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中的文言文教学策略创新

2020-05-26 01:59石兵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20年4期
关键词:文言文创新初中语文

石兵

【摘要】文言文的学习是从初中阶段开始的,但初中生对文言文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小学古诗学习为古文阅读奠定了语言基础,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之前积累的知识对文言文进行初步的理解。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的书面语本身具有独特之处,并不讲究严格的声律,也不像现代文简单通俗,具有骈散结合、古朴典雅、叙事描写抒情三者并行的文体特点,教师应该查阅资料熟练掌握文言文相关知识,全方位体验其中体现的文化情怀和时代背景,并且在具体的教学中追求讲授方法的创新,让文言文以一种更加鲜活的形象走进初中生的视野。

【关键词】初中语文 文言文 教学策略 创新

文言文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底蕴,虽然现在书面语中被经过简化的白话文所替代,但是文言文无论是外在雅致俊逸的语言形式还是内在体现的时代光辉、民族气节、文化传统和人文情怀对我们而言都是永恒的,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多元文化交错纵横的时代,重视文言文的学习是对民族文化和历史的自觉传承,让学生从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汉语魅力,增强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文言文的教学工作要兼具形式和内涵,避免因为分数压力而产生过于注重字词解释、记忆和背诵的问题。

一、课前预习和课堂发言讨论相结合

初中文言文虽然篇幅较短,但是它相比于现代文和诗歌等拥有更庞大的语言知识体系和人物历史背景,同样的一节课文言文的知识容量更大,单是讲解字词和翻译文本就需要占据大部分的时间,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更加注重与考试相关的内容知识的讲授,学生在具体学习时明显感到文言文学习紧凑、仓促和压力,长期以往会产生学习疲惫感甚至产生对文言文阅读的厌倦。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可以把家庭作业布置为课文的预习,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对文章先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以《桃花源记》这一篇文章为例,教师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查阅作者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魏晋南北朝历史变迁情况,对文章的风格和背景有整体的感知,然后再结合课下注释进行文章的预习,把握文章内容和陌生字词的解释,学生自己预习比教师在课堂統一讲授更能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圈出自己不会或者感到疑惑的地方在课堂中解决,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性、针对性也有所加强。

教师的课堂授课过程要紧随着学生的预习情况展开,教师让学生在组内就自学情况展开分享与交流,可以是生僻词语讲解也可以是自己读的时候就某个点产生的感想,尽情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在交流中收获组员对自己倾听、关注与尊重,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积累知识和学习的动力。然后,教师让学生就自己的预习情况对文章进行翻译并且自愿起来发言,每一段翻译完成后,其他学生就发言同学的瑕疵或者自己的不同文章解释展开纠错和具体阐释,如“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有的同学翻译为“渔人把自己听过的一一向村民们讲出,村民们都感叹惋惜”,其他同学听了这句翻译觉得不太顺口,头脑中展开二次翻译,并且发言补充“我认为应该把所闻的翻译改为知道的事情,因为这是以前学过的所字结构,应该翻译成名词”,教师对补充者表示赞扬并且让学生标出这一知识点以加强知识的巩固。最后教师再用PPT呈现出整篇文章的译文让学生参考并且自觉修改自己翻译中不太准确之处。这种教学策略的创新性在于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加强,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认识过程充满讨论探索性,善于自己发现和解决疑难点。

二、在实物表演中体会古代文学意蕴情境

教师为了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古人的情感意志和文化风尚,可以把一篇文言文中涉及的道具、服装等拿到课堂中,让学生以抽签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青少年心理发展强调初中生拥有更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展示自己的魅力获得别人的认可,这种情景化表演模式可以有效利用初中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让学生在表演中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对文章人物性格和周围环境的感知与揣摩中,潜在地提升学生对文言文整体意境的体会和感悟。以《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一课为例,分别抽出学生扮演“邹忌、妻、妾、客、城北徐公、威王、群臣”,教师为学生分配每个人的道具并且进行搭戏预设,让学生搞清入场退场顺序和具体流程,然后学生在5分钟以内仔细体悟人物的语气、神态和动作,尽快为集体表演做好准备。在实际表演中教师利用白板根据谈话地点投射出不同的场景和背景音乐,使观看的学生和表演者都能深入其境产生情感共鸣。学生在表演时应采用白话文,便于进行语气模仿、显得通俗易懂,教师的PPT中也到呈现相应的文言文原句,讲台下的学生结合表演场景和白板内容进行抽象文字与生动画面的联系结合,增强对文章的理解,看到原文就能自然而然地想起具体场景、进行流畅翻译。表演结束后给参加活动的同学一点小奖励,然后让全班学生举手投出表演得最好一人发一个笔记本,通过这种互动、奖励的课堂让学生在以后的表演活动中更加积极地参与进来,形成良性发展前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乐于在模仿与表演中感受到古代人物性格与思想的闪光点以及整体的构文意境。

三、文章语句深探与审美情趣培养

文言文常常善用春秋笔法,以一字寓褒贬,短小简练的几个字就能构成一幅极为广阔的画面,这正是文言文最为人所称妙的地方,因此单靠字词的准确对应解释和文章语句大概的翻译是不能将一篇古文中的意境、思想和神韵完全领悟到的。教师的任务不只是让学生满足于语文分数上的成功,而是通过文言语句的具体深入分析和体会,让学生以开阔的思维和胸襟接受文化与语言的熏陶,通过语文的学习提高对文章、生活、事物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培养真正具有人文修养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中学生。以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为例,其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充满了古典与空明澄澈的绝妙意境,教师让学生仔细阅读这一句并且展开景物扩写,用现代化的修辞去体会古代语言的精简、情韵与行笔自在轻盈、构思巧妙的独特之处,教师将自己精心编制的扩写内容展示出来并且配有潺潺流水和风声的音效,体会月光如水、竹柏随风斜影交错的动人美感。再如,“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教师让学生分析这句话体现了哪些情感,学生说出闲适、美好的友谊等答案,教师肯定其答案并引出当时苏轼和张怀民都是被贬谪之人,仕途失意心情凄凉,两人却又并不完全被功名束缚、月夜相伴悠闲漫步。让学生联系全文体会作者乐于闲适却又略带凄凉的复杂情感,从而对社会、人生、境遇都产生自己的审美体会。

四、结语

语文学科特点在于对学生语感、汉语知识、文学素养的培养,相比于其他学科更注重人文关怀和感性心理,没有太多公式、定义需要教师去进行讲解。因此,教师要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致力于将语文教学从传统的机械化、被动化教育模式中摆脱出来,积极寻找适合语文教学的更具学科针对性的方法与策略,紧随时代的脚步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语文教学工作,引导学生以开阔、知性的视角进行语文学习,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身修养和语文感悟能力。

猜你喜欢
文言文创新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