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谋发展 实干谱新篇

2020-05-28 02:35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温州市温州改革

近年来,温州市发展改革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再造改革开放新优势、再创高质量发展新辉煌”总目标,切实发挥党委政府“参谋部”“作战部”“协调部”的积极作用,持续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奋战奋进,不断破除发展和改革工作的体制机制障碍,全力抓项目扩投资、建平台促转型、强改革优环境,发展和改革各项工作落实积极有为、富有成效,在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中展现发展改革队伍的更大担当和作为。

一、对标高起点谋划要求,强力推进重大战略获突破

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观大势、谋大局、议大事,强化经济运行研究和调度,抓好重大课题研究,积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温州经济持续向上向好,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3亿元跃升到2019年的6606.1亿元,增速连续保持在浙江省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81年的477元、113元跃升到2019年的6.95万元、3.02万元,主要指标均实现快速增长,总体好于预期、快于全省。

强化全面融入国家、省级战略。立足区位特点和民营经济特色,主动争取国家和省级战略层面的支持。牵头推进温州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功列入长三角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拉开了温州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序幕;深化温州与上海嘉定全方位战略合作,首批 24 个实体化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温州(嘉定)科技创新园开园,实现工商注册和行政许可跨区域互办。成功创建温州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精心谋划编制世界华商综合试验区创建方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大力支持。温州市都市区、大湾区、大花园等省级“四大建设”战略落实有力,列入浙江省四大都市区之一,实现城市功能品质和百姓生活品质“双提升”。

强化重大战略课题研究。近年来,温州市发展改革委完成重大课题170多项,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海新区发展、未来社区、东部沿海经济带、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思路研究等一批决策建议。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建立经济分析大数据库,建成经济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开展季度企业监测,实现经济形势在线分析和动态展示,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决策建议供市委市政府参考。

强化重大规划引领。“十三五”期间,温州市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争列国家、省“十三五”规划共128项,牵头完成了30多个专项规划。高质量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前期课题研究,制定了温州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及“六个重大”方案,积极争取纳入国家、省“十四五”规划。2019年,25个重大课题提交成果,7个自主研究课题通过初审。

二、對标重大项目支撑,强力推进投资结构促优化

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温州市发改系统以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谋划引进落地一批重点项目建设,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推进投资结构优化。2016—201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13%、11.9%、8.1%,均高于全国、浙江省平均水平。2019年,抓投资、促投资多项工作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3%;民间投资、交通投资、服务业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9.5、14.2%、18.8%、23.8%,均高于市委市政府年度高线目标。

加大重大项目建设。2018年、2019年全市分别有123个、112个项目列入浙江省重点建设实施计划,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一。成功组织七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年度投资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其中第七批集中开工总投资超千亿元,项目数全省最多、年度投资额全省最高,并率全省之先实现了项目100%开工。2019年,列入浙江省市县长项目“152”工程54个,百亿项目谋划实现零的突破,全年落地项目38个,落地率达72%,君康国际健康产业项目、中国长城(温州)自主创新基地项目等签约落地;入选浙江省重大产业项目两批共41个,占全省份额的1/6。

夯实项目要素保障。不断拓展专项债、企业债券等渠道,主动争取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社会事业等领域中央、省级补助资金及用地指标支持。2019年,温州市34个项目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项债清单,申报专项债资金需求171.6亿元,两项均居全省第一;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社会事业、救灾应急等领域获中央、省级补助资金16.2亿元,再创新高。同时,助力温州市政府与工行浙江省分行、农行浙江省分行签订5年2000亿元授信支持温州重大项目建设协议,帮助重大项目业主单位落实贷款61亿元;34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政府项目新增审批金额860亿元,新增融资金额605亿元。

三、对标经济活力释放,强力推进体制改革出活力

温州的改革历程,是一部生存压力和主流制度碰撞冲击的历史,是一部民间积极有为和政府顺势而为合作博弈的历史,先后承担了30项国家级和28个省级改革试点,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平台环境得到切实优化。温州市发改系统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顶层设计和底层创新相结合,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最大限度释放改革活力,形成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促改革的良性互动局面。

深化经济领域改革创新。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成功开展杭温高铁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民资控股51%),基础设施投融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国科大、浙大、华中科大温州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速成果落地,国家综合物流信息平台、国家北斗产业基地、中国眼谷、中国电子信息港等产业平台加快项目集聚。

深化社会领域改革创新。全力向上对接,做好报批过程中的各项服务工作,龙港成功“撤镇设市”,开创了全国新型城镇化镇改市的试点先河。贯彻落实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建设要求,持续深化民办教育、社会办医、养老服务、社会力量办体育等各项改革试点,创新投资方式,畅通各类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投资渠道,入围全国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领跑者”行动重点推进城市名单。

深化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推进国际化营商环境试点,出台《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率先实施惠企政策“直通车”、为侨服务“全球通”、“三清单一承诺”制度、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等4项“温州经验”,列入浙江省省可复制推广清单。强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改革,推行在线投资平台3.0系统,项目审批实现100%全流程网上审批。2019年,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全过程审批“最多90天”實现率100%,平均用时居全省前列。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新增纳入国家和省“一带一路”项目库项目2个,市级备案境外投资项目合计13个,全市新批外资项目100个,同比增长44.9%;实际利用外资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2%。

深化“信用温州”改革创新。探索推进“信易批”“信易贷”等应用示范,切实发挥公共信用信息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失信问题专项治理、行业监管等工作中的支撑作用,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2019年,温州市综合信用指数列全国261个地级市第11位。

四、对标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促发展

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民资国资、财税金融、科技创新、城乡一体、对外开放等领域具有牵引作用的改革,不断完善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机制,鼓励支持社会投资促进“港产城”联动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成果不断显现。

服务业主引擎作用持续增强。不断完善服务业规划政策体系,出台实施服务业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城市经济新业态培育方案、培育税收亿元楼行动计划。2019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由上年的3484.9亿元增长到3641.9亿元,同比增长10.1%,领跑全省。

产业平台发展格局愈加优化。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动能培育发展双轮驱动,启动实施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计划,引导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形成了以浙南科技城、瓯江口产业集聚区、浙南产业集聚区为龙头的“3+12+N”的平台发展格局。乐清电工电气产业集群、瑞安汽摩配产业集群和瑞安华峰集团成功入围省级第一批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试点名单。瑞安智能汽车关键零部件平台成功入选省第二批“万亩千亿”平台名单。全力实施特色小镇“一镇一策”攻坚服务,省级创建小镇13个,省级培育小镇8个,数量居全省第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有力。全面启动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5000亿培育计划,大力推进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数字经济、新能源网联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五大战新产业产值超2700亿元(初步统计);新增战新企业申报入库超400家,新签约引进20亿元以上战新重大项目及产业园项目20个,总投资近800亿元;新开工、新投产亿元以上战新项目分别达48个、27个,完成战新年度重大投资110亿元以上;产值超5亿元、10亿元战新企业分别达68家、27家。

五、对标民生福祉保障,强力推进重大民生工程促提升

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优化公共产品供给,温州市入选“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

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完善。加快推进温州33个省“五个千亿”投资工程生命健康类项目,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深化;温州大学“省市共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取得突破性进展,温州肯恩大学获批开展硕博研究生教育,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建成市第二外国语学校二期工程、温医大生物医药科研楼装修工程、温州大学科技综合大楼等。

能源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开展综合供能服务站破难攻坚行动。2019年,完成新建或改造站点52座,超额完成省民生实事任务;完成公用充电桩建设523个,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苍南支线全线建成,三澳核电、泰顺抽水蓄能电站、海上风电等重大清洁能源项目加速推进。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完成37台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全年推广散装水泥1300多万吨,同比增长35%。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获国家督导检查组充分肯定。

对口支援、对口合作和东西部扶贫协作不断加强。围绕劳务协作、产业合作、携手奔小康等重点,做到了领导层交流高质量全方位到位、干部人才选派到岗到位、组织体系协同到位。2019年实施计划内援建项目87个,到位援建资金近3亿元;引导59家企业赴对口地区投资兴业,到位投资金额25.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就业8000多人。深入推进“山海协作工程”,平阳、苍南、永嘉、泰顺、文成五大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园加快建设,结对地区共建设“削薄飞地”7个,乡村振兴示范点76个,建设“金融飞地”“科创飞地”“产业飞地”等创新平台26个。

稳价惠民工作扎实推进。始终着眼于服务民生,价格监测、监审、定价、认证等各项服务工作高效开展,获2019年度国家价格监测先进单位,价格认定综合业务平台推广工作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认证中心通报表扬。实施电力直接交易试点,2019年为企业节省电费支出约2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港航行政事业性项目“零”收费,每年降低企业成本超7000万元。推进管道天然气价格改革,城市管网配气价格下调10%,2019年为用气企业减负2660万元。

2020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之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十三五”规划收官的决胜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和现代化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一年。温州市发展改革系统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目标、决战决胜,助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为奋力续写好新时代温州创新史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温州市温州改革
好玩的温州乐园
画里柿乡
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明日黄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温州市美术教师新作选
“改革”就是涨价吗?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
“民营制造业之都”的“跑路”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