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效率及其实证分析

2020-05-26 02:15黄娜李建明
种子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休闲农业实证分析

黄娜 李建明

摘   要:以榆林市休闲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榆林市休闲农业运行效率,为推动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建议。

关键词:休闲农业;发展效率;实证分析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8-0011-01       中图分类号: F323.4       文献标志码: A

休闲农业正成为榆林市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榆林市农业新业态、新产业的名片,对榆林市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在农业效率研究方面,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的前提下,测算具有多种投入和产出指标,比较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一种评价方法。

1   基于DEA模型的变量选取

DEA指标选取了劳动力和资本作为投入指标,劳动力指标选取休闲农业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资本指标为休闲农业年度经营主体个数。选取营业收入、接待人次和带动农户数作为产出指标。

2   基于DEA的榆林市休闲农业发展效率测算

本文选择榆林市12个县(区、市)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进行测算,各指标获取均来自2019年榆林市上半年休闲农业统计,利用 DEAP 2.1 软件进行数据运算(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被评价的12个县区休闲农业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总体情况为:榆林市休闲农业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为0.523,综合技术效率达到1的有2个县区,分别为榆阳区和定边县。综合技术效率为1,说明这些地区投入水平和产出相适应,资源配置合理。综合技术效率没有达到有效占比的80%,表示榆林市休闲农业的总体综合效率一般。榆林市各县区休闲农业的纯技术效率为0.685,纯技术效率达到1的有4个县区,分别为榆阳区、神木市、横山区、定边县。纯技术效率没有达到有效占比的60%,表示总体上榆林市休闲农业纯技术效率中等。

榆林市12个县区休闲农业测算结果显示,规模报酬递增的有 8 个县区,分别是府谷县、横山区、绥德县、米脂县、佳县、吴堡县、清涧县、子洲县,表明这几个县区的技术水平和资源配置等比较合理,但是其投入要素增加的比例跟不上产出增加的比例,应考虑扩大规模、增加投入、提高产出。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县区有2个,包括神木市、靖边县,存在某些要素投入过多,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的情况。想要获得更好的效益,应当考虑适当缩小规模、提高发展效率。

规模报酬不变的县区有2个,包括榆阳区和定边县。这些县区不建议改变现有规模,应该通过提高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素质水平、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实现产业升级。

3   建议对策

3.1   做好科学合理的规划

在充分考虑特色资源、功能效益、人文理念、产品特性、市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从布局、区域特色、内部设计等方面做好休闲农业发展的科学合理规划。

3.2   整合资金,改善基础设施

有效整合多部门的项目资金朝休闲农业倾斜,着力改善休闲农业示范点基础设施,完善休闲农业示范点配套服务设施,努力提升休闲农业示范点基础设施档次。

3.3   融入多元化,创新创意元素

围绕生态农业、采摘农业、景观农业、亲子农业、户外运动、休闲度假等不同特色,深度挖掘“农业+” “旅游+”,强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的塑造,鼓励农业经营主体挖掘农耕文化资源,打造农业主题公园,丰富省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活动内容,提升发展内涵。

3.4   培育休闲农业品牌

一是打造富有“土”味、富有特色且易于携带的休闲旅游商品。二是利用农事、节庆活动增加休闲点人气,做到月月有产品、季季有活动,用文化润色产业、用品质聚集人气、用服务提升形象。三是依托山水资源、地方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串点成线,打造精品线路,并在线路上选择特色、交通条件便利的村子打造休闲乡村,为旅游精品线路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3.5   加大培训宣传力度

加强管理部门人员的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注重专业人才的引进与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会议、节庆活动等形式,宣传休闲农业成果、品牌和创意產品,引导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观光旅游,激发消费活力,不断扩大榆林市休闲农业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全面提升榆林市休闲农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猜你喜欢
休闲农业实证分析
营口市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新农村视阈下株洲市休闲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南雄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研究
浅析咸阳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烟台地区休闲农业营销状况及对策
安徽省劳动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电子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
本土会计师事务所与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比较分析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