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微”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28 06:51张维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张维

摘要: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的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在经历着转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比较难以集中,对此,教师往往也很无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微课辅助教学,既可以抓住学生眼球,又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多媒体的融合能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数学知识,使其对数学学习内容有一个明确的思维转化,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数学;微课

初中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时候难以深入,这与教师的授课方式、学生的喜好有较大关系,也与现行课堂形式有关——讲授式的课堂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记忆巩固。碎片化地教、碎片化地学,较难形成系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说明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学习效果才能得到质的发展。信息化时代,人的需求也多元化,而多媒体技术的融入,使课堂更加生动精彩,更能吸引学生。微课的融入正基于此,因为微课短小精练,又能将重难点进行分解,通过教学目标的优化让学生有充沛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不仅推动了“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的落实,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落实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在知识、能力、品质等方面协调发展。

一、微数学大讲堂,优化素养巧融合

作为新技术融合下的教学方式,微课能够将碎片化知识结构化,形成有效的教学辅助,采用多种形式参与课前导入、课后复习、假期自学等,以更加具体形象的方式让学生接受知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千里之行始于文本——意义解析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能否吸引学生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课前微课制作或线上收集相关的微课,在课前播放导入,能够起到“吸睛”的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构建融洽的学习氛围,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在学习几何时,由于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欠缺,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导入。如在教学“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内容时,我们便可以利用微课进行动画演示,通过动画展示直线与圆的各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另外,微课本身具有较高的趣味性,除导入作用外,也包含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不仅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理解,也促使学生在大脑中构建基本模型,使几何更加直观地深入大脑,深化学生的理解,既遵从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得学生在数学能力得到优化的同时,也得到数学素养的培养。由此可见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二)九层之台起于学情——格局探析

传统教学模式以老师讲、学生练,老师写、学生抄为主,其缺点是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同时师生间缺少交流、缺少探索意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论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为破解这一被动局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借助于微课。和传统教学方式不同,微课的教学方式是由浅入深,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情及时调整,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同时不拘泥于课堂,不同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尚未理解的重难点进行重新回放,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微课导入不仅创新了教学局面,同时也让学生走上了讲台,在主体地位的落实中使得学生得到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培养,在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记忆、运用,从而实现知识、技能、品质等的全面发展,在教师科学的引导中实现因材施教、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化使得课堂教学得到格局性的创新,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理解数学。

二、微策略提能力,灵动课堂最给力

(一)创造微课堂,润色合作促自主

微课的主要特征就是短小精练,旨在重点、难点、疑点等知识内容的深化,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途径。在利用微课导入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融合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通过微课的预习优化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就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合作展示,这样既可以落实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得学生在微课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数据分析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

例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起始课时,我们借助于微课,播放了“丢番图的故事”,然后出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定义。在微课中,我们还可以设置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合作探析。

问题1:一名射击运动员,两次射击的成绩都是整数,平均成绩为6.5环,其中第二次射击的成绩为9环,问:第一次射击的成绩是多少环?

问题二:A、B两地相距60千米,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骑自行车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比乙多行2千米,经过2小时相遇,问: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教师通过问题让学生观察方程,说一说共同点,在合作讨论中让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有一个深入的掌握。教师通过缩短微课教学内容的讲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优化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二)创设微情境,分层实践促高效

在深化学生数学素养、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进行生活情境教学的创设,通过合理分层学习任务的设置,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展。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一数学内容时,在制作微课课件的时候,我们可以将这一内容进行基础篇、提升篇、超越篇等层次性板块的设置,使得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进行合理选择。例如,在基础篇,我们可以为学生分析一次函数y=kx+b与y=kx函数图象的性质、概念、kb变化与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利用提升篇让学生学会判断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对于超越篇,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示创新型例题分析,让学生会依据所给题目解决问题,在数学函数的学习过程中明确题型设置的背后含义。

(三)创新微过程,问学活动促发展

对于初中数学而言,要想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充分发挥微课导入教学的功效。在进行微课与数学教学融合的时候,我们要重视过程的引导,通过问题活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探索中进行数学素养的优化与发展。例如,学习“相似三角形”,在进行微课融入的时候,我们除了让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多种判定方法(SSS、SAS、ASA、AAS),还要引导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掌握一题多解的思想,从而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

如:已知AD是RtΔABC斜边BC上的高,E是AC的中点,ED与AB的延长线相较于F,求证:

=

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问题引导提示,让学生通过提示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探索中得到逻辑推理这一核心素养的培育。第一,想一想,如果我们用斜边中线定理来证明应该怎么做?是否可利用RtΔABC与RtΔADC进行推导呢?在ΔDFB∽ΔAFD,ΔABD∽ΔCAD的证明中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第二,如果利用辅助线过点A作AG//EF,交CB延长线与点G,则可以得出         =

,以此为突破点是否可以进行结论证明呢?

三、结束语

微课作为新时代的一种新的教学工具,对教学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初中数学课堂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的数学教学而言,要想让学生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运用微课导入时,我们既要重视学生的身心发展特性,同时也要立足于教材内容,使得微课成为学生能力提升的好帮手,从而实现学生数学素养的优化、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沈薇刚.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数学微课教学实践探究[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8(4).

[2]阮征,卫德彬,陈方勇.基于培养初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微课教学设计[J].中华少年,2017(24).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微课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