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植保无人机经验探析我国精确农业发展路径

2020-05-26 02:15叶应楷
种子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发展路径

叶应楷

摘   要:在当前时代的不断发展下,我国农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出现了精确农业。作为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技术管理为一体的农业形式,其可以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符合目前社会的需求。从植保无人机角度出发,明确其发展路径,助力于打造极具中国特色的精确农业。

关键词:植保无人机;精确农业;发展路径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8-0089-01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志码: A

1   现阶段精确农业所存在的问题

1.1   技术要求过高

与传统农业的对比中可了解到,精确农业在农业设备上安装定位装置,确定空间位置,获得作业信息,并在决策支持系统下,严格按照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与土壤的现状,针对性实施农业生产,具有定时、定量、定位的特点。此外,精确农业所涉及到的内容众多,包括3S技术、决策支持系统,实现了跨学科与跨领域,正因为如此,其超出了农民的认知,大多数农民无法真正对精确农业加以探索[1]。

1.2   投入费用过大

精确农业是建立在农田空间差异之上的一种农业形式,可以满足高效且高产的目标。其中在产量上,因为受到土壤肥力、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产量不等,然而应用精确农业技术体系中的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分析差异,实现精确化管理。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要想满足这一要求,则需要在农业机械设备上安装定位装置,取样进行理化分析,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技术获取病虫草害的分布等,这一系列的工作会耗费大量的费用,成本过高。

1.3   生产规模过小

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农业生产以小块耕作规模为主,其不符合精确农业大规模经营的特点[2]。同时,我国地域辽阔且地形复杂,根据气候已经探索出了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比如像农民习惯栽培模式、超高产栽培模式等,每一种模式都有独特的优势,为粮食生产提供了保障。面对这种情况,要想真正发挥出精确农业的作用与价值,其挑战性比较大。

1.4   农业产业链过短

从严格意义上分析,农业在发展进程中会经历不同的阶段,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差异性。现如今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过渡的关键阶段,该阶段产业链比较短,而且农业综合体系并不成熟,组织化程度也不高,无论是生产方式、生产过程还是组织管理等均有所差异,在此发展背景下无法形成区域生产规模化,对精确农业发展会造成限制。农户分散生产经营与管理方式有所差异,所选择的品种不同,往往会造成不同管理单元之间产品的不同,如此或多或少对精确农业的发展与挑战造成影响。

2   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特征

从整体角度分析,植保无人机的发展特征包括:①国家扶持,发展快速。近几年,国家对农业进行了大力扶持,有效推动了农用无人机的发展,并且众多省份也纷纷将农用无人机纳入到了财政补贴之中,以此有效地推动了植保无人机的商业化发展与可持续进步。②市场空间大。现如今,我国农作物容易受到病虫草鼠害所带来的影响,粮食损失现象比较严重。我国国土辽阔,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1/3,这一类地区植保机械无法得到使用,如果仍旧在新时代采取传统的人工方式,那么不仅效率低,而且效果差。在农村土地流转进程不断加快下,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出现,与此同时,对农用无人机的依赖性也有所增加,由此可见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市场比较大。③缺乏标准与规范。正因为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没有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体系,所以导致植保无人机朝着2个方面发展:一方面是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则是鱼龙混杂,如果不及时处理和解决,则会对农作物以及操作人员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3   植保无人机下精确农业的发展路径

诚如上文所言,现阶段精确农业存在些许问题,植保无人机得到有效发展,实现两者的结合,不仅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且还能够进一步推动精确农业的发展与进步,其发展路径需从以下几点出发。

3.1   积极迎合生产要求

植保无人机需要迎合生产要求,在解放劳动力的同时要提高植保的效率与质量,如此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3]。当前我国农田类型以小规模田块为主,要想发展精确农业,需从现实入手,将农户作为发展中心,严格按照实际的生产问题,研发可靠的软硬件产品,这样才能真正保障精确农业的发展与进步。比如在农田信息获取方面要突破与土壤肥力、农作物生长参数为主的技术,且在决策支持环节需要解决农业模型参数复杂的现象,或者积极研发适用于复杂地形与小地块的装备,在提高作业安全可靠性的同时实现增产、增效。

3.2   积极提升用户的体验

积极提升用户的体验十分关键,近几年在植保无人机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对其有所了解,其受众面有所增广,应用门槛比较低。但是因为精确农业的支持技术比较多,且操作环节具有复杂性,对使用者有着一定的要求,对此影响了用户的体验,这种情况下,需要从用户角度出发,简化技术与产品,保证不同层次、不同文化程度的用户都能够合理使用。

3.3   积极发挥技术优势

嚴格意义上分析,精确农业技术属于体系,当然也可以以单项技术加以应用。从古到今,我国农业发展一直遵循精耕细作的基本原则,并且衍生出了不同的栽培管理模式,不仅个性化需求有所突出,而且在农业生产之中精确农业技术也发挥了作用与价值。在新时期,要借助于植保无人机,从不同角度出发,针对性做到因地制宜。其中可以在植保无人机的应用领域积极解决传统模式下GPS定位偏差问题,或者采取RTK定位技术,实现无人机植保作业的精准定位,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无人机作业的可靠性与智能化。

3.4   做好政策扶持

无论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分析,均可以清楚了解到做好政策扶持至关重要,只有在资金的有效扶持下,才能真正促使植保无人机的有效应用。然而现阶段因为缺少标准与规范,当前市场上无人机种类繁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对精确农业发展产生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则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积极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引领农业朝着可持续方向不断发展与进步。笔者认为,当地部门可以加大资金的投入,采取试点与推广宣传的方式,构建精确农业的标准与作业规程,实现软件与硬件的兼容统一。

3.5   做好人才培养

众所周知,精确农业涉及到了众多的学科,其知识结构具有复杂性,如果人才匮乏,则会影响精确农业的发展效率,对此在新时期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工作,选择懂农业、懂技术的人员,并做好人才培训工作,制定完善的考核培训体系,降低门槛,积极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其中。同时,笔者认为,还需要从两点出发,其一是与农业高校相互联系,发挥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创新人才,引领精确农业的发展;其二是要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人员素养与水平,以此才能为精确农业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 1 ] 段向敏,代荣.精确农业背景下我国农业机械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13,35(12):229-232.

[ 2 ] 周虹,芮晓峰.我国发展精确农业问题浅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118-121.

[ 3 ] 乔力.分析精确农业与农业机械化智能技术的应用[J].种子科技,2017,35(6):125,128.

猜你喜欢
植保无人机发展路径
植保无人机在阿勒泰地区的运用与推广
农用植保无人机在城市园林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药剂应用植保无人机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防效试验
植保无人机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
浙江嘉兴市植保无人机推广前景与发展建议
无人植保机飞防棉花蚜虫效果研究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