的文化。在高平流传数千年的“长平古八景”,就有三景和丹河紧密相关,它们分别是飞虹横涧,丹水秋波,鸠山暮雨。丹河文化还有高平古书,高平秧歌,九莲灯,跑旱船,耍龙灯等民间杂耍。给孩子做满月要做羊面馍,反映了古代炎帝部落对羊的图腾和崇拜。高平全境的炎帝庙达六十多处。传说炎帝是太阳神,后来人们把他供奉成“灶老爷”,腊月二十三祭灶。民谣日: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

丹河顺着百米宽的河槽蜿蜒流淌,穿越三军、围城、王降、弃甲院、哭头等长平古战场的遗迹,穿过高平古城,流到县城附近的汤王山。远远望去,云梯凌空架设在幽深的沟壑上,溪流跌入万丈山涧,泉水与山石撞击形成的水雾,被阳光折射成一条彩虹,从天上探到沟底。游人感叹美景,想彩虹是连接天地的桥梁。就有人在景观近旁竖了块石碑,上书:长平古八景一一飞虹横涧。阴面刻着观景的诗:

朝阳东映玉虹西,饮涧横流影自迷,

回首秋风天路近,飞梁千尺接云梯。

雨朝月夕见毫光,一望垂虹石径凉,

叹息游人踪迹杳,疑从碧落问津梁。

古代的丹河是怎样的情形呢,我们从古诗“秋水丹波”来窥探它的奥秘吧。一条丹河流过高平县城,秋日的霞光照在河水上。诗人站在丹河岸芷上,回忆两千多年前秦灭赵统一中国的战争,历史上称为“长平之战”。感慨帝王称霸天下,刀光剑影,秦将白起坑杀赵卒四十万,血染丹河,徒留骂名。赵国百姓望着开满全县的芙蕖花,空留千古遗恨。

丹水秋波恨不穷,波流东西霸图空,

落霞光射斜阳影,犹讶当年战血红。

丹朱岭下泛清流,渺渺烟波万古愁,

忆昔芙蕖花满县,何因偏为赵军愁。

诗为怀古抒情而作,意在感慨长平之战的惨烈,波光霞影的丹河岸,芙蕖花却只对死难的赵军士卒凭吊哀思。

丹河源头发鸠山,有“鸠山暮雨”的传说。说是发鸠山上有女娃庙。一天晚上,庙里的老和尚听见下雨声,就跑出厢房看。却见满天星辰,哪来的雨点呢?仔细辨认,才知道是晚风吹拂,茂密的松林发出的涛声。文人墨客就把这故事说成是“鸠山暮雨”。

丹河流淌了数千年,人们开沟挖渠,兴修水利,用丹河水浇灌农田。利用水的动力发明制造工具。在丹河流域,至今尚能见到古老的水车、水磨。神农炎帝的后人们吃着丹河水,唱着古老的丹河歌谣,世代在这里繁衍生息。

作者单位:焦作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长平高平鸠山
不是钱的事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梁小姐想要一点真心
劳模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
和孩子们一起进入数学世界
长平的车站
数学期望考题的新动向
西班牙“帝王行动”华人主犯被保释
86年来,我们不曾跟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