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音乐体系的形态特征及其美学基础

2020-05-26 02:04邓梦頔
卷宗 2020年9期
关键词:音乐审美传统音乐音阶

摘 要:音乐除了人们经常用到的大小调,还存在很多调式结构,音乐就像语言或者说就是语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音乐,具体的音乐所表现的形式就是民族调式、民族音阶,它是独有的、唯一的。

关键词:中国音乐体系;传统音乐;调式;音阶;音乐审美

目前有三大音乐体系,一个是中国音乐体系,一个是欧洲音乐体系,一个是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因为中国56个民族是包括一些近现代以来或者历史上从别的地区移入中国的,实际上中国传统音乐是多元一体的。大家都生活在民族大家庭当中,它们都保持的原来的音乐特征。但是这三大音乐体系当中,有一些地区是只用一种,有的用两种甚至是三种音乐体系的。比如汉族用的就是中国音乐体系。维吾尔族是三种音乐体系都有,以波斯阿拉伯体系为主。像哈萨克族,以欧洲音乐体系为主,某些作品也受中国音乐体系影响。就只有一个俄罗斯,只有用欧洲音乐体系的。所以,我们说,中国音乐体系,是被56个民族当中,55个民族运用的体系。因此,它是中国传统音乐当中的主要音乐体系。下面我们来讲一下中国传统音乐体系的形态特征。

音乐形态指的是构成音乐的一些形式要素,含乐律、调式、旋法、节奏节拍、和声、等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

1 中国传统音乐律制与调式

中国使用三分损益律,十二平均律和纯律。以无半音五声性三音列并置为特点调式,讲究色彩性的宫调体系。西方大小调最重要的特点是功能性,半音倾向性所造成的动力性。功能性就是I-IV-V-I,有往主音強烈的倾向性跟动力性。比如半音:7-#5-6。“1-2-7-1”等,由不稳定到稳定。但中国传统音乐没有半音的五声性,是中国音乐体系的特点。我们叫做腔音列。根据地区分为三大类。首先是窄腔音列,就是以大二度小三度为特征的“235 356 561”。第二个宽腔音列是大二度跟纯四度“512125251”,最后一个是大小腔音列。大腔音列是“135 351 513”小腔音列是“613 136 361”。比如江南民歌《茉莉花》就属于窄腔音列,类似于爬楼梯的样子,基本上都是大二度小三度。比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走西口》就属于宽腔音列。实际上,我们从地域上划分,北方都是宽腔音列,南方江浙一带更多用的是窄腔音列。西南少数民族用的是大腔音列和小腔音列。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没有半音的进行,即使有半音也是属于四分之三的中立音,像广东音乐“4”是比原位“4”高一些,微升fa。所以就没有那么强的倾向性,它是属于色彩性的。在很多戏曲过门中用到的非常多,在每一句里都可以加一些中立音。它是属于并列性质,没有很强的动力性和倾向性。还有一个特点即使si fa的运用也是要构成大二度和小三度的关系“36432”,“72165”或者是经过音,中和调式性。再一种就是三种音阶并用。一个是“123#45671”,一个是“12345671”,一个是“123456b71”但这三种音阶不能等同,各有各的不同的色彩。比如《兰花花》现在普遍流行的是用羽调式来记,但陕北基本没有“612356”的羽调式,只有“571245”这种苦音音阶,它的苦音音阶才能表现兰花花悲剧性的主题,现在用羽调式就太优美,如果把它变成微调式“571245”si中立音,fa中立音。“5—1—5—54—5—5”所以我们不能完全的用欧洲的理论来衡量中国的民族音乐,应该找出自己的特点。

2 弹性的节奏节拍,和散漫的中,快,散的渐变的节奏,规律

节奏,指的是乐音之间的长短组合关系。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反复。实际上,节拍当中,有两种节拍,均分律动的节拍,和非均分律动的节拍。均分律动就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反复,非均分律动是自由节奏,在我们中国的节拍和节奏,是有这几个特点,1)大量非均分律动的运用,比如山歌,戏曲的散板,这里可以自由的抒发感情,像《脚夫调》,如果把中国传统里的散板都改成有规律的节拍,那么感情就得不到充分的抒发,所以它有它产生的现实的生活基础,要抒发很奔放,很热情,很悲壮的感情,所以会用散板。2)中国乐曲中的有规律的均分律动是以二分法为基础的,非功能性和弹性,首先是以二分为基础,强弱强弱,一分成二,二分成四,四分成八…类似于农耕的节奏,就像有人把三拍子跟马背上的民族联系起来同理。但农耕文化生产是以个体为主的,那么映射到音乐中拍子也不会那么规整。在劳动号子里,节奏又是非常规整的,所以就带来了它的非功能性,和非轻重拍那么明显。特别是在戏曲里面,像橡皮筋一样有伸缩性,弹性的节奏。这种节奏和速度的弹性,还和封建社会的社会禁锢有一定关系。3)它的节奏发展规律如果是比较长的句子,形成散,慢,中,快,散,的节奏形式。实际上,这符合我们中国人一般的生活规律,比如我们讲话,前面会有一个引子,自由一点,接着娓娓说来,切入主题,最后总结。

3 它的结构层次是以腔为基础的多重音乐层次,和渐变为特点的结构原则

这里面的结构层次,跟欧洲音乐,文学,美术,有许多类比的地方。但我们中国音乐又有很多自己的特点,比方说:腔音。这个跟欧洲的乐音是类似的,跟我们文学当中的“字”是类似的。但我们的“音”跟欧洲的“音”最主要的不同是带腔的音,也就是说,它的每一个“音”的过程当中,有音高,力度,音色的变化。钢琴上它是约定式的,跳跃式的,但我们往往有一个“音”的过程,所谓我们带声调的“音”,是与我们带声调的语言有关系的。腔音列的分类有点类似于动机,但是我们的腔音列是以地区,乐种,为划分依据。在欧洲音乐当中,动机是以乐体划分为依据的,每一个乐体都有一个自己的动机。腔结和腔韵跟乐结,主题音调的区别主要在于,腔结有一定的规释性,腔结有几小结,在哪一个曲牌中都有一定的规定。腔韵跟主题音调的不同主要出现在比较固定的结构位置当中,最后,这个腔系,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比如《孟姜女调》,它都可以有各种变体,有这些变体可以生成一个系统,叫腔调系统。这个是结构层次,结构原则是渐变的,比方说发展手法的“鱼咬尾”,后面一个乐句的开头,跟前面一个乐句的结尾一样,比如《二泉音乐》。每一句的结束音都成为下一句的开头音。还有“延展”就是把一个腔调作为一个基础,然后把他延伸。《二泉印月》就是一个腔调作为基础,然后不断地扩充。所以构成乐曲之间不间断的联系。再一个像变奏延伸和起承转合延伸跟调转换都属于“渐变”。

4 它的音色是重人声,尚自然,多样化以及对于噪音的有限度,有效运用的追求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在拉弦乐器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彈拨乐器的连贯性不如笛子富有歌唱性,但是笛子的声音又不如嗓子动听。所以在最初的器乐曲中,都是对声乐的模仿。同时,乐器对于人腔的适应。另外,器乐讲究人声的对比和变化和噪音的有限度使用,一些打击乐器来增添喜庆的气氛,在许多乐器当中有时候会适当的模仿一些打击乐,或使用一些噪音,比如琵琶当中的“绞弦”,“弹面板”就是噪音的运用,一般是用来描写一些战场上,厮杀的场面和声音。对于音色,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不同的喜好。拉小提琴的时候绝对不允许有任何的噪音,但是日本的尺八,就允许有吹气的声音。还有一些乐器当中也会模仿一些噪音,这也作为我们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

5 它的记谱的体系是音高的定量,时值的定性

就是音高要非常准确。比如:昆曲工尺谱,宋俗字谱,律吕谱字,古琴弦序等都是对音高记录的非常准确。但节奏就比较概略。这主要跟我们前面讲的乐曲节奏的即兴与口传心授相联系。乐谱是备忘录,任何乐谱都不可能完全表现实际音响,都是跟一定的乐器相联系的。钢琴就一定要用五线谱,它的每一个音都跟五线谱线上,间上的音相联系,所以必须用五线谱和固定调来记谱。才能表现钢琴上的音乐。但用五线谱固定记名发来记录我们的音乐,那就不能记录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比如“南音工尺谱”,就是跟南音琵琶联系在一起。我们的“工尺谱”,就是跟古琴的徽位和弦序联系在一起。但是它的节奏又是要发挥每位古琴演奏家的创造性来进行理解。所谓的时值的定量跟节奏的定性是跟即兴演奏发挥个人的创造性相联系到一起的,再一个音响表现形式的单一性也有部分的多音性,也就是说,我们重视的是横向衔接的发挥,虽然有多声民歌,但是这些多声民歌所造成的多声是由于横向发挥而造成的纵向。跟欧洲纵向来设计横向是不一样的。我们是横向的线性思维为基础,欧洲是纵向的立体思维为基础。

音乐美学基础是中和之美,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美的创造与欣赏的一大追求和重要指导原则,是中华民族审美心理结构中重要而稳定的有机构成。中和之美,指的是一种内部和谐的温柔敦厚的特定艺术风格,其典型表述“乐而不淫,衰而不伤。”“温柔敦厚,诗教也。”“发正是在中和之美思想的指导下,中国传统音乐十分注重在礼的制约下达到中和”的规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在抒情之时,强调节制,所谓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情见而意立,乐终而德尊,进面发展了以雅乐”为代表的中和之乐,无论是文人创作、宫廷音乐,或者是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都较注意分寸感,讲究恰到好处,强调含蓄、“蕴籍,而在主体精神的感受上追求“和谐的境界。在音乐形态方面,有以渐变为特点的散、慢、中、快、散的节奏、节拍发展规律,以起承转合”和旋律节奏变奏为特点的曲式结构规律,以三音列并基础,色彩乎情,止于礼。”等等。其哲学基础也是儒家的“中庸之道”。

作者简介

邓梦頔(1991-),女,汉族,山西省晋城市,商丘工学院,助理实验师,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方向。

猜你喜欢
音乐审美传统音乐音阶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翻译的书与翻开的局——纪念《论各民族的音阶》翻译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