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慈善终不悔

2020-05-28 09:35何基刚
慈善 2020年3期
关键词:滨湖无锡市慈善

何基刚

时光飞逝,转眼间,这个月的20日,就是我脱下军装,来到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工作的第十个年头。10年时间,当年的慈善“新兵”也渐渐地变成慈善“老兵”了。

在部队,我一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科技日报》等中央媒体发表稿件1000多篇,还参与采写了“感动中国”杨业功、孟祥斌等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宣传报道,参加过江西赣州抗冰保电、四川汶川抗震救灾和多次重大军事演习任务,个人荣立过两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荣获首届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

成绩抑或是经历,都已是过往。转业到无锡后,待岗安置期间,机缘巧合来到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当一名慈善义工。基金会主要领导知晓我能写点“豆腐块”,就让我临时负责基金会慈善宣传工作。

无锡滨湖,是一座具有深厚慈善文化底蕴的友善之城。早在上个世纪初,就涌现了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商业实业家,以慈爱之心,为家乡筑路架桥、建造学校、捐资助赈、造福乡梓。历届滨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慈善公益事业发展,将其纳入“构建和谐宜人新滨湖”整体格局,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予以大力推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头参加重大慈善活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意见》,赋予了滨湖慈善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大生机。

从“营门”走进“慈善门”,改变是身份,不变是那颗热爱新闻的心。值得庆幸的是,我很快就融入了滨湖慈善这个充满正能量的“大家庭”。为了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工作,我把单位一直收藏的《慈善》杂志和《江苏慈善》会刊拿出来一篇篇地研读,熟读一些慈善政策法规和管理制度,主动深入到镇(街)助困分会了解情况,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讯息。

在实际宣传工作中,我充分认清慈善宣传工作的特殊要求,在宣传上积极稳妥,对报什么、怎样报、什么时候报、报到什么程度,都事先充分考虑,做到既不“失语”,也不“乱语”;既不“缺位”,也不“错位”。主动设置议题,因势利导,使每次慈善宣传的主题更明确、内容更集中,宣传更具亲和力、感染力。特别是说什么、怎么说,事先做充分的调研,始终做到心中有数。

前不久,我撰写了一篇《新四军老战士节衣缩食20多年资助万名贫困学生》的文章被50多家媒体和网站纷纷转载,网友们或跟帖评论,或在论坛上热议,纷纷盛赞新四军老战士秦洪的慈善情怀,后来秦洪因病逝世,她被无锡市滨湖区区委区政府追授为“滨湖慈善特别贡献奖”。

这些年,我和无锡市滨湖区慈善基金会共成长,基金会成为全省首批5A级社会组织,江苏省示范性社会组织。我始终用手中笔去宣传身边的慈善先进典型,先后编印了40余期《滨湖慈善》会刊,在省市区媒体和慈善刊物上宣传了热心慈善公益事业的企业家庄剑青、谈玉琴和爱心个人社区“村官”隆静超、俞敏芳、“善二代”徐梵等。去讴歌他们的先进事迹,让更多的人支持慈善,了解慈善和参与慈善。个人也先后3次被中华慈善总会表彰为“全国优秀慈善通讯员”;2次被《中国社会报》评为“全国民政宣传工作优秀通讯员”;2次被江苏省慈善总会和江苏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表彰为“福彩杯”公益慈善宣传先进个人。

在当慈善义工时,更多的是对慈善充满着敬意,当然也离不开关心我的领导的鼓励与支持。在我内心深处,永远也忘不了为来访群众转办慈善救助申请,收到的致谢短信;永远也忘不了初到无锡滨湖慈善时,调整转换角色,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以及领导、同事们对我的关心与鼓励。

正是这样的情怀,无论当时是否心甘情愿放弃政府安置,但最终还是选择留在慈善组织。也许在别人眼里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我心里这却是一件“水到渠道”的事情,转业军人去企事业单位安置工作,這是“天经地义”的;转业军人留在慈善组织工作,也是“理所当然”的。10年的慈善工作,我从没后悔当初留在慈善组织,甚至已经把这份慈善工作当成孜孜追求的人生事业。

同时也非常感谢我所在单位,基金会理事长周茂健一直以来都对我敦敦教导,鼓励我创新工作和大胆工作。先后三任秘书长在工作中,都对我给予关心和支持。我相信,在往后的岁月里,我将会加倍努力,为滨湖慈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猜你喜欢
滨湖无锡市慈善
小小书法家
第一次扎水泡
从一道新的无锡市中考折叠试题谈起
南方的冬天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