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桥,有多美?

2020-05-25 08:27
中国科学探险 2020年6期
关键词:浮桥古桥拱桥

印象里的古代中国

有粉墙黛瓦

有飞檐翘角

还有撑着油纸伞的姑娘

走过弯弯小桥

……

那座桥

或临水梳妆、波光生艳

或长虹饮涧、分外妖娆

在这片古老而苍劲的大地上

这些古桥

如同“长虹”“玉带”“新月”

在粼粼水光的倒映中

撼动千千万万人的心

桥不仅存在于现实生活中

帮助人们欢聚、交流

更构成了一个令人神往的

诗意世界

那里有一点遐思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有一种凄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也有一丝爱意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在这古桥烟雨中

似水的柔情

滋润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古桥身上所拥有的

极致之美

01

古桥渊源

桥的本质在于连接

作为一条“空中之路”

沟通两岸

便是它的使命

为此

桥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下

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模样

在中国西南地区

深谷遍布、激流如箭

两岸之间相连的绳索、铁索

便成为过河的最佳选择

过桥之人

凌空滑行、命悬一索

这便是索桥

而在水流稍缓之处

人们尝试将舟船

相互连接,直通两岸

以水的浮力作为支撑

是为浮桥

在没有钢筋水泥的时代

即使面对长江、黄河这样

在中国数一数二的超级大河

浮桥也能攻坚克难

直教天堑变通途

历史上长江、黄河部分古浮桥,现今已经不存

从广阔的水面、极深的河道

到了小河小溪

桥的形态也随之变化

在浮桥和索桥之外

更多的桥以横梁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有的独木成桥

有的架石为渡

是为梁桥

相较坚硬的石材

便于加工的木材

成为古人营建梁桥的首选材料

他们以榫卯连接起“梁”与“柱”

是为木梁木柱桥

有的桥以垂直的木柱

支撑桥身

掩映山林之中

有的桥以斜向的木柱

支撑桥身

桥上点点灯火

照亮宁静的乡舍

然而

木置水中日久必朽

古人以更为耐久的石材

代替木材制作桥墩

是为石墩木梁桥

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

古人运用铁器和石材

成功“解锁”了桩基技术

让桥梁像树木生根一样

牢牢抓地

而石墩木梁桥的石墩

面对水流的冲刷

发展出船型的桥墩

以其尖锐的迎水面

削弱水流的冲击力

使桥墩更加稳固

在稳固的石墩、石岸之上

古人尝试将木材

层层叠置挑出

类似伸出的臂膀

使木梁桥的跨越能力大为增加

创造出跨度更大的

伸臂梁桥

有的两岸相远

中间以桥墩支撑

桥墩两侧同时“伸臂”

形似巨型斗拱

以“微薄之躯”承接住偌大的桥身

有的两岸相近

中间不设桥墩

两岸相向“伸臂”

或平直展开

或斜向展开

除了“伸臂”之外

斜向撑架

也能支撑桥身

飞架两岸

在我国木结构桥梁中

还有一种独特的类型

它由多个木构件

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纵横相贯

是为木拱桥

20世纪70年代之前

人们曾经断定

这种营造技艺已经失传

只有在《清明上河图》中

留下的身影可以供人凭吊

然而事实上

木拱桥依然活跃在这片土地上

浙江泰順三条桥

福建古田公心桥

甘肃渭源灞陵桥等

都是木拱桥“家族”中的一员

这些桥的受力结构与施工技艺

与《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

一脉相承

从木梁木柱桥

石墩木梁桥

到伸臂梁桥、木拱桥

木桥的形态如此绚烂多姿

但是限于木材的材料特性

其受力结构已经走到了演化的尽头

再难发展

与此同时

石桥

也随着古桥迭代演进的浪潮

也逐渐走上了崛起之路

与木桥一起引领风骚数千年

猜你喜欢
浮桥古桥拱桥
大班班本课程“古桥”的实践探索
走古桥,做古桥,感受古桥文化魅力
落日浮桥
芦溪
水里的“小拱桥”
开路先锋舟桥部队
蛋壳与拱桥
新年“希望球”
相知
高一物理能力月月赛(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