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我要按照事实来说话

2020-05-25 02:46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20年14期
关键词:钟南山真话武汉

17年前,在“非典”肆虐的关口,他说出“把重症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17年后,在新型冠状病毒蔓延的当下,他一边建议公众“不要去武汉”,一边第一时间坐上赴武汉的高铁,奔向防疫第一线。

这个再一次“逆行”的人,就是年已84岁的钟南山院士。

1月18日傍晚,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这位靠在座位上闭目凝思的老人,让所有人看了都直呼心疼。由于春运座位紧张,临时上车的他只能被安顿在餐车拥挤的一角。当天,他是在深圳连夜抢救感染病人后,直接到广州参加会议,会后来不及吃口饭又赶往武汉。晚上11点,他抵达武汉听取汇报后,这漫长的一天才算结束。转天一大早他先是前往金银潭医院和疾控中心了解情况,下午开会到5点后,又飞去北京奔赴国家卫健委开会,直到凌晨两点才睡下。

20日,他凌晨6点起床准备材料,接着是全国电视电话会议、新闻发布会、媒体直播连线的轮番轰炸。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面对白岩松的提问,他没有丝毫隐瞒:“肯定存在人传人”;“源头尚不清楚,但尽可能不要碰野味”;“能不去武汉就不去武汉”……

每一句都不是好消息,却莫名让人心安。

经历过“非典”的人都知道,公众之所以信服他,是因为“钟南山”这三个字,几乎就是讲真话的代名词。

2003年,非典在广州爆发。患者发烧、呕吐、呼吸开始变得困难,病人多死于呼吸衰竭或多脏器衰竭。一时谣言四起,人们抢购板蓝根、醋……钟南山急了,他第一时间请缨,要求把所有的重症病人全部集中到他所在的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来。病因不明、病症难治,个别医生有顾虑。钟南山却坚定地说:“医院就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不久后,在北京举行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中,被提前授意“不要讲太多”的钟南山,面对记者“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的提问再也忍不住了。他大声说出:“现在怎么预防不清楚,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病情还在传染,怎么能说是控制了?顶多叫遏制,不叫控制!”现场一片哗然。“非典”的真相自此才一点点向公众揭开。

当时,北京某些权威专家通过权威媒体发布结论:“引起广东部分地区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钟南山又站了出来,他认为这极有可能是一种新型病毒,且传染性极强。很快,钟南山的判断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正式确认。事后,有朋友悄悄问他:“你就不怕判断失误吗?有一点点不妥,都会影响院士的声誉。”钟南山的回应只有一句:“科学只能实事求是,不能明哲保身,否则受害的将是患者。”

抗击非典那年钟南山67岁。17年过去了,想不到耄耋之年,他还要与病毒交战!

事态急剧发展。钟南山在武汉、北京、广州三地奔波,再无喘息之机。武汉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封城”,人们惶恐、无助,钟南山不得不频频出镜,他亲自示范戴口罩的正确方式,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问题,为大众答疑解惑。他就像一剂社会的镇定剂,安定了人们紧张的情绪。

一生与病人在一起,钟南山心里装的全是病人。抗击非典时钟南山病倒了,肺部出现阴影。他以家为病房进行自我治疗,第三天高烧刚退他就出现在病房里。现在,在他家门框一角还有一颗长铁钉,那是他自己给自己打吊针留下的纪念。

除了锻炼身体,钟南山还有一件事一直在坚持,那就是周四下午的门诊。每到这一天,很多人慕名而来,门诊室、候诊区,甚至连走廊都挤满了来看病的人。只有坐在诊室里,环绕在钟南山头顶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全国卫生系统最高荣誉“白求恩奖章”获得者等各种名号和头衔才能一一剥去,此时,他终于可以安静而专心地说一句:“我只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热议锐评:钟南山家里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字:“敢医敢言”,四个字道出了主人的风骨。敢医敢言是他的真性情,也是他用一生践行的家风。他推崇讲真话,推崇追求真理。“谁出来说话可能大家都不信,但钟南山一出来说,大家就都信了。”这种信任的源头,恐怕就是钟南山在医生、科学家、知识分子、委员和代表等多重身份之下,仍然坚持的那个简单的原则:实事求是,讲真话。

■素材运用:我心中的全民偶像;民族脊梁;挑战权威;医者仁心;最美的姿态……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环球人物》等)

猜你喜欢
钟南山真话武汉
最美的等待
钟南山:做诚实的孩子
讲真话使人健康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我们在一起
钟南山
武汉加油
钟南山之歌
决战武汉
有谁会对我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