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轻舟已过万重山

2020-05-25 09:17许秀莲
廉政瞭望·下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楚文化楚国廉政

许秀莲

“雅兴忽来诗下酒,豪情一去剑赠人。”湖北人的重情还体现在热情好客上,当家中来了亲戚朋友,一定是好酒好菜招待。

“楚 虽三户,亡秦必楚。”从楚国不服周天子与之抗衡,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流传两千多年的“不服周”精神成为了湖北人的一句口头禅,也融进了人们的血液中。

“从古至今,‘不服周是流淌在湖北人血液中的荆楚精神,是楚地人性格特征的一种概括。”廉政瞭望记者专访湖北大学湖北文化建设研究院院长、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玉堂和知名城市史学者、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院长涂文学,两位专家深耕楚文化多年,对湖北人的性格有一番独到诠释。

聪颖创新、惟楚有才

廉政瞭望:据您多年观察,湖北人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刘玉堂:楚文化绵延长达800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诞生到最鼎盛的时期,湖北一直是楚国的核心部分。无论是从地域、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的角度看,湖北人都深受楚文化影响。

首先,楚人很聪明,创新意识自古有之。楚国曾发明一种“锐上斗下”的战车,上面尖锐,下面像一个斗,形成一个倒梯形,这样相比其他国家的方形战车更具稳定性,在爬坡时不易颠覆,杀伤力也更大,也让楚国在战争中屡战屡胜。惟楚有才,湖北人很善于读书,出了一大批名人,著名的黄冈中学更是名噪全国。

其次,楚人很浪漫、狂放。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道不尽浪漫主义的《离骚》,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友情,还有音乐、舞蹈、绘画、文学等方面,楚人也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涂文学:楚人和湖北人有相似的标志物,前者是九头凤,后者是九头鸟。

张居正在搞改革的时候得罪了很多人,因此让湖北人有“九头鸟”之称。但我认为九头鸟是好的,说明它是多元的。九头鸟也是聪慧之鸟,用它去解释湖北人,说明开放、容他性强。另外,长期受商品经济的熏陶,湖北尤其是武汉的市场意识、商品观念很强,形成了聪慧、有闯劲、有开拓精神的城市性格。

廉政瞭望:外界还流传着“奸黄陂狡孝感,又奸又狡是汉川”的说法,您怎样解读?

刘玉堂:这是一个误读。原句为“尖”和“绞”,指的是斗笠的形状。明清时期,湖北孝感地区有一个农民依据朝廷官员的官帽,做了一个斗笠。手艺代代相传,代代更新,受到时人追捧。因为黄陂的斗笠只有尖顶,而不会绞边的;而孝感的斗笠没有尖顶,却必须绞边。汉川人来了个综合,又有尖顶又绞边。因此有了“尖黄陂,绞孝感,又尖又绞是汉川”。

后来这句话被传出去后,不少人说湖北人精明,就将字改成了“奸诈”和“狡猾”,这其实是对湖北人的“污名化”。

义薄云天、自强不息

廉政瞭望:与热干面一样出名的,还有湖北人的暴脾气?

涂文学:城市对市民性格的养成有很大影响,湖北人性格的表现是大气和自信。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湖北兼顾了南北方的特点。这也让湖北人性格里呈现出兼容并包的因素,既有北方人的直爽,也有南方人的浪漫和细腻。

之前武汉嫂子“汉骂”火爆全网,骂不作为的社区,这也是湖北人直爽的表现。此类“汉骂”只是一种情绪宣泄方式,湖北人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有时较为冲动,待了解过后,就会发现湖北人泼辣背后的直爽和真诚。

刘玉堂:湖北人的直爽、重感情、讲义气,也是源自楚文化。

公元前594年,楚庄王派申舟到齐国访问,需要借道宋国,申舟因为在孟诸打猎时得罪了宋国,被宋国所杀,楚庄王听闻消息后不顾仪态,也未与大臣商议,直接出兵伐宋。这是不理智的行为,但于情义上却是值得人追随的。

“雅兴忽来诗下酒,豪情一去剑赠人。”湖北人的重情还体现在热情好客上,当家中来了亲戚朋友,一定是好酒好菜招待。之前新闻报道说四川一家9口走亲戚,滞留湖北50多天,湖北亲家养的3头猪、8只鸡、30多只鸭,还有几百斤大米,全用来做了招待。

这份耿直、重情重义的天性也让湖北人厌恶“鬼做”,只喜欢交“耿朋友”,也就是同样耿直、合得来、够意思的人。正如清末张之洞门生为其所修楼撰楹联云:“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今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亚欧遥”,充分反映了湖北人的大气与豪爽。

廉政瞭望:湖北有句俗语是“没有杀不死的猪”,反映到湖北人性格中是什么样?

刘玉堂:这实际是说湖北人的不服输精神,也就是常说的“不服周”。湖北历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这里成长起来的人,继承的是荆楚文化不达目的不罢休、不屈不挠的竞争精神。

公元前675年,战功赫赫的楚文王败于巴人,中了箭伤打算撤回都城。当时守卫郢都城门的楚大夫鬻拳紧闭城门,称“败军之将不得入城”。楚文王不得不重新整军奔向黄国,大败黄国军队后才班师回国。

尚武的楚国,就有这样的传统——得胜者凯旋而归,享受一切荣耀;失败者羞愧难当,哪怕是君王也不得入城。也正是凭借着这份精神,才开启了楚国纵横五千里,横跨十一个省,长达八百年的基业。

历经千年,流布于荆楚大地的这份勇于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也让湖北人民在1998年洪灾面前屹立不倒,取得了抗击百年一遇的长江流域特大洪水的最终胜利。这样的精神也是今时今日的湖北人面对疫情封城,依然能坚守70多天的底色。

含蓄蕴藉、深藏不露

廉政瞭望:您之前说湖北人优缺点共存,那也有缺点吗?

刘玉堂:不少湖北人重开拓而轻守恒,他们不擅守成。反映到日常,就是有的湖北商人不断转行、换项目,什么都做,但不容易做长久。

上个世纪80年代,武汉曾有四大家电品牌闻名全国,分别是莺歌牌彩电、南波希岛冰箱、鹦鹉牌录音机、荷花牌洗衣机。武汉品牌一时之间风靡全国,开风气之先,但不久后因未及时改进技术被淘汰,除了老一辈的湖北人,已经少有人记得。湖北人就将此戏称为“莺歌哑了,希岛崩了,鹦鹉飞了,荷花谢了”。

廉政瞭望:那岂不是容易一事无成?

刘玉堂:不是。湖北人继承楚人基因,常常深藏不露,在你以为他已经不行的时候,又将“一鸣惊人”。

廉政瞭望: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在湖北人身上有哪些表现?

刘玉堂:“一鸣惊人”的典故源自楚庄王,但这样的品质在不少楚人身上都有体现。湖北人李时珍,学医时发现医书上的大部分药物和药方有误,跋山涉水多处实地查勘,亲尝百草,历经27年编成皇皇巨著《本草纲目》。

此前他是籍籍无名的人,为了一个真相或目标,用长时期的努力去佐证和集纳,一朝成名天下知。

廉政瞭望:深藏不露是為了“一鸣惊人”吗?

刘玉堂:不是,湖北人比较追求洒脱、含蓄。公元前506年,吴国军队奔袭千里攻楚,猝不及防的楚国被打得落花流水。国难当头,一名宰羊为生的楚人,利用出神入化的宰羊绝技,拼死救了楚王。楚国复国论功行赏时,宰羊人却推辞不受,说自己只是想重回过去的生活。而要保障自己的生活,就必须要复国,保护楚王是为了国家,也是为了自己。

楚人平时都很“佛系”,做出一些“惊人”的举动,却非为名为利,深藏功与名。湖北人也是这样的,比如抗疫时的湖北郧西县女护士江世娥,在疫情防控一线忙碌25天路过家门拿衣服,丈夫带着儿子给她送了一碗饺子,夫妻俩相隔一段距离蹲在地上吃饺子的场景被邻居拍下后,有企业要给予她金钱奖励,她没有接受,却为自己所在的镇卫生院急救站争取了一辆救护车。这辆救护车在疫情期间,又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啊!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历史上的湖北人经历过太多风风雨雨,到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

猜你喜欢
楚文化楚国廉政
湘楚文化之杨家将与太极起源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自相矛盾》扩写
小燕子
廉洁文化新春行川城劲吹“廉洁”风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
浅谈楚文化中漆器图形纹样
浅析楚文化中的丝绸植物纹样
老莱子娱亲
美玉和氏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