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2020-05-28 02:33王姝玮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校

摘    要:新时代,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教师本身的师德师风是最有力的教育资源之一。而目前教育领域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敲响了警钟。笔者认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通过统筹规划,深入挖掘教育资源,加强网络宣传教育,不断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关键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网络宣传教育

一、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时代,高校应当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赋予的历史使命。要更加注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努力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虽然目前不同高校的育人途径和方式各有千秋,但都遵循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坚持以文化人、以情感人的原则。正如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教育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应当具有廉洁自律,甘于奉献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教师本身的师德师风就是最有力的教育资源之一,班华先生提出“师德具有教育劳动主体与劳动工具一体化的特殊性”[1]。由教师在教育工作中的角色所决定,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灵魂,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要素。

当前,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领域的腐败案例逐渐呈现出上升趋势,并且涉案人员中不仅有对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有一定影响的领导,也有与学生朝夕相处,会在日常交往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影响的教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理想可以指引人生的方向,信念能够决定事业的成败。教育工作者应当坚定理想信念,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坚持以德为先,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然而这些腐败案件的出现,与党的教育方针相违背,不利于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新时期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工作敲响了警钟。只有使“不想腐”成为思维习惯和价值取向,并升华为廉洁从政的政治操守,内化为遵纪守法的道德意识,转化为拒腐防变的能力,才能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根基。[2]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包括持续开展相关文娱活动等精神层面的工作,同时,物质方面也需要依托一些场地、平台等基础设施。因此,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一个部门的职责,而是需要高校内部各个部门的充分沟通、通力合作,同时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尝试,从而在多部门共同协作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在高校中具有符合自身特点且相对稳定的廉政文化氛围。

然而,目前多数高校的行政部门职能划分日趋专业,不同院系之间也因专业背景不同,在制度制定与实施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日常工作中,高校的各单位之间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对独立性。在面对需要多部门协作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任务时,如果沒有畅通各部门之间的交流渠道,就不能形成有效的沟通,那么各个部门组织完成的廉政文化活动也只是简单数量上的累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系统性、持续性的缺失,不能在创造高校廉政文化氛围上形成合力,影响高校廉政文化活动最终的实际效果。

其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4G技术的普及以及5G技术的逐渐推广,自媒体的不断发展,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甚至出现了信息泛滥现象。同时,在信息的传播形式上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更多由原来文字形式转为图片、视频形式。具体表现为信息逐渐由长文章向短文章再向简短文字配图片、视频转变的趋势。近期在视频领域也出现了由长视频向短视频方向的快速变化,短视频的时长也在不断压缩,由原来的十分钟到目前的十几秒,且视频拍摄的角度更加丰富,剪辑中的特效也更加多元。

以上这些变化导致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接受大量的信息刺激,注意力长时间集中在一个事务上的难度越来越大,这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增加了难度。高校廉政文化宣传教育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出正能量,真正达到入脑入心的效果,必须转变思路,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方法,从而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

三、新形势下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路径探究

(一)统筹规划,构建长效机制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协调各方力量统筹规划。要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党委的统一领导,并且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调动各行政部门以及各院系的积极性,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全面推进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强化顶层设计,明确建设方向,成立学校的统一领导小组,从高位推动,把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引向深入,确保尽快制定出符合自身实际,可操作、可实施、可落地的年度计划方案。

同时,要狠抓责任落实,做好廉政文化建设考核工作。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式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立足高校的实际,制定符合本校校情的规章制度,完善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确保学校的各项计划能够有效开展,为廉政文化建设确定方向、汇聚力量,从而达到应有的效果。

(二)深入挖掘,丰富教育资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3]中华文明五千年渊远流长,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有革命文化,其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滋养了古今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并且也深刻影响着新时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这其中,优质的内容数不胜数,很多都可以作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优质资源和素材。文化资源的质量高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好的文化资源是本,只有做到精选廉政文化资源这一根本,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宣传教育效果,使廉政文化真正做到入脑入心,达到深化廉政宣传教育,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理想效果。传播学研究表明 ,受众的群体背景是决定他们对事 物的态度和行动的重要因素 ,这种影响有时甚至超过大众传播的影响。[4]而每个高校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本身所具有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各高校可以结合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新的廉政文化资源。及丰富了廉政文化的内容,又能够使得廉政文化内容更加贴近本校师生,增加教育效果。

以高校较集中的河南省新乡市为例,可以利用高校相对集中的优势,联合各高校共同创建本地高校廉政文化品牌,挖掘本省的优质廉政文化资源素材。例如位于新郑市区的具

茨山,依据古代文献记载考证,是黄帝统一华夏集团非常重要的军事基地,具有遍布山野的黄帝文化遗迹。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不断学习管理部落,最終通过与炎帝部族之争的胜利,统一了华夏民族。这其中很多故事都是宝贵的廉政文化素材,各高校可以以科研课题形式合作完成廉政文化资源的挖掘。

(三)拓宽载体,加强网络宣传教育

新时代廉政文化建设仅仅依靠传统的传播方式以及媒介是远远不够的,单一的教育方式不能达到影响人、启发人的教育效果。特别是在高校中面对喜欢不断尝试新鲜事物,不断挑战新的生活方式的的广大青年大学生,更加需要摈弃陈旧的思维方式,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渠道与载体,多角度广泛开展高校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加强高校的网络宣传教育工作。网络传播方式具有高实效性、高互动性、高传播性等特点,拓宽网络宣传渠道,加强互动平台建设能够极大程度提升高校廉政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对于新时代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受众在哪宣传教育工作就应当将传播的触角延伸到哪,当前,微信、QQ、抖音、快手、知乎等网络平台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微信和QQ成为人们日常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中微信的用户更多是高校的教师群体,而QQ的用户更多是高校的学生群体。因此,在高校廉政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中,要依托这些高流量的网络平台,根据不同的平台受众有区别的开展高校廉政文化宣传工作。当然,选择高流量的平台也意味着要面对平台内部各内容号之间的激烈竞争。因此,要在如何增强受众对内容号的粘性上下功夫,依据网络平台的特点,适当通过直播、抽奖、邀请嘉宾等方式增加与受众的互动交流,提升内容号的吸引力。同时,互联网时代,媒体水准的高低不再止于发布多少频次的信息、覆盖多少人,而在于其传播的内容能否满足人们发布、分享等需求。[5]如果只是简单将传统宣传教育内容搬到网络平台上,而没有进行合适的转化,那么增加网络渠道将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与价值。只有将书面语言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廉政文化宣传与当前的时事热点相结合,才能做到更加贴近广大高校师生,使之更具吸引力和传播力。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既需要整合各方物质文化资源,做好场地、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又离不开强有力的领导以及参与者积极、主动的默契协作。因此,在新时代,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坚持不懈地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班华.师德:宝贵的教育资源[J].中国德育,2017(17):1.

[2]郑平.从“不敢”到“不能”“不想”[J].求是,2014.9.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4]张兴宇,舒启智.浅谈大众媒体对公共事件报道的舆论支点——以央视对“药家鑫”案的报道为例[J].新闻世界,2011(11):224-225.

[5][加拿大]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流行[M].钱清,覃爱冬,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

作者简介:王姝玮,女,1989年2月,山西晋城,研究生,助教,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