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纪委增强同级监督有效性的探讨

2020-05-26 01:58磨泽铭
现代企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国有企业监督企业

磨泽铭

国有企业同级纪委监督在纪检监督工作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和不接受监督的难题,我们通过对难点、难题的分析,提出助力、借力、聚力、使力、发力的“五力”方案,致力于保留同级监督优势的同时,破解现有难题。

一、企业纪委同级监督的作用和意义

1.同级监督是党章党规赋予的职责使命。全面从严治党没有例外,国有企业纪委也要履行党内法规确立的同级监督职责。《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的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对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进行监督。各級纪律检查委员会发现同级党的委员会委员有违犯党的纪律的行为,可以先进行初步核实,如果需要立案检查的,应当在向同级党的委员会报告的同时向上一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加强对同级党委特别是常委会委员、党的工作部门和直接领导的党组织、党的领导干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情况的监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党内监督体系,落实各级党组织监督责任,保障党员监督权利。重点加强对高级干部、各级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2.同级监督是构建完善党内监督体系的重要环节。党内监督是保持企业党委作为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成为企业改革发展“主心骨”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规定“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纪委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内容,同级监督是纪委监督责任的重要任务,加强纪委同级监督是做好党内监督的应有之义,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全面”应有之义。当前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弱、下级监督太难的问题,打破党内监督这一难题的关键,在于上级监督必须加强、同级监督不可偏废、下级监督必须支持三者协同发力。其中把同级监督与上级监督贯穿,使下级纪委成为上级党委、纪委驻在下级企业的前哨和探头,实现同级监督、上级监督同位一体,是最紧迫却也最容易的切入点。

3.同级监督是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保证。《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规定,“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发挥领导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依照规定讨论和决定企业重大事项”“研究讨论企业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支持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依法行使职权 ”。伴随国有企业党建的加强和深化,国有企业党委及其成员已经位居企业的权力顶端,掌握着企业改革发展的核心权力。同时,经济属性赋予了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市场经济规律也决定了企业自身的高度自主性。脱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腐败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必然危害国有资产安全。同级纪委不仅离同级党委及其成员最近,更是离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最近,对同级党委及其成员履职行权的过程和成效最直观、最清楚,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予以处置,督促同级党委正确行使权力,有效确保党委的权力在正确轨道上运行。

二、企业纪委同级监督的难点

1.不愿监督的问题。企业纪委书记原则上都进入同级党委班子,与被监督者同在一个班子,都是企业决策层最核心群体的成员,被标签视为企业领导人员一类人。班子成员日常工作上也抬头不见低头见,关系更紧密,情感更贴近,同时纪委工作上同样需要其他班子成员的支持与配合,加上监督影响团结的顾虑,人情往来、工作需要等因素交织影响,企业纪委主观上更愿意把同级监督的责任,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原则甩回给上级纪委,不愿意进行同级监督。

2.不敢监督的问题。一是思想上有困扰。《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同级党委与同级纪委又是一个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被领导者直接监督领导者,管理逻辑的不顺畅,导致部分纪检干部疑惑、顾虑,实践中更多“小心提醒、婉转传话”,不敢“红红脸、出出汗”直面监督。二是监督条件受限制。在双重领导体制安排下,国有企业纪委仍是企业的内设纪检机构,包括企业纪委书记在内的纪检干部考核评价、薪酬待遇等仍在企业内部(部分金融企业虽为派驻,但人事关系、薪酬待遇等仍由驻在企业负责),被监督者手握监督者的“前途命运”,监督者必然顾虑甚多、畏手畏脚。三是个人利益考量。监督总归由纪检干部来执行,纪检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品质决定着监督的实效。现实中企业纪委书记同级监督对象都是平级领导,重点监督对象的党委书记还是上一职级领导,且纪委书记大多交流任职,作为一个入局者,监督可能面对的是一个阵营,阵营内公私关系复杂、资源背景深厚,监督时难免考虑“后果”“后路”,担忧打击报复、边缘化,影响个人发展。

3.不善监督的问题。当前,不少企业依然把纪检岗位视为安置性岗位、非专业技术性岗位,导致纪检岗位要么是缺乏工作历练的新人、要么是缺乏工作干劲的“老”人,能力、水平难以匹配好监督要求。交流任职的企业纪委书记,尤其是跨领域、跨行业交流任职的纪委书记,缺乏企业的管理经验、专业技术、经营知识,加上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各管一块,纪委有时候成为信息孤岛,难以完整深入掌握全部情况,难以在“三重一大”事项等重大决策过程上进行有效的监督,而八小时以外监督、政治建设监督等还缺乏具体的监督途径和手段,监督无法有效开展。

4.不接受监督的问题。权力行使者总有一种将拥有的权力扩大化,以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利益的冲动。冲动的一个表现就是不乐意接受监督、抗拒监督。当前,仍有领导干部尤其是任职时间较长的干部,沉浸在享受权力的快感里,把组织监督视为纪检干部个人监督,把人与人对立起来,当作是他人对自己的“不信任”,是他人“找茬”“找不快”,让自己“丢面子”“失威信”,反感监督,不习惯、不情愿、不允许被监督,增加了同级监督的难度。

三、破解企业纪委同级监督的思考

当前,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逐步深化,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各项任务陆续在国有企业落地见效,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步入了新阶段。国有企业同级监督工作顺应改革要求,以此为契机,尽快“破题”,增强监督的实效。

1.知于助力。以纪检监察体制为契机,加快落实“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日常履职考核以上级纪委为主”的具体操作规范,加大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探索上级企业纪委定期向下级企业纪委通报同级党委及班子成员的问题线索及处置情况;建立下级企业纪委报告同级企业政治生态评价和领导班子成员“画像”评价情况;实施下级企业经营业绩考核等级不能高于党风廉政建设考核等级的要求,真正把企业领导班子及成员业绩评定、绩效考核与党风廉政建设实绩捆绑起来。

2.巧于借力。下级企业纪委要提升监督的工作技巧,在关键事项、关键时刻上巧妙引入上级纪委的力量,坚持业务工作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借用上级纪委的业务流程、制度规定、要求名义,增强同级监督的底气、硬气,用体制和制度减缓同级监督所带来的各种压力和矛盾。

3.善于聚力。一是企业纪委要督促、协助同级党委细化制定党委权力清单、党委议事规则、“三重一大”决策实施细则、党务企务公开、同级监督实施办法等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权力监督的制度规定,先把规矩立起来、说清楚,强化集体行为的意识,为同级监督打好基础。二是要督促、协助同级党委压实主体责任,尤其是督促、协助同级党委书记履行好主体责任“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把党委书记纳入党风廉政的利益共同体,把利害讲明白、把责任道清楚,企业“一把手”的支持配合同级监督对其他班子成员就是一种引导和约束,使同级监督事半功倍。三是坚持组织集体监督,避免纪委书记单打独斗,要善于发挥企业纪委班子的智慧和力量,坚持“书记带头、委员尽责、团结协作、集体监督”的思路,重大问题特别是涉及同级党委及班子成员的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用班子对应班子、集体对应个人,最大程度呈现放大组织监督的效应。

4.勇于使力。一是企业纪委要配全配强干部队伍,鼓励专业技术员工转岗从事纪检工作,丰富专业结构,加强学习教育,让纪检干部更加熟悉了解所在企业主营业务的流程环节、规范要求、操作技能等,具备从事监督必要的专业知识。二是要找准关键点、关键处开展监督,盯紧党委决策环节的监督,延伸监督的链条,把同级监督的决策环节监督放到事项全过程监督之中,把事前分析调研、事中研究决策、事后实施执行贯穿起来,做到对决策事项完整全面了解,提高监督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要加大日常监督的力度,梳理排查企业廉洁风险高发点,发挥好巡察利剑作用,协调企业职能管理部门定期信息共享,深化八小时以外监督,着力做好对招投标、物资采购、选人用人、资金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更深入更准确掌握同級党委班子成员各自分管领域的总体情况,及时发现苗头倾向性问题。

5.敢于发力。同级监督不仅讲策略,也讲气势。执纪审查是纪委严肃纪律、惩治腐败、强化震慑最主要、最直观的手段和方式。企业纪委要增强执纪审查的能力,坚持有为才有位的观念,严惩违纪违法问题,为同级监督树起权威、营造氛围。当前,国有企业最普遍的腐败问题就是利益输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通过职务上的便利,依托企业的资产、资源、业务等谋取私利。而利益输送与权力运行是高度重合的,腐败背后必然有一条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联通的利益权力链条,企业纪委要捏住链条的“七寸”,敢于善于惩治管理权限范围内同级企业中层领导人员、重点关键岗位员工的违纪违法问题,斩断利益输送链条、斩断“围猎”和甘于“围猎”链条,做到“抓了三排、震慑主席台”,对同级企业党委及班子成员形成强有力的警示和震慑。

(作者单位: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国有企业监督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