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视阈下基层意识形态建设的问题及对策

2020-05-26 01:58孙涛
现代企业 2020年4期
关键词:舆论群众基层

孙涛

强化责任担当就是要切实履行好基层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针对当前发展的现状,通过破除工作上的短板与瓶颈,形成制度上的向心力、工作上的核心力与人才上的竞争优势。坚决贯彻守土有责、守土为责,努力把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做大做强做好。

一、发展现状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全媒体发展指导和引领基层意识形态建设成为了新趋势,安徽在坚决贯彻中央有关要求和任务部署中,勇于探索、积极作为,走出了一条符合全省实际的基层意识形态建设发展之路。全省基层紧跟中央步伐,有力有为,牢记使命,始终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了“两个巩固”。全省广大基层坚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持“两个维护”,筑牢基层意识形态宣传主阵地;在稳定大局、把握大势,高举旗帜和不忘初心中锐意创新、努力创造;在国内外省内外大事要事中,主动发声、积极发声、持续发声,紧紧抓住主流舆论的话语权。经过努力,全省形成了基层党委党组织对本地区意识形态负总责,落实“大宣传”理念,突出融媒体发展,突出网宣外宣交叉融合,突出理论武装与宣讲走上网络等的良好局面。广大基层在聚焦本业、彰显本体、传承本源和培养本色中持续发出“徽风皖语”好声音。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全省基层意识形态建设还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我们拿出有力的举措加以不断改革和完善。

二、存在的短板与问题

1.基层总抓意识形态存在“乱、散、慢”。对意识形态认识不够清,内涵定位不够明。有不少人认为意识形态建设缺乏“看得见、摸得硬、考得实”的量化系统和统一明确的考核指标。在落实工作部署上,依旧存在着“不抓都是,一抓都不是”的误区。

2.应对处置责任安排机制不明朗。与社会综治、计划生育、信访等工作相比,意识形态问题往往更复杂、更尖锐和更隐蔽,在应对方式和处置手法上更需谨慎专业,迫切需要上下协同、责任共担、一起应对。基层能尽早发现、充分掌握、及时上报更应该是责任首位。

3.缺乏专人专职和专业负责。地方党委在运用观点、立场、方法去认识和评估当地意识形态建设发展和总体特征,研究分析各种突发和潜在问题背后成因,这都需要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需要扎实的社会实践,而这可能正是基层最缺乏的。

4.成效合力不明显。事实上,对涉及思想、言论、宗教和民族等一些重大突发舆情和敏感舆论斗争,基层的手段和能力有限。往往不能够组织起有效的舆论回击和理论声势,在处理上可能更多采用简单粗暴的屏蔽删除或以拖待变,工作方法原始单一,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其后续影响。

5.“大宣传”机制不硬、不统、不专业。“两个巩固”仍缺乏“大宣传”配套落实的具体机制。在系统内,业务管理条块分割明显,对新闻事件、重大舆情和理论思想斗争依旧存在“九龙治水,各管一块,治而不当”现象,缺乏精密的节奏统一和高效的环节把控。在部门外,与涉事单位协调,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发声应对舆论与思想挑战尚有困难和障碍,“以我为主、积极有为”仍就底气不足。当前,网络大V、娱乐达人、草根知识阶层和思想独行侠们以海量原创新闻、评論、观点栖身于网络,盘桓在各大网站、论坛和自媒体平台。“大宣传”机制一时很难应对,“大宣传”无章可循、无例可依。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强化,组织、纪检部门网络建设精彩纷呈,前有党章、党纪、党规为依托,后有案件话题为引领,已经形成了各自独特和具有相当社会影响力的党建网络文化。相比之下,“大宣传”在“专、精、深”和自有特色上差距越发明显,亟待开拓空间与深入挖掘,奋起直追。

6.对待新媒体存在“三个不适应”。面对新媒体在意识形态上的颠覆性变迁不适应。新媒体以海量新闻、开放话题和言论对冲为主要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自发性、互动性和泛众性,打破了以往的“中心”思想和娱乐边界。特别是在资本的裹挟下,新媒体开放、共享和斗争异彩纷呈的实时展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它的快速、公开和海量投送给主流意识形态管理者和传播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带来的压迫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①处于新媒体带来的思想与舆论新格局不适应。新媒体的崛起是互联网技术与市场经济发展的产儿。在众多娱乐化、焦点化事件话题与论争背后是经济利益多元化的现实,是社会各阶层对自我利益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性焦虑。应当允许这种思想、观点的长期交锋甚至是激烈争斗,以抱有极大历史耐心和制度自信,去主动适应这种新格局,理性、冷静对待这种变化中的“不和谐”和“对立统一”。②实现对新媒体有效管控与积极引导不适应。作为新型传播渠道和新的社会互动方式,公开与互享成为新媒体不断自我发展完善甚至扬弃的“第一动力”。在新媒体中不存在完全的“闭合式”管理和单一的“灌输式”思想传播,于管理者和参与者而言,只有更加充分竞争和始终坚持创新创造,用更优秀、丰富和高效的舆论服务、思想产品和竞争手段才能保得“初心”,赢得在新媒体奔跑中的“王冠”。 ③群众融入渠道建设不广。对源自大众的意识形态发展与自我巩固不敏感,缺少注意和挖掘。在信息愈发开放条件下,群众对国家自豪感、社会安全感和优越感的普遍情怀应加以更多的关注和尊重。壁垒高、渠道窄,进入门槛多,参与明显不足的现实,往往会给群众中迸发出的社会正能量大打折扣,特别是“制度正义”如果离开了群众的守护,便很难成为社会共识和价值追求。以曲解“问题意识”阻隔群众创造,甚至人为造成党的形象同群众期待相偏离。应当充分相信群众的朴素情感和创造能力,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新思想在大众心中的崇高地位,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多换位思考、摆正心态,多走入群众,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发展和维护中来。

三、对策及建议

1.构建“一核、一中和三抓手”的制度与工作格局。紧盯“一核”:以着眼基层意识形态制度建设为核心,推进体系化完善为动力,突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保障的思路,注重培育、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内生活力和自我修复、自我创造的核心能力,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基层意识形态建设的新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责任传导,落实到进一步丰富和拓展面向基层意识形态责任制的顶层设计当中,不断优化职能定位,聚焦责任新内涵,持续创新创造意识形态新抓手。

猜你喜欢
舆论群众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