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道地药材白条党参的历史性研究

2020-05-26 02:15王敏
种子科技 2020年8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王敏

摘   要:甘肃省陇西县是全国道地白条党参的主要产区之一,种植规模(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在十大陇药中位居第二。简述了陇西道地白条党参的起源与发展,旨在供中医药研究者对陇西道地白条党参有所了解。

关键词:白条党参;道地性;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8-0105-01       中图分类号: S567.53       文献标志码: A

党参别名上党参、狮头参、潞党参、白条党参等。桔梗科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 modesta (Franch.) L.T.Shen )或川党参(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等,药用部分为草本干燥根。

1   陇西白条党参的性状简介

陇西白条党参属素花党参,因其主产地为甘肃陇西,色白条直,富含多种药用成分和保健元素,被誉为“陇西白条党参”。陇西所产白条党参主根呈圆柱形,条长直、粗壮,芦下1 cm处直径0.4~1.8 cm,长15~45 cm,表皮鲜品呈乳白色,干品微黄,断面平坦,皮部乳白色,木部淡黄色。其根头部有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茎痕的顶端呈凹下的圆点状;全体有纵皱纹和散在的横长皮孔样突起,支根断落处常有黑褐色胶状物,质较柔软带韧性,皮紧、肉厚、味甘甜,嚼之无渣,有养血、健脾、补中、益气、降压、生津、抗癌之功效,俗称“小人参”。党参为临床常用中药,常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用于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气血两虚、痰多咳嗽、脾虚湿滞、下陷、久泻、久痢等的治疗。

2   陇西白条党参的相关历史记载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发“参”类药物的国家之一,2 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了“人参” 的记载,粱代陶弘景《名医别录》所载“五参”除人参外,尚有沙参、玄参、丹参、苦参等4种,足见“参”类其药用历史悠久[1]。古时所称人参即为党参,因其最早发现的产地为山西长冶,该地在秦代时为上党郡,故名为上党人参。隋代上党改為潞州,上党人参亦改为潞党参,并在陕西凤县、甘肃陇西、天水等地亦有潞党参发现。我国古代典籍如南朝齐梁时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2]和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3]将党参与人参并列。党参之名始见于清代《本草从新》[4],是名称确定较晚的中药材。据历史记载,盛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来到陇西后,对陇西的中草药资源进行考察后极感兴趣,特别对陇西“小人参(党参)”大加赞誉,并将所带药籽全部撒在了陇西昌谷山上,为了纪念药王对陇西的关爱,陇西百姓便将该山改名为药王山,山下药王住过的村庄改名为药圣村,此称呼至今尚在延用。据当地老中医介绍,陇西在解放前入药用的党参都是采自当地的野党参。由于陇西古为郡府治所,交通方便,药材交易集市发达,因而多数优质药材采挖殆尽,直到现在,野党参已极为少见。解放后,1964年陇西从山西长治地区大量引进党参,并在陇西县的菜子镇、昌谷镇、宝凤镇试种成功。1965—1970年播种面积为20~47 hm2,1971年播种面积为98 hm2,1975—1981年面积为667 hm2左右,产量为50~75 kg/667 m2,成为陇西种植业上的拳头产品。20世纪70年代曾一度出现“春天栽党参、秋天挖党参、冬天卖党参”的繁荣景象。

3   陇西党参的种植情况

陇西县特殊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合白条党参的生长。据《中华本草》记载,党参分布于甘肃陇西山地灌木丛中及林缘;《甘肃道地药材志》[5]中记载,陇西党参产于陇西,2003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为“陇西白条党参”颁发原产地标记注册证。目前,白条党参已经成为陇西道地中药材之一,年种植面积达到0.67万hm2,产量达11 000 t,占全国产销量的1/2以上,已初步形成了川区及南山区为种苗繁育区,北山干旱半干旱地区为种植区的良性发展模式,成为甘肃省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与柴胡、川贝母、款冬花、锁阳、麻黄、桃仁、石膏、苦杏仁成为甘肃省地方志述陇产道地药材,与板蓝根、甘草、柴胡、黄芩、黄芪、当归、大黄、小茴香、牛蒡子合称“十大陇药”。甘肃道地药材党参、当归、黄芪、甘草、大黄等30多种品种集中连片种植规模达133 hm2以上。其中,大黄和党参占全国产量的60%。目前,陇西县响应甘肃省实施品牌战略的指导精神,建立了以渭源、陇西等为主的优质党参基地,使优势品种向优势产地集中,成功获得地理标志(原产地保护认证)。

药材种植面积与产量每年都会变化,故“十大陇药”所包含的具体品种曾出现多次变动,如2009年款冬花代替小茴香成为“十大陇药”之一;2014年枸杞子代替牛蒡子成为“十大陇药”之一,所以陇西白条党参的发展取决于现代中药材产业大发展的格局,需要甘肃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政府部门合理安排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用于中药材种子种苗、技术培训、质量检测、企业标准化认证等各项环节,从而达到整体提升白条党参的发展。

参考文献:

[ 1 ] 柴瑞霁.党参的本草历史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3,5(3):24-25.

[ 2 ] 梁·陶弘景集,尚志钧辑校.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29.

[ 3 ] 张瑞贤,张卫,李健,等.《本草纲目拾遗》引《广东新语》考述[J].中华医史杂志,2014, 44(3):166-170.

[ 4 ] 吴仪洛.本草从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8.

[ 5 ] 宋平顺.甘肃道地药材志[M].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