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制约青岛市重大项目落地问题研究及对策建议

2020-05-28 02:35徐丽君
中国经贸导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重大项目招商青岛市

徐丽君

近日,青岛市在推进重大项目落地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举措,发布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有关事宜的通知》,建立了重大项目市领导同志顶格推进机制、重大项目市领导同志督导机制。重点项目推进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是由于要素资源统筹不够、招商引资办法不多,重大项目留不住、落地难、推进慢的问题仍然存在。本文通过对全市重大项目发展情况进行了摸底调研,通过对标先进城市查找问题差距,研究提出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的对策建议,推动青岛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青岛市重大项目总体情况

市级重点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年度全市重大项目的整体情况,近三年青岛市重点项目总投资、项目平均投资整体情况平稳,项目质量有所提升。2019年,全市共安排市级重点建设项目200个,总投资6368.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00亿元。截至目前,开工在建项目达到163个,占项目总数的81.5%;6个项目竣工或主体竣工;完成投资843.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64.9%。

按行业划分:工业项目新开工62个,竣工6个,开工在建91个,开工在建率78.4%;完成投资316.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53.4%。服务业项目新开工23个,开工在建68个,开工在建率87.2%;完成投资374.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6.3%。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在建2个,开工在建率66.7%,完成投资148.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4.9%。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项目新开工2个,开工在建2个,开工在建率66.7%,完成投资4.8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24.6%。

二、存在问题

根据山东省审计厅7月23日发布的《山东省审计厅关于我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政策落实和省重点项目建设情况的审计调查结果》,结合青岛市实际,青岛市重大项目建设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重大项目推进不快。尽管在建项目数量总体增加,但大项目数量依然回落,完成投资增速低于全部投资增速,对全市投资下拉较为明显,未能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目前,新招引的部分项目开始贡献投资增量,但大规模投资放量尚需时日。二是重大项目投资后劲不足。2019年1—6月新开工重点项目87个,同比减少5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17%。其中,工业项目新开工62个,实际完成投资减少14%,工业投资拉动作用不强,较以往年度40%—50%的占比仍有较大差距。三是外商投资项目储备不足。2019年重点建设项目中,各区市外资储备项目严重不足,拟到账外资总额不足全年工作目标的一半,全年稳外资支撑作用不强。四是重大项目质量不高。2019年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32个,其中工业项目有7个,集中在动车、汽车、芯片、新材料领域,带动力强的大项目较少。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项目22个,多数总投资较大的服务业项目配套住宅或商业地产都占有较大比例。

三、国内同类城市在重大项目落地方面的先进做法

(一)武汉:省市区联动破解重大项目落地难

以武汉市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为例,投资总额约216亿元作为国家网安基地核心产业项目的中金武汉超算中心仅用120天就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集装箱数据中心,率先开展业务;国家存储器基地项目,仅用80天就完成了项目拆迁、输油输气管线迁改和大部分厂区场平工作,从开工一期厂房封顶,仅用9个月,刷新武汉速度。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武汉在重大项目的招商、落地、运营等三大环节,充分发挥省市区三级联动机制,提前谋划,大力度招商,破解了一系列项目落地难题。

案例分析:总投资460亿元京东方项目(加上配套项目投资总额预计超过700亿元),2014年武汉市临空港经开区曾多次争取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项目落地,可惜“功亏一篑”。但该区招商团队4年来始终坚持与京东方负责人保持联系,经常去总部拜访,双方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2016年湖北省长江产业基金成立专业团队并加入与京东方的洽谈。在洽谈过程中,武汉市、东西湖区两级政府提供土地、政策、税收等支持,省级基金提供建设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分担项目风险,在这三级联动的模式下项目最终顺利签约。

(二)深圳:“先建后验”模式促项目“落地开花”

受审批、用地等要素制约,项目落地难一度成为产业项目落地的主要难题。对此,深圳市大胆探索“先建后验”模式,在肇庆高新区、肇庆新区探索项目直接落地改革,以破解项目落地瓶颈制约为重点,变投资项目“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实现投资项目“直接落地”。

案例分析:深圳市肇庆高新区选取了万洋众创城作为试点项目,该项目投资方取得土地后递交了“用地规划许可”“土地成交确认书”“企业承诺书”“桩基施工图图审单位盖章件”即开始了全面施工,相关审批文件只要在6个月之内补齐即可,项目建设周期至少可以缩短2个月。

(三)成都:瞄准目标,专班招商咬定目标不放松

瞄准一个核心大项目,成立一个班子团队的全程跟进,紧盯项目每个环节。成都经开区“专班招商”的方式,落实项目区级负责人、部门负责人、科室负责人,确保各个负责人在掌握企业和项目特点的基础上,做好项目洽谈、签约及落地全程服务。

案例分析:成都经开区经过调研,了解一汽大众布局EBO新品牌车型计划后,特别设立了由“内行人”组建的招商专班,经过对一汽集团认真调研分析,在硬件配备、團队组建、运作模式上与一汽大众接轨,每个月往返长春进行多轮接触谈判,最终该项目成功落户成都。

四、青岛市重大项目落地制约因素分析

(一)项目前期调研不充分,可行性分析不深入

部分重大项目在前期招商过程中,受双招双引考核等压力,招商引资重形式、重金额、重数量,却对项目用地、立项、规划、能耗、环评、配套等缺乏基本的论证调研,导致项目无法开工,或是项目开工后办理相关手续受阻,项目成熟度较低。如青岛市南区太平山雷达站遮挡雷达波问题经过多次协调,仍未能妥善解决,海天中心(计划总投资137亿元)、绿城深蓝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126亿元)存在停工风险,预售等手续也受到影响。

(二)大项目融资难、融资方式单一

有些项目投资方的资金实力与签约投资额相差较大,投资方为了引起政府重视争取更优惠的落地政策,存在虚报投资额情况,重大项目“报大建小”情况时有发生。每年青岛市发展改革委都会联合中国人民银行青岛支行梳理一批有融资需求的项目下达给各银行来满足各项目融资需求。但是部分项目仍存在融资缺口较大,融资方式单一、资金回报周期长、可用融资渠道较少等问题,如李沧区院士产业研究院、信联天地等项目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项目投资。

(三)各地招商引资竞争激烈,招商成本持续加大

国内各同类城市在招商环节同质化恶性竞争趋势愈演愈烈,优惠政策越来越多。项目投资方落户条件也越提越高,计划总投资120亿元的吉利莲花汽车整车项目,提出让青岛市提供40亿元建厂资金,并确定80亿元贷款融资方案,同时帮助解决80亿元50%的贴息费用,期限5年,每年约3亿元。吉利提出的条件超出青岛市承受能力,经过青岛市认真研究评估,认为该项目存在一定风险,面临其他同类城市的激烈竞争,最终该项目落户武汉。

(四)土地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城市配套滞后

重大项目落地对基础设施及城市配套有较高的要求,而市内四区土地资源比较紧张,其他区市土地资源相对宽裕,但是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城市服务功能不健全,对高端资源和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太弱。尤其是蓝色硅谷目前已集聚了众多高端涉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高端人才,但城市化水平偏低,配套不完善,对高标准的交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需求强烈。如青岛啤酒三厂自从落户平度开发区以来,发展势头良好。但是每年有超过100万吨的产品,通过物流运输到全国22个省市,汽车运输在成本、时间和安全上,跟铁路运输和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有明显短板。

(五)受经贸摩擦影响,部分项目投资计划调整

自经贸摩擦以来,市场主体信心不足,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商投资者对投资持谨慎态度,甚至开始观望,调整投资计划。外贸方面,对美进出口下降14.1%,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企业举步维艰。工业方面,出口交货值下降2.2%,纺织、电器、家具等传统产业受影响明显。投资方面,劳动密集型企业“走出去”增多,以美国市场为主的外资企业也在加速外移。

五、对策建议

(一)建立重大项目前期评估机制

建设招商顾问团队、项目研判专家团队,进一步加大招商项目论证力度,了解投资项目是否符合青岛市产业结构,综合分析投资方实力、运营情况、技术水平及市场前景等多方面因素,提前研究谋划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时请专家进行座谈咨询。认真查阅项目拟选址地块涉及的规划文件,在招商项目前期针对拟签约项目起草评估报告,给项目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精细化的政策措施,从而提升项目落地的成功率。与项目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要明确具体出资人、投资规模、资金配比、建设周期、经营形式、优惠政策及返还方式等双方权利及责任,以确保项目按照原有预期进行建设。

(二)多措并举助推重大项目融资

借鉴武汉利用湖北长江产业基金的做法,积极争取省财政支持,统筹市、区(市)两级财力,引导撬动社会资本,针对重大产业项目组建百亿级专项基金或“银团贷款”,“一事一议”破解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大项目融资难题。借鉴重庆“八大投”、蓝海“基金工厂”等金融创新有关做法,通过财政注资或将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实物资产注资等方式,以贷款、债券、经营转让以及信托融资等多种形式实现重大项目融资。学习深圳前海母基金运作模式,建立基金开源开放机制,推动市新旧动能转换母基金“走出去”加入深圳、杭州、苏州等优质招商項目平台,在更大空间配置资源,再带项目带产业子基金“引回来”。鼓励有条件的银行业机构发展知识产权、股权、应收账款等抵质押贷款及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产品,破解科技型项目融资困境。

(三)突出重大项目产业和产业链精准招商

结合省“十强”产业和青岛市“956”产业体系,立足促进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化、链条化发展,开展产业链、专业化和社会化招商,重点园区实行“管委会+公司”招商模式。瞄准世界、国内、民企“三个500强”和大型央企国企,盯住起关键作用的产业链龙头企业与关键核心配套企业,精准分析每个产业链的配套集聚特点,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严把投资强度、税收额度、科技高度、链条长度、环境程度和能耗限度等“六度”标准,提高招商质量。借鉴苏州开放性经济发展协调领导工作机制,健全青岛市外资工作评价和激励机制,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外资工作推进。

(四)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学习深圳“多审合一”“一窗通办”等先进做法,将“一次办好”改革作为突破口,落实自主审批、不见面审批,提高电子印章认可度。借鉴杭州“标准地”供地政策,地块出让前明确规划建设、能耗等标准,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动项目落地、开工、建设大提速。排查清理僵尸项目,盘活工业存量用地,解决厂房、办公楼宇闲置问题及土地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问题。企业落户上,落实“亩均论英雄”“工业标准地”。建立外资企业帮包责任制,完善外资企业“服务大使”跟踪制度。深化研究留商、富商政策,进一步加快重大项目及载体项目集聚区周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形成集交通、教育、医疗、餐饮、娱乐、购物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区域。

(作者单位: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

猜你喜欢
重大项目招商青岛市
广西壮族自治区召开研究调度全区重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工作会议
宁海:“三制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中科招商之退场
贵州616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定南縣長談全民招商
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