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导向”下地方高校文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5-26 14:14姚云云周晓焱郑夏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需求导向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

姚云云 周晓焱 郑夏

摘 要:地方高校作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输送机,承担着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然而,有些地方院校的文科人才培养方面却出现了目标定位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课程设置同质化、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弱等问题。东北石油大学积极回应国家及黑龙江省对特色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总结本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经验及办学优势,积极探索与实践“需求导向”特色应用型“1+4+1”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关键词:社会工作;需求导向;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030-03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是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摇篮和输送机,承担着为区域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这既是地方高校的责任,也是地方高校的办学优势。地方高校应该培养什么人才、如何高质量培养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既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更是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和模式方面必须要直面的问题。东北石油大学积极回应国家及黑龙江省对特色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总结本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经验及办学优势,积极改革并实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地方高校文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回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下,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渐提升。对地方高校来说,这既是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可见,地方高校必须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需求量高、就业形势好的,适应地方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同时,要求培养的文科人才既要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服务地方行业产业发展的能力,同时又要克服同质化倾向,强化自身的特色,重点培养本土化的专业和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为此,必须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以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走出地方高校特色、持续发展之路。

二、地方高校文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困境反思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地方高校在文科人才培养上跟不上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走进了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专业设置雷同缺乏特色、学生应用能力培养弱的困境。

(一)文科人才培养目标同质化,专业设置缺乏特色

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高校是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部分,但是纵观各地方院校发现,各校除了一些行业类特殊专业外,其他类尤其是文科类专业设置过于泛化,多数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趋同,大多培养综合性人才,没有明确体现本校专业的特色和发展方向。由于急于建设综合性学科、申办热门专业,国内某些地方高校在尚没有明确、成熟的特色学科和专业发展特色方向的情况下开设了热门专业,招收专业学生,结果出现了多数高校的某些专业及其课程设置基本雷同,缺少方向和特色、专业竞争力弱等问题,导致学生无法在就业中脱颖而出,也无法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域特色人才需求。

(二)文科课程设置偏重理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效果不理想

从课程设置来看,国内多数地方院校的文科课程体系侧重理论课,而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实践类课程不足。部分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根据本校实际师资设置了大量公共课、综合课或专业理论课,而专业发展需要的实践、实验类课程及实习不足。这种偏于理论的课程设置虽然提升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科研素质的培养,但因其忽视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训练,会造成部分毕业生从事具体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不足。還有一些文科专业虽然设置了一些专业实验和实践类课程,但实践形式上过多集中于“情景模拟”训练,实践内容不丰富、实践基地不充足,且在真正的实践和实习中因缺少实务能力强的应用型师资队伍和实习督导而使一些专业实习“形式大于内容”,走过场[2]。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价依据单一,考核体系不完善

应用型人才培养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依据。目前,地方高校对人才考核评价更多的是依据教师对学生四年理论课程考试成绩、实践报告内容、毕业论文的质量进行考核,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和评价,一些院校虽然也认识到对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重要性,但就如何考核、谁来考核、考核什么、考核的标准等内容尚缺少系统可操作性内容。近年来,很多地方高校在考核方式、考核方法等方面尝试进行了改革,但对一些文科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实践能力考核和评估体系仍然存在“重理论记忆、轻实践创新”的“纸上谈兵”“以校内教师考核为主,缺少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等考核”和“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单位考核非真实化”等问题。

三、“需求导向”下文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东北石油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  东北石油大学作为地方院校,积极回应振兴东北及龙江西部地区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确立了清晰的建设思路,在“服务地方社会”的价值理念的指引下,突出强化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改革探索“需求导向”下文科特色“1+4+1”人才培养模式:即“1”个明确定位为“遵从社工助人理念,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课程+实践教学+评价考核+保障”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4”维度人才培养体系;最后构成了“1”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设定“遵从社工助人理念,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求”的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是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任何高校必须明确本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目标定位。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由社会工作专业特定的服务领域和国家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所决定的。东北石油大学秉承“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以专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根据学校的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立足于学校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资源型城市大庆的地理位置,发挥大庆油田的地域优势,明确了本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备“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专业价值理念,熟知专业理论知识体系,通晓社会工作实务领域,能够从事“石油行业企业社会工作”“资源型城市社区治理与社会服务管理”等特色方向的应用型人才。

(二)构建基于“需求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4”模块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需求导向”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至关重要[3]。东北石油大学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方向指引,结合当前黑龙江省及大庆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对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突出地方高校特色方向、职业能力拓展、职业素质培养和实务能力提升的“4”模块课程体系。

社会工作专业在突出高效特色方向的同时,考虑学生就业需要确定了基于“民政工作方向公务员+社会工作师(社区工作者)”考试有机衔接的职业能力拓展模块。

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既培养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又提升了学生的实务能力;既彰显了特色的企业社会工作和资源型城市社区治理和服务的培养方向,又拓展了學生公务员和社会工作师的职业能力。

(三)开发“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3+4”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校依托学校自身优势,在社会工作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开发了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3+4”实践教学体系。其中的“3”指以专业实验室为主的“基础平台”、以专业实习基地为依托的“强化平台”、以专业机构为主的“实战平台”构成的“3级递进式”职业能力实践教学平台[4]。“4”是基于“实验型”“课题制”“项目化”和“朋辈组织式”的实践教学模式[5]。

(四)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测评”的“理论测试+能力评估”评价考核体系

评价考核体系是评估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与指标。以往各高校只是通过单一的理论课程的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缺乏具体的操作和指标体系。基于此,东北石油大学从各种实践教学方式、实践训练时数、社会服务项目方案及模拟实施质量等方面积极探索职业能力考核指标,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实习导师+机构导师+服务对象+机构督导”等多元主体协同测评的“理论测试+能力评估”考核指标体系,既保证了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深化了对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质量的评估,对国内其他院校更是一个很好的借鉴[6]。

(五)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双师+督导”保障体系

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和实习督导是提高社会工作教学质量,培养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东北石油大学基于社会工作专业属性确立了“双师+督导”保障体系,即社会工作专业教师提升自身素质,考取“社会工作师”“律师”“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师”等职业资格证,参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项目,进行挂职锻炼,以逐步提升其理论和实务指导水平。同时,聘请社工机构督导指导社工教师开展实验课、机构项目,指导学生实习活动,以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03-16.

[2]王洪峰,梁瑞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实施对策研究[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5(5):137—142.

[3]谢敏.就业能力提升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高校为例[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100—101.

[4]方伟明,等.社会工作专业“一化三维”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7):202—204.

[5]姚云云,张文喜.社会工作专业“541”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4(2):66—72.

[6]姚云云,王遇.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索——基于N大学实证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17(4):155—160.

(责任编辑:侯秀梅)

猜你喜欢
需求导向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
美国在线音乐产业盈利模式的需求导向分析
基于网络与数据智能化的数码印花产品设计定制模式研究
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英语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