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顺:打破地域桎梏走出易地扶贫搬迁新路

2020-05-28 02:35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地攻坚工作

山西省平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著名全国劳模、唯一的一至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申纪兰的家乡。全县辖5镇7乡262个行政村,总人口16.7万,其中贫困村241个、贫困户18041户、贫困人口52072人,贫困发生率40%。

近年来,平顺县坚持以习近平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和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重要指示精神,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干、能脱贫”。

一、坚持三个原则,让老百姓乐意搬出来

平顺山大坡广,石厚土薄,结合该县实际和产业发展布局,坚持优化产业集聚、城乡发展、交通便利三大原則,选择安置点,让搬迁户既“安居”更“乐业”。

一是在产业集聚区安置。在选址布点上,结合全域旅游、中药材、新能源三大产业分布情况,选择安置地尽量靠近园区、景区和产业区。县城周边太子龙集团启动平顺扶贫工厂及电商产业园项目,可解决平顺县城集中移民安置点贫困户就业需求,解决剩余劳动力1000余人,定向扶贫500余人。

二是在中心集镇安置。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向基础设施好的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搬迁。全县69个安置点,在中心村安置的有48个,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安置的10个。县城集中安置点总投资1.7亿元,建设6层步梯房27栋,可安置200多个自然庄、3人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88户3313人,配套建设8880平方米商业网点,供搬迁入住的群众租赁经营;利用全部搬迁移民的后驼自然村填沟造田200余亩,发展休闲农业;配套小区建设的学校、医院、物业等服务人员需求,可安置200余名搬迁贫困人员就近就业。既扩大了县城人口规模,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住房、就业、上学等诸多难题。

三是在公路沿线安置。为预留发展空间,根据产业布局、区域特点,在国道、省道和旅游公路沿线建设集中安置点,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东寺头乡门楼村将集中安置点选在紧邻神龙湾、天脊山旅游公路旁;在建筑风格上,采用庭院式园林景观,既考虑美观舒适,又彰显旅游特色;在房屋设计上,地基承重均按照两层设计,一层自住、二层发展农家乐,目前,16户已办理营业执照;在建设过程中,做到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进度,并由工程技术人员、村民代表和监理公司驻村监理,严格把关,确保集中安置点建设工程高标准完成。

二、落实三项措施,让老百姓安心住下来

一是优化搬迁机制。深入落实脱贫攻坚双组长制,成立由县乡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在易地扶贫搬迁中遇到的征地难、拆迁难、建筑材料短缺等具体困难;建立县处级领导干部联点包抓制度,实行1名县级领导、1个县直单位、1名乡镇干部包联一个安置点,跟踪服务、督促落实;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通知》《脱贫攻坚工作问责办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及项目实施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易地扶贫搬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向每个乡镇派驻2名专业技术人员,驻乡镇现场指导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二是落实搬迁政策。精钻细研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易地扶贫搬迁旧房腾退拆除复垦奖补政策,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实施办法》,加大搬迁腾退拆除奖励力度,强力推进旧房腾退拆除工作。对完成整行政村搬迁且按要求进行旧房腾退的,30户以下(含30户)一次性奖补村集体10万元,30户以上,每增加1户追加5000元;完成整自然村搬迁且按要求进行旧房腾退的,奖补村集体1万元,同时每搬迁1户追加1000元;插花搬迁每搬迁1户并按要求进行旧房腾退的奖补村集体1000元。通过奖励政策,既激发了广大基层干部做好搬迁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弥补了部分资金不足的问题。

坚持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开发并重,出台了《旧房腾退拆除复垦工作方案》,对整村搬迁后的旧村,进行腾退拆除复垦。同时,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大力实施农村闲置凋敝宅基地盘活利用,将闲置用地变成群众增收致富的资本。平顺县中五井乡后南头村在整村搬迁之后,通过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人均获得废弃建筑物拆迁补偿款1.5万余元;将100亩土地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价格租赁给企业,用于农业产业开发,村民年人均土地租赁收益438元;与振东集团合作,在旧庄种植柴胡80亩,年人均增收1750元。

三是激活搬迁力量。制定出台了《平顺县统筹整合涉农资金实施方案》,整合交通、住建、水利、林业、电力、通讯、文化、卫生等行业资源,项目优先向集中安置点安排,资金优先由集中安置点倾斜,统筹解决好人、钱、地、房、树、村、稳等7个问题,进一步激活各方面力量,共同发力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同时,开辟易地扶贫搬迁绿色通道,组织相关部门深入安置点进行现场办公,对项目规划、用地、立项等事项进行并联审批、“一站服务”、集中办理,确保各安置点顺利开工、顺利建设。对历年政策变更、资金、土地等原因造成的遗留问题,一次打包处理,整合使用500余万元财政资金用于化解基层的困难与问题,从而既有利于搬迁工作的推进完成,又激发了基层干部积极性。

三、主推三大产业,让老百姓生活富起来

通过全域化发展旅游、全链条发展中药材、全方位发展新能源三大产业和做强做实劳务输出、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社会保障兜底六种扶贫模式,走出了一条具有平顺特色的精准扶贫和移民搬迁路径,达到了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技能,使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真正实现增收脱贫。还同步引进了浙江太子龙、山西振东、正来制药等大型产业集团,全力打造扶贫车间、扶贫工厂,让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东寺头乡、虹梯关乡、杏城镇的中药材产业和石城镇、东寺头乡的旅游产业,为移民搬迁户增收脱贫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截至目前,实施搬迁的4416户12274人中,依托种植中药材增收的有1849户5362人;依托全域化旅游增收的有211户592人;依托资产收益增收的有3174户8991人;依托劳务输出增收的有2726户9022人;依托设施农业增收的有2711户8239人;通过社会保障兜底增收的有2366户8225人。

四、保障“五有”设施,让老百姓生活美起来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公共服务“五有”全覆盖工程,按照“保障基本、缺啥补啥”的原则,在每个规模以上安置点同步配建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有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有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有农家书屋、有卫生室、有健身场所,做到配套设施共建共享、公共服务覆盖到位。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以扶智与扶志为主线,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扶贫励志超市为载体,以孝老爱亲、感恩社会活动为切入点,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形成共同前进的合力。中五井乡西赛村结合扶贫励志超市,将贫困群众主动参与培训、户容户貌、卫生健康、助人为乐等指标进行细化量化,实行积分制管理,对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脱贫主体意识强的贫困群众定期评比发放奖励积分,使每个村民都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参与者。

五、党建引领扶贫,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近年来,平顺县始终牢牢把握抓党建促脱贫这条主线,坚持把加强党组织建设与脱贫攻坚同谋划、同部署、同督导、同落实,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实施人才扶贫计划、强化基层党组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使基层党建工作更好地融入扶贫、服务扶贫、推动扶贫,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印发了《抓党建促脱贫“十大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细化党建扶贫“责任状”“任务书”,通过突出党建引领,切实把加强基层党建与推进脱贫攻坚、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坚持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两融合、两促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细落实、落地见效。东寺头乡实施的“村村联建”,把与业相近、地域相邻的村建立了联村党总支——神龙湾党总支,通过“政府搭台,能人唱戏”,建立了一条“党建+旅游”“生态+扶贫”的乡村振兴之路,不仅全方位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规范化建设,还实现了从“穷山沟”到“金窝窝”的蝶变。

猜你喜欢
易地攻坚工作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不工作,爽飞了?
攻坚脱贫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