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搬得出稳得住 移民根扎新沃土

2020-05-28 02:35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易地新区移民

天镇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山西省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决战决胜的关键一招,把搬迁融入作为后续扶持的关键一环,全面打造“村村有产业、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的后续扶持体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可致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位于县城东郊二里畔的万家乐移民新区。

万家乐移民新区是天镇县为10232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设计建造的未来家园,被称为扶贫搬迁天镇样板,也被推介为全国13个县级易地扶贫搬迁典型实施方案之一。对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点点滴滴建设起来的“穷窝”而言,搬离有一种不舍,更有些对未来生活的担忧。随着新区的建成,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入住群众的顾虑渐渐打消了。

老农民变身新市民

走进万家乐移民新区,大楼气派,环境整洁,花木葱茏,无死角夜间照明,全天候环卫服务,文化扶志氛围浓郁,学校、银行、超市、日间照料中心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行业一应俱全,处处显出现代社区的景象,“美化、绿化、亮化、文化、教化”齐到位的环境,让搬迁群众感到身心舒适。

移民新區以集“生产、生活、生态、生意、生机,美化、亮化、绿化、文化、教化”于一体为规划设计理念,与县一小、初中集团学校、县一中、集团医院、“好又多”购物商场,组成了一个5分钟的生活圈和经济圈,确保搬迁群众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助力贫困群众越过城乡分界这条“龙门槛”,由“老农民”转身为“新市民”。

2019年4月21日,天镇县万家乐移民新区内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村民个个有说有笑,在新楼房周围看了又看,围着小区转了又转,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嘴里不住啧啧称赞,你一言我一语谈论的话题都是新房和新生活。这一天,万家乐移民新区搬迁工作正式启动,新平堡镇常胜山村是首个整体搬迁村。“土坷垃里滚了大半辈子,没想到咱也能住上楼房,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村民李文生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看着眼前的环境想着以后的生活,笑得合不拢嘴。

据悉,天镇县紧扣“人钱地房树村稳”“发展后续产业”和乡村振兴总体要求,以“新农民+新市民+新产业+新模式”的思路,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把28个资源条件差的村,整体搬迁、集中安置到环境承载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城东郊二里畔,建设万家乐移民新区。项目占地495亩,总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共建成55栋六层住宅楼,整村搬迁28个村、插花搬迁58个村,总搬迁3726户10232人。

既挪穷窝又换穷业

2019年4月23日,万家乐扶贫产业园内隆重举行企业入园集中签约仪式。产业园一举签约10家企业入驻,为当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再铸新的引擎驱动。一批批天镇打工者的就业梦想即将变为就业常态。

入驻产业园的企业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广阔的市场,在把资金、产业带到天镇的同时,也把思维理念和创业精神带到了天镇,引领“天镇产业”集众家之所长,实现质的飞跃,带动当地县域经济实现振兴崛起。而移民新区居民过万,适龄劳动力近5000人,强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加上完善的培训体系,确保了园区不会出现“用工荒”,无疑也为入驻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正如天镇县委书记王建江在致辞中所说:“让天镇的动力从这里迸发,天镇的开放从这里开始,天镇强县富民的脚步从这里迈开,走向创新发展的康庄大道。”

除了就地上岗外,天镇县还依托通航粮贸、博城蔬菜、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推进搬迁户的耕地流转4.2万亩,发展“飞地经济”,彻底解决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依托县城商机环境与住宅区1.1万平方米的临街门店,为“新农民”过渡为“新市民”提供创业空间,促进发展集贸产业、特色餐饮和黑陶加工家庭作坊,实现扶贫产业“小鸟成群”,增加农民经营性收益。

为避免搬迁群众初进县城“水土不服”,政府流转土地2214亩规划建设黄花扶贫种植基地,按照户均1亩划分给搬迁贫困户,实现长期稳定增收;在移民新区东北3公里处,建设正方利民建材产业园东区,增设28条生产线,与28个搬迁村群众就业相挂钩,开发1000个门槛较低的普工岗位、300个要求较高的技工岗位,吸纳大龄劳动力和妇女就地就近务工就业;除16—25周岁在校生1151人充分享受教育扶贫外,为年老体弱等特殊帮扶对象“量身定制”造林员、护林员、保洁员、治安员等公益岗位558个;将符合条件的359名因病、因残群众纳入农村低保和城乡医疗救助范围。

强化党建引领群建

党建引领贯穿于万家乐移民新区建设、入住、管理的始终,坚持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设到哪里,多角度全方位抓好移民新区管理服务,打造“新市民”温暖家园。

移民新区建立1个联合党委4个支部。围绕推动乡镇职能转变,对28个易地搬迁村的党组织进行优化整合、并村减干,实行党务工作县委直管、业务工作乡镇协管 “双重领导”;围绕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服务、经济发展、监督检查等工作将345名党员划分到55栋楼的党小组,每名党员分包本村2户深度贫困搬迁户,确保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移民新区的全覆盖;围绕推动社区服务转变,以社区“去行政化”改革为方向,由曾担任过村“两委”干部的村民组建社区义工团队,从贫困户中选聘社区工作者,开展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同时,建立移民新区自治委员会,推进社区居民自治;坚持党建带动群建,建立妇联、团委、工会、机关工委等党群组织,组织开展各项群众自治工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综合实力强、社会口碑好、管理能力优的物业公司,并由物业公司从搬迁贫困户中聘用卫生清理、绿地管护、设备维护等工作人员。

在移民新区党员开展工作、活动的地方统一悬挂党的旗帜;“新市民”党员统一亮出身份,规范佩戴党徽;社区党委、各党支部对党建责任、发展经济、为民服务、廉政建设进行承诺,并按照个人述评、班子互评、群众测评、党委考评的办法进行四评;深入开展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增强党员干部党性意识的党课活动。这样,党旗竖起来、党徽亮起来、党员动起来、党组织强起来,既增强了党员的凝聚力,又强化了党组织在移民新区各项事务中的领导地位。

从窑洞到楼房、从乡村到县城,从务农到务工,生活置业环境的改变,让祖祖辈辈土里刨食的“老庄户”,告别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旧光景”,变成了融入县城的“新市民”。天镇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正以万家乐移民新区为起点,扬帆起航奋斗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易地新区移民
铜鼓县:以“四真”提“四感” 高质量推动易地搬迁后扶工作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国家级新区西部发展新引擎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易地扶贫搬迁将投入6000亿元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