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大学生责任观教育探究

2020-05-26 14:14钱云季爱民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

钱云 季爱民

摘 要:文化与责任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化自信为大学生责任观教育提供了现实基础、源动力以及前提条件。实践中,可以将文化自信与大学生责任观教育充分相融,借助文化自信这一视角,从国家、社会、高校、个人四个立足点开拓责任观教育新途径,达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促成大学生正确责任观的双赢效果。

关键词:文化自信;大学生;责任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5-0100-03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强调“切实强化责任担当”,要求我们尤其是大学生求真务实、力戒浮华。大学生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主力,他们的三观走向将直接影响国家的整体发展,他们的精神风貌以及思想观念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国运。青年自信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增强国家自信的“燃料”。而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基数庞大的一部分,更需要在文化自信氛围的耳濡目染中培养正确的责任意识。

恩格斯认为:“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1]如今的社会进入到信息科技空前繁荣的时代,我国本土文化的国际地位随即大幅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感大大增强,文化软实力也不容小觑。新时期的文化自信与大学生责任观培养之间的联系日益明晰,把握这一联系,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责任意识。因此,本文将从我国发展进入新时期以来,在文化自信的视角下进行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观教育探析。

一、“责任”一词的解读

(一)责任的内涵

“责任”这一词,马克思认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2]责任在法律领域以及道德领域内,都应该作为每个人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而这一点必须从本心出发,去认同责任。“责任”二字拆开来讲,“责”指应受的惩罚,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时,就必须接受来自社会的法律裁决和道德谴责;“任”指作为现实的人就应该承担或者去完成的任务,这一点是“责”的前提。“责任是行为主体对在特定社会关系中对任务的自由确认和自觉服从。”[3]这种观点是马克思对责任含义解释的延伸。一个人需要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承担不同的社会责任,作为一个社会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清不同的责任。当大学生进入社会,作为提升国家生产力的主动力,必须承担起家国责任;当大学生面对年事较高的父母时,必须承担起孝敬父母,赡养父母的责任;当大学生身处中西方文化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时,必须时刻将在世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担在肩上;当大学生面对全球变暖、污染严重的地球时,必须承担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生态重任。

(二)党的十九大之责任解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多次提起“责任”二字,目的就是为了强化思想道德建设,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人的重要论述“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也强调了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责任”这一词可以归类至文化范围内,它更偏向于道德,它是一个人的人格素养和自律意识,从文化自信视角来对责任意识的培养进行完善,也是进行责任教育的一大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曾要求重点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民族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这一群体的社会责任感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氛围。文运和文脉牵连着国运以及国脉,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培育了无数的高素质人才。正因為如此,在我国公民文化自信感增强的背景下,文化熏陶便是开拓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新途径与重要载体,使大学生成为“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的践行者。

(三)文化与责任的关系

“责任”这一词归根结底是经过历史文化的演变孕育而来的,尤以战国百家争鸣时期最为显著。儒家推崇“百善孝为先”“尊敬宗族”的家庭责任,道家曾强调“昆虫草木,犹不可伤”的生态责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的家国责任等等。责任感这一美德之所以能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是因为它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一种,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以及与社会意识的融合,逐渐成为个体高尚的思想品德和情操,成为评判人性的标准之一。而“责任”这一词经历无数春秋,也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涵。新时期,我们更多的是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体公民必须承担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牢记我国革命文化的文化责任,不忘初心。

二、新时代文化自信与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关系

众所周知,我国文明起始于三皇五帝,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经历起起伏伏延续至今,一脉相承,这种逆境逢生的力量以及顽强的生命力,是其他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直至今天,社会主义在国际社会大放光彩,我国的文化自信大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文化软实力逐渐强大,国际文化影响力快速提升,这些都是助力文化自觉自信的因素。而文化自信的基石理应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提出,以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将文化自信与大学生的责任观教育充分相融,让大学生养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的品质,达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大学生形成正确责任观的双赢效果。

(一)中国梦为责任观教育提供现实基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全体国民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它代表了我们国家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希翼。作为“中国梦”的核心,民族振兴不仅包括推动中华民族的经济发展,还包括民族文化的振兴崛起。“它将人们的社会价值观、理想追求、个人信仰和生活愿景内化,也包含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核心理念。”[5]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将中国梦思想渗透至责任观教育之中,为实现整个国家乃至每个人的中国梦提供源源不断的生命力。以"中国梦”为现实基础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个人素养和道德水平,通过两者之间的交互点,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大学生承担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提供动力。重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实践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也是全体人民与时俱进,不断探索的结晶。只有将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紧扣时代发展,紧扣中国梦,扎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项艰巨的任务才能更好地生根、发芽、结果。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责任观教育提供源动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发展的基因血脉,影响了无数人的思想行为。而责任感作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魂,它孕育出“苟利国家生死以”的家国情怀,孝老爱亲的中华传统美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进取精神等人间瑰宝。在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务必扎根于民族的土壤当中。我们应在现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研究,吸收传统养分,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道德内涵,有效地提高德育的实效性[6]。责任观教育隶属于德育,也应当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不论古时候,还是当代,都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文化发展。例如,日本江户时期射箭中的“文射”仪礼,是在古代中国的《礼记·射义》思想传入日本之后产生的,日本如今的弓道正是将《礼记·射义》和江户时代的《射法训》一起奉为经典之作。当责任观培育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不仅会大幅度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以及道德感,强化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使其摒弃集体观念淡薄,家庭观念模糊等诸多毛病,而且有利于他们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更有效地传播弘扬至世界。

(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责任观教育提供前提条件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国精神”的灵魂,这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永恒不变的主旋律[7]。在大学生责任观教育上必须以其为前提,培养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紧跟时代步伐的佼佼者。针对西方社会思潮对中国经济建设成就的负面影响,一些西方敌对势力借机通过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和渗透,来破坏中国主流意识形态[8]。而大学生处于青年时期,最易受新思想以及新奇事物的影响,是西方社会思潮渗透的主要群体。当下,在西方自由主义盛行侵蚀的背景之中,在尊重个人选择自由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要坚持中国精神,塑造大学生的正确责任观,强化其爱国情怀,自觉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坚守本心。

三、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途径探析

新时代的大学生责任观培养呈现出非政治化、生活化、社会化趋势,并且青少年亚文化现象明显,具体表现为佛系文化的流行等等。若不对此进行教育,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极易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向,形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为了促成青年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育,国家社会学校都应积极开拓教育新途径。

(一)国家引领:增强大学生自觉意识

“国家通过法律规定公民必须履行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以及公民因未遵守这些基本行为准则而应受到的处罚。”[9]在法律领域内,当公民抛弃强制性所承担的责任,会受到国家法律惩罚,但是在道德领域内,只能依靠公民的自觉意识,而文化熏陶恰恰就强化了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的培养是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下进行的,自觉意识的增强也有益于大学生文化自信感的增强,营造浓厚的文化生活氛围势在必行。

其一,国家支持在高校之中广泛开展“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文化、革命文化”的情怀教育,使大学生在好学的黄金期,培养其家国情怀。其二,国家积极改变部分高校课堂教育模式,拒绝“填鸭式”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教师为学生作好责任榜样。其三,国家应大力推广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与责任观教育相融合的教育教學意向,使得我们中国模式的文化理念内核充分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中去,以此增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其四,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一带一路”“两廊一圈”等亚洲文明,懂得薪火相传、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激发青年大学生增强我国文化自信的责任意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面对世界文明。

(二)社会革新:借助新媒体强化大学生认同度

互联网时代蕴含着庞大的信息量,网络的发展强化了大学生对于社会的认同度,新媒体网络因此占据了主导地位。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之上,利用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为人们传递信息的传播形态[10]。我们也可以将新媒体的发展归类为文化的发展。

近期来,我国的新媒体之一短视频文化快速攻占国外市场,这极大地增强了国人的文化自信,例如抖音APP。这一现象也给予大学生责任观教育很大的启发,大学生作为时代发展的新新人类,对新媒体网络接受迅速,并且显示出极高的积极性。例如,中央卫视开辟的《榜样》栏目,利用优秀中国共产党员的家国情怀来感染全体公民,尤其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力量大学生。当然,社会也应该鼓励利用这一现象级产品—短视频,对大学生进行责任观教育。大学生作为短视频的主要受众群体,影响最为深刻,通过拍摄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事迹的短视频,潜移默化地达到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目标以及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高校培养:协调强化内外教育体系

学校作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阵地,它的培养方式是最接近大学生。现如今,为了大学生的责任意识的提高,从内外两种因素对症教育,成效也许会更佳,一是心境的经营,二是环境的激励[11]。这一观点恰好对应高校教育途径的两点,心境培养和环境影响,可以将其归结为文化熏陶。

首先,各大高校要营造课堂的氛围。氛围的感知性表明它是可以被人所感悟的,因此学校开设一门优秀文化传播课程,通过绘声绘色的讲述,传播给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义务的重要性,以此来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文化的自信心。其次,各大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大学生的心境经营工作。大学生作为心理较为脆弱,压力较大的群体,最容易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例如,近来频繁发生的大学生跳楼以及深陷校园贷款的泥沼中无法自拔等事件,一部分原因是高校责任教育的疏漏。最后,各大高校要善于利用外部环境激励方法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例如,着重青年领袖的培养,召开古今励志人物宣讲会,以及发放我国最新思想政策宣传手册等等。通过一系列措施达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以及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责任观双赢的结果。

(四)个人认知: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活动的一个方面——人改造自然。另一方面, 是人改造人。”[12]而人改造人当中的自我教育是大学生责任观教育的根本。

其一,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必须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任,以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武装自身,积极与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对开放的世界文明要有清醒正确的认知。其二,以自我教育带动社会教育,自我教育的“自我”存在于社会实践之中,不可能离开社会而产生。在文化软实力逐渐强大,文明开放的时代,青年大学生不仅要对自身责任有清醒认知,而且要带动身边人的自我教育,增强文化自信,让我们国家以更加活力、开放、年轻的姿态面对世界文明。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29.

[3]程东峰.责任论[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14.

[4]马建青,陈曾燕.习近平关于青年社会责任的重要论述解析[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6(10).

[5]张太保,张自力,黄茜.“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探析[J].理论观察,2016(12).

[6]付春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德育的科学结合[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5).

[7]赵扬,张惠虹.大学生践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情况调研报告[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2).

[8]朱诗可.西方社会思潮影响下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研究[D].太原:中北大学,2016.

[9]田秀云,白臣.当代社会责任伦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高婷婷.心境与环境: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途径[J].理论观察,2016(6).

[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40.

Abstract:Culture and responsibility are closely related. Cultural confidence provides realistic basis, source power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view. In practice,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responsibility concept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can be fully integr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new ways of responsibility view education can b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country, socie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well as individuals, so as to enhance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achieve a win-win effect of correct responsibility view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ultural confidence;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view education

(責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