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后”反思:把住供应链生命线

2020-05-26 09:26王梦菲孙天尧
董事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疫后产业链供应链

王梦菲 孙天尧

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人类再次见证现代文明的脆弱。所幸,至暗时刻已经过去。但疫情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仍在发酵。

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连接。此前国内疫情暴发引发进口国忧虑,而今全球陷入疫情防控导致国内企业订单取消、原材料断供……在突发事件面前,全球供应链的弹性之低令人乍舌。付出惨痛代价后,无论政府还是企业,是时候反思供应链的风险管理了。

成本导向供应链时代的终结?

一只名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黑天鹅”,或许会给“管理供应链是为了降低成本”的时代画上句号。

近年来,几乎所有政府和企业都在精益生产的管理哲学支配下开展供应链管理,降低成本支出,便于小批量灵活生产。然而,这套理论的基础遭遇了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造成了极端被动的局面,供应链中断先在部分医疗物资、消毒日用出现,随后蔓延到了多个产业。

企业为了尽量控制库存和成本,通过外包合同分解生产中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外包地点遍及全球。这的确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但也增加了供应中断风险。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初,全球最大的1000家公司及其供应商有超过12000家工厂、货仓以及其他运营设施处于疫情隔离区。更糟糕的是,大多数企业几乎没有关注过供应链中断的敞口风险,或者只有简单的了解,设置健全防范预案的更少。

以疫情急需的物资呼吸机为例,国内生产企业收到的全球订单激增,全力以赴生产依然供不应求。这固然有呼吸机生产较为复杂、标准高周期长的原因,但上游核心部件和原材料配套不足等也是阻碍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原因。因疫情期交通人工等问题,压缩机、传感器、电路板、过滤器等不少上游组件供应脱节。

从最终消费端来看,整个春节假期人人在抢购的口罩更是典型,大量企业上马新的口罩生产线,熔喷布价格井喷依然供不应求。除了首当其冲的医疗物资行业,消毒液、卫生纸等生活日用品也经历着全球的短缺。任何一个供应链产业链上小小的停滞、缺失,都攸关消费者能不能及时在零售店、网购平台买到他们急需的物资。也关系到整条产业链上企业的资金生命线。

产业链中小企业亟须更多关注

这次疫情对几乎所有行业都是一次严酷考验。

以苏州某电气公司为例,其上游供货商有600余家,大部分为国内中小企业,核心电子元器件等主要从日本、韩国、美国等国进口。国内供货经过地方政府协调支持,基本已经解决物流和原材料供应,但一些小问题还是频频出现,如提供纸箱的企业生产成本上涨、产量减少,直接影响了公司出货。国外虽然采购量不大,但涨价延迟也很严重,一些国外供货商甚至暂停关停了。

该电气公司目前经营状况良好,但是一些关联的中小供货商正面临资金紧张,可能影响生产甚至破产,这无疑会增加公司的生产管理成本。“我们需要额外培育新的供货商,尤其在疫情常态化防控趋势下,要实现沟通确认、建立信任、畅通流程等会增加不少供应链成本。”

这不是偶然现象,而是很多行业的一个缩影。哪怕自身经营管理完善、运营发展正常,也不能避免来自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

为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完整复工复产,各地政府早早做起了很多工作。以江苏为例,围绕13个重点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27条产业链排查了全省的龙头企业等,特别梳理了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统筹全省力量进行支持。

受疫情冲击的企业或许比想象中多。4月15日,江苏召开全面推进制造业复工复产加大企业帮扶纾困力度的新闻发布会。会上数据显示,江苏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面已经提升至99.7%,规上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部复工;但中小工业企业复工面相对只达到了84%。中小微企业的困难是实实在在的,更关乎产业链供应链的健康稳定。

百花齐放才能春满园。各地前后出台了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组合拳”。譬如江苏印发了支持中小企业缓解疫情影响的22条政策措施,由工信系统直接将内容与操作送到每一家企业手中。浙江明确提出“工业用水价格、用天然气价格均下调10%,期限为3个月。”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各种支持措施,短时间内缓解了一部分中小微企业的困境。

然而,这似乎还不够,尤其是对出口导向的中小企业来说,需求萎缩订单锐减,但员工厂房设备材料成本并不减少,政策扶持的作用杯水车薪,市场需求和订单才是他们的命脉。

无锡某无线电遥控设备的科技公司,90%以上订单都是出口,疫情发生后,公司订单锐减,目前的订单量大约只是往年的35%左右,后期订单也几乎没有着落。“现在要转内销也很难,产品比较小众,国内市场有限。”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现金流很紧张,将不得不减薪或裁员,但这其中又涉及违反劳动法的风险,“两难啊!运营压力很大。”

鉴于当前现代经济中的产业链供应链复杂性,地市、省级层面的统筹支持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全国产业链一盘棋的协调乃至全球网络供应链的重构,或需要以一个新的高度纳入政府的战略布局中。

役后时期,企业如何升级供应链管理?

政府助力,企业更要自己给力。一直以来,中国企业的韧性超乎现象。可以预见,当我们走出这场疫情时,所有企业都会反思自己应对突发情况的风险管理能力,尤其是供应链方面。“供应链管理主要是为了降低成本”的时代结束了。“安全可控+降低成本”的双目标将主导供应链的未来。

有专家指出,如果说当前供应链尚未成为战略主题,那它即将成为战略主题。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医院和杂货店,都会成为最重要的事情。究竟该如何妥善管理供应链,让企业免于地缘政治动荡、气候事件、病毒暴发、监管变化、劳动力短缺,或仅仅是意外需求激增造成的破坏?

信息化,可能是未来供应链管理发展的核心之一。试想一下,如果现在,你点击鼠标,一张公司所需各种零部件与原材料的全球供应链信息图即刻呈现在眼前,上中下游供应商及其产品、地址、联系方式、合同报价、当前状况等一目了然都在其中,是不是感觉很好?

可惜大多数企业完全沒有相关布置。今年1月末疫情在国内暴发后,一项对300名全球企业家的调查发现,70%的企业刚刚开始搜集数据,确认供应商中哪些会受影响。当然,也总有未雨绸缪的少数公司在当下赢得艳羡。它们从过去十多年里灾难造成的供应链动荡里吸取教训,早早投资规划供应网络。

一家日本半导体制造商表示,2011年日本地震和海啸之后,该公司组织了一个100人团队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将公司的供应网络深入到第二层,继续深入则困难重重只能暂停。供应链的梳理是一个系统复杂的事情,尤其是在当前分散的全球外包背景下。因此,很多公司依然依赖低层次的人力情报来掌握供应网络,甚至采购人员离职后相关信息知识直接“走丢”。这是不是有点儿戏?更不用说制定方案专门研究供应商及其全球足迹了。

绘制供应链图谱,成本很高,价值更大。IBM认为,区块链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将很多事情简化,相关应用仍在探索中。

此外,构建“平行供应链”是一个应对突发情况的储备选项。具体来说,就是在当前供应链基础上,增加多样化采购,尤其是寻找本地制造能力、制定替代采购战略;优化库存,确保关键零部件、原材料以及产品能够实现战略缓冲;同时,进行场景模拟,设计风险应对策略与紧急流程。

来而不可失者,时也;蹈而不可失者,机也。全球疫情的发展依然还在掌握之外,国内目前处于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疫情常态化防控状态,在这样前所未有的新环境里“大浪淘金”下来的优秀企业,一定能够化危为机,探索出更加坚韧可靠的供应链。政府也将吸取经验教训,从更加宏观的视角统筹完善产业链面对突发情况的弹性管理。

猜你喜欢
疫后产业链供应链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全球供应链布局“疫后”新趋势
对垒疫后衰退
目前形势下如何提振中国经济
“疫后”谁能重生?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