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应用乔木树种的生长情况调查报告

2020-05-26 02:15张建华
种子科技 2020年8期

张建华

摘   要:乔木是一种树身高大的树种,它的根部能够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对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应用乔木树种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观察云南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这5种乔木在石漠化工程治理中的应用效果。从调查结果可知,云南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这5种树种适合应用在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中,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乔木树种;生长情况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8-0020-01       中图分类号: S792       文献标志码: B

石漠化地区存在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的问题,要治理石漠化地区,便要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乔木具有树冠大、生命力强、繁殖容易、观赏性或经济价值高的特点。在石漠化地区经常应用乔木树种开展石漠化治理,不同地区应当应用不同的乔木树种开展石漠化治理。

盘州市境内有大量石漠化地区,通过实施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工程、株防工程,以及省、市、县级植被恢复费项目,令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缓解,但是这项工程还必须继续进行,只有持续开展这项工程,盘州市的石漠化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在工作中,工作人员已经肯定云南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这5种乔木在石漠化地区的长势良好,但是缺乏具体的数据资料。现对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中这5种乔木树种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使其能为盘州市石漠化治理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1   基本情况

盘州市位于贵州西部、六盘水市西南部,是贵州西大门,东邻普安县、南接兴义市、西与云南省宣威市和富源县接壤、北与水城县毗连[1]。盘州市为亚热带春干夏湿温和气候区,该市热量丰富、雨水较多,雨热基本同季,干湿季节明显,春秋季长、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在试验期内,平均气温为15.2 ℃,极端最高气温为36.7 ℃,极端最低气温为-7.9 ℃,年平均无霜期为271 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594.3 h,年日平均气温稳定≥0 ℃积温为5 358.3 ℃。

2   样本设置

该次样本选取的位置为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范围内的3片区域,每片区域选择4个观测样本。试验区域分为盘北观测点(坪地乡)、盘中观测点(双风镇)、盘南观测点(民主镇)。

在观测样本中,其中盘北观测点(坪地乡)为1~4这4片区域;盘中观测点(双风镇)为5~8这4片区域;盘南观测点(民主镇)为9~12这4片区域。每片试验样地的大小均为200 m×200 m,造林地区观测点的详细情况见表1。

3   调查方法

3.1   调查材料

选用云南高山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5种乔木树种,2010—2012年在盘州市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域进行生长情况调查,都是封山育林(桦木、青岗栎)+人工促进(云南松、滇柏、马尾松)区域[2]。引种进行容器育苗,将试验材料分别在试验地区进行混交补植,该次造林的密度为1 050株/hm3。以上试验地区使用的试验材料品种、批次、密度均一致。以上试验区域地类为半石山,栽植时没有实施基肥,造林成活后采用自然生长管理方法。

3.2   时间及方法

该次調查时间为2019年9月10—25日,每片试验区域选4片样地,每片试验样地的大小为200 m×200 m。该次试验调查的内容为每株树木的高、米径的生长状况和样地土层厚度。树高测量应用皮尺和竹竿;米径应用围尺测量;地层厚度应用在样地挖土壤剖面,每片样地采集4个样本,取4个样本的平均值。计算样本各项调查因子的平均值,对数据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3.3   结果分析

盘州市石漠化工程治理应用的云南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这5种树种生长情况的调查结果见表2。从表2统计的数据可见,这5种树种均在地类为半石山长势良好。该地区土层薄、土壤板结、立地条件差,然而云南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仍在该地区长势良好。

4   结果与讨论

在石漠化的环境中,树种的选择与工程开展有密切的关系[3]。结合当地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乔木树种进行治理,便能提高石漠化治理的质量,提高管理的效率,令石漠化治理工程事半功倍;反之,石漠化治理将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乔木树种是石漠化治理最常应用的树种。乔木树种具有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它能够保持地区的水土完整,恢复当地的气候环境。在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经常要发挥乔木树种的应用优势来进行工程治理。通过分析和研究发现,在实践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选化了树种的选择。盘州市石漠化治理中选择了云南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这5种乔木树种,它们都适合在盘州区生长,生长快、干形通直、材质好。即使在石漠化的地区,它们依然生长势良好。在盘州地区用这5种树种来植树造林,能够带来较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这5种乔木树种在退耕还林地区应用人工管理的方法都长势良好。在缺乏人工管理、生态环境较差的地区,可以采用以种植云南高山松与青岗栎的方法植树造林,再配以桦木、滇柏、马尾松,这样可以实现生态多样性,取得较好的生态治理效果。从数据显示中可见,盘州市南松、桦木、青岗栎、滇柏、马尾松这5种乔木树种的选择较为合理,在今后石漠化治理中可以持续应用。

参考文献:

[ 1 ] 李开萍,刘子琦,李渊,等.贵州毕节地区不同石漠化程度土壤理化性质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7(4).

[ 2 ] 崔高仰,容丽,李晓东,等.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治理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J]. 生态学杂志,2017(5).

[ 3 ] 汪明冲,张新长,李辉霞,等.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变化分析——以古周生态恢复重建区为例[J].生态环境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