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初探

2020-05-26 14:14刘丽波徐亚旭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引领作用课程思政

刘丽波 徐亚旭

摘 要:“课程思政”是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课程建设的新认识和新理念,“课程思政”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之中,使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发挥育人合力,在教学中强化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培养在实现民族复兴中有为的时代青年。高校的“课程思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要真正落实“课程思政”,必须充分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力量,讓思政课教师在理论水平、思想觉悟、政治方向、高尚人格、融合发展、育人能力六个方面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使“课程思政”落到实处,收到最佳效果。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课程思政;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050-0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方面,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在高校要实现全员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必须强化“课程思政”,推进所有课程的育人建设,“使各门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以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当然,“课程思政”要真正落到实处,离不开思政课教师的引领。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高校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探讨思政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明确“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涵

研究思政课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必须弄清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这两个概念的内涵,这两个词看似只是排序颠倒,但内涵却完全不同。“思政课程”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体系,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目的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讲授时政热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学生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课程思政” 是一种课程观,强调课程育人的理念,即根据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各种有效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进每门课程、每节课程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勇于担当大任,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思政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通过“思政课程”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方向认同和情感认同,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在学生全面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关键性作用;“课程思政”则是突破传统的教育理念,高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让所有课程协同发力,共同承担立德树人的使命职责,“课程思政”不仅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了教育途径,成为“思政课程”的必要补充,而且扩大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力度。可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二、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解惑,高校思政课教师职责的核心就是通过传道、授业,解思想之惑、心理之惑等,以立德树人,铸魂育人。高校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必须充分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作用,因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是思政课教师的引领。

(一)“课程思政”离不开思政课教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栽培和指引,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由此可见,思政课教师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在高校,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解决新时代人才服务方向的根本责任和使命,在“思政课程”的教学中,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给予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引,促使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时代新人。可见,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政课程”中站好岗,担当育人职责,而且要在“课程思政”中担当引领者、助力者,高校的“课程思政”自然离不开思政课教师。

(二)思政课教师要自觉担当

“办好思政课关键在教师。”[2]事实上,“课程思政”的关键也是思政课教师。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立足本职,在思政课程中站好岗,守好责任田,还要投入到“课程思政”之中,发挥自己的专长,讲好中国故事,引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要求切实提高自身素质,自觉担当,引导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其中,“政治要强”就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重大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政治判断;“情怀要深”就是高举爱国主义的精神旗帜,维护祖国统一,在教学中用真情与真心感染学生;“思维要新”就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都要与时俱进,把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教学内容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厚度;“视野要广”就是在新时代,尽管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但都要有宽广的视野,多方面、多角度地洞悉万变;“自律要严”就是时刻严格要求自己,言传和身教做到高度一致,积极传播正能量;“人格要正”就是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要引领方向和塑造个性,要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用人格魅力自觉树立榜样,引领“课程思政”建设。正是因为思政课教师具有这样的素质,所以在“课程思政”中能够自觉担当,并发挥其引领价值。

三、思政课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

(一)引领及引领作用

“引”是引导;“领”是带领,引领就是指某一事物引导、带动其他事物朝某一方向前进;引领作用就是在某个带头事物的影响下产生的积极发展的效果。思政课教师在高校“课程思政”中的引领就是思政课教师在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和道德修养的同时,积极与其他课程教师交流沟通,幫助其他课程教师自觉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在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同时,将立德树人、铸魂育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各门课程都能有效发挥其育人价值,形成合力育人的效果。

(二)引领的缘由

为什么“课程思政”要由思政课教师引领呢?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高校各门课程就是传授独自体系的知识,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一定程度上忽视所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服务方向,使得全员育人的理念在实践中难以落实,要解决教书中的育人问题,解决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割问题,就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的引领价值,通过理论、理念、方法等多维度的引领,解决“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三)引领的实现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点,其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尽管“课程思政”在推进过程中,教师们在教学中也不断探讨与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广度、力度上仍受到限制,在人才的素质培养上与国家对人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因此,高校的“课程思政”急需思政课教师的引领,通过思政课教师的引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促使高校所有课程实现传授知识与立德树人的高度统一。

1理论引领:夯实基础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思政课教师要利用好网络、学习强国、课堂等各种学习平台,引领其他课程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入脑、入心,不断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时刻保持理论上的清醒,夯实“课程思政”理论基础,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所授课程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适时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真懂、真信、真用。

2思想引领:指导实践

“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4]高校的“课程思政”就是要注重课程中的思想教育,高校思想教育是全员教育,每位教师都应担起这副担子,这就要求教师思想素质要高。但在现实中,仍有部分教师思想素质并不能满足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而提升这部分教师的思想素质,思政课教师必须走在前面,通过授课、交流等方式,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强化思想意识,提升思想素质,满足“课程思政”在思想素质上的高要求。

3政治引领:把握方向

高校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人才的服务方向问题,也就是说,引导学生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这当然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1]思政课教师不仅自己政治要强,而且要在政治站位、政治立场、政治判断和政治信号接收力等方面引领其他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引领他们坚定政治方向,让他们的政治素质远远高于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向学生灌输党的大政方针,引导学生关心政治,为学生在政治方向上把脉,让所有课程的教学最大化地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

4人格引领:魅力感染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具有高尚人格的群体,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人格素养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问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5]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有对学生进行人格上的熏陶,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在高校,思政课教师人格要正,其他教师人格也要正,当然,思政课教师的性质决定其人格素养要更高,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其他教师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尽快修善自身,不断提高道德修养和人格境界,用人格感染学生,真正实现立德育人、立德树人、铸魂育人。

5融合引领:发挥合力

“要利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发挥好思政课的教育作用,更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的引领,强化“课程思政”,即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寻求丰富的“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的联系,让思想政治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例如,在医学类课程中,教师可以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知识,在传授医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有道德的医务人员应该具备的美德与品质,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这就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一起,就是说在教学中,找到恰当的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传授中,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6能力引领:强化力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提升自己。”[6]思政课教师要明确自己职业的特殊性和肩负的社会责任,按照“六要”发展完善自己,同时也要注意引领其他课程教师的能力提升,尤其是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的提升,教师的能力是综合性的,这种能力要求不仅要全面,而且要突出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因为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做人,都应该怀有积极、向上、进取的态度,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实践中用行动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课程思政”的建设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更关乎教育强国目标的实现,既需要专业课积极寻找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融入专业知识中,更需要思政课教师扎实提高学术素养和人格修养,发挥好关键引领作用,带动各门课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相互结合,相辅相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3-1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384.

[4]习近平.在纪念朱德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N].人民日报,2016-11-30.

[5]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N].人民日报,2014-09-10.

[6]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9-10.

Abstract:“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s a new understanding and new concep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curriculum syste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requires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actors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of various courses, so that various cours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b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nd play a collaborative role in educating people. In classroom teaching, students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can be improved, and youth of the era who realize national rejuvenation can be cultivated. It is a complicated project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o truly implemen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we mus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reng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o tha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leading role in six aspects, namely, theoretical level,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political orientation, noble personalit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al ability, in order to mak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put into practice and receive the best effect.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leading role

(責任编辑:蒋 琰)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师引领作用课程思政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政课教师队伍交流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必备素质
幼儿园教学管理人员在“园本教研”中的引领作用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