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然教育丰盈孩子的童年

2020-05-29 08:15周世恩
师道 2020年4期
关键词:星空草地女儿

周世恩

窃以为,我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人。这种热爱,有必然的因素。我出生在农村,自小奔忙田垄,嬉戏山林,畅游河流。在与大自然的交往中,不由自主地受到自然风物的熏陶和教化:二月料峭春寒中,轻盈飞舞的燕子、悄悄盛开的雏菊;三月春风中,田埂垄头抽出的毛毡草、排列成行的绿绿秧苗;五月稻田里,如蛇一样扭动的黄鳝、胆小的泥鳅;寒冬腊月里,那雪地里奔跑的兔子、阳光中叽喳的麻雀……这一幕幕生动的风物、景象,让我认识了自然的美丽,感受到了自然的神奇,也在必然和偶然中,完成了属于一个孩子的自然教育。

这种自然教育的功效,不言而喻。耳濡目染乡村自然风物,我曾验证过农谚“蜻蜓低飞蛇过道,不久将有大雨到”的真伪;在乡邻的指引下,我学会了区分稗子和稻子的不同;在与小伙伴们钓龙虾、挖鳝鱼、网泥鳅之时,我学会了分辨鱼虾的生活习性;在一棵树、一朵花的荣枯中,我体会到了物有盛衰,人有跌宕。大自然,无疑成了农村孩子自然科学启蒙的课堂:在四季分明的草木荣枯里,二十四个节气的由来不言自明;在耕地、播种、收割的劳作中,植物生长的秩序、规律不教自会;在观鸟飞来的时日,“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的谚语,也不品自知;在三春依依的杨柳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意蕴,也不思自得。

我相信,这一段在农村居住的生活经历,也是属于我的一段自然教育自觉完成的过程。而这些来自大自然无言的启示、熏陶,会形成一个人的知识、智慧,也会沉淀一个人的性格,使其乐观、坚强、豁达、洒脱。

女儿是2010年降生的。她比我幸运,生活在城市。当然,这是一种物质生活的幸运,至于精神上,我觉得不一定比得上我们这一代人: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活动空间自然缩小,心理的自由度也会相应降低;在基本上一家一个孩子的前提下,没有同龄孩子的交流、玩耍,更孤独;城市复杂的交通、人事,注定孩子的安全感缺失会严重些;没有经历摸爬滚打、艰苦劳动的孩子,在坚强这一点上会缺失很多……

或者是有意地想让孩子在精神和性格上有良好的发展,弥补她不能经历农村生活、不能感受自然教育的缺憾,或者,只是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一段乡村生活。有意无意间,我带着女儿,走过了一段与自然教育邂逅、交融的日子,为她的童年抹上了一笔幸福的色彩。

春可观百草

我居住的小区,为上世纪90年代建筑。老,旧,物业管理不太好,但是有一样特别好:植物多。啥树都有,松、桃、榕,开花的、结果的,灌木的、乔木的;草也杂,不是一顺溜的绿草茵茵,而是啥杂草都有,狗尾巴草、蒲公英、苜蓿、菖蒲,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参差交错,有一种说不出的野性美。

春天,草地铺陈开来,绿草中夹杂野花朵朵,好看。女儿常在草地上疯跑,采野花,趴下来,在草叶中间,观察一只蜜蜂采蜜、授粉。那时,她对一切植物都感兴趣:摘花,将花带回家中,把花瓣花蕊分开,放在玻璃瓶里;扯草,要把家里阳台上的花扔掉,养自己带回来的草;还制作染指甲的天然颜料,把红色的木槿采集回来,捣成泥,敷在手指上。

三岁四岁,孩子刚刚有了自我意识,也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看着她,看着眼前的一片草地,我顿时有了主意:要不,顺其爱好引导之,让孩子去认识一下她喜欢的花花草草,也在这些自然风物中,获得一些乐趣。

去网上买了两本植物图谱,我开始了自己的计划:

诱。我将书给了她,卖起关子来:“你看看,这些植物漂亮不?”她接过书,翻看了几页:“漂亮!”接着,她又说:“爸爸,哪儿能找到这些花草?真想去看看。”“咱们的花园就有,要不,我们玩个游戏,叫做百草大行动,只要你采集到了其中五种,老爸就奖励你!”就这样,计划水到渠成进行了。

找。女儿开始在花园的草地中寻找书中的植物。她如一只蝴蝶,在草地上翩然穿梭,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飛到西。找到了,就兴奋地嚷嚷:“爸爸,我找到了!”也有找不到的,就着急:“这儿没有这样的草!”就拉着我一起找。父女俩就这样在草地上跑着、寻找着。锻炼了身体,也增进了感情,更关键的是,收获了快乐。

识。找到了草,关键的就是认识这些草了。这才是我真正的目的。自己找到的花花草草,她才有更多的兴趣和动力去了解。她会急切地想知道它们的名字,想分辨这种草与另一种草的不同,想知道为什么蜜蜂蝴蝶喜欢这些花草。这一切的疑问,就是知识的开始。

乐。其实,在一片春天的草地上撒野,最有价值的收获是快乐。不必说奔跑锻炼身体,不必说春风拂面、花香满怀地释放自由和天性,也不必说从中认识了多少花草、获得了多少知识,仅仅这样肆无忌惮地“撒野”,对城市孩子而言就是一种奢望。

花园的草地成了孩子的乐园。春天,我们在草地上打滚,认识花草;夏天,我们偶遇蚂蚱、青蛙、蝉;秋天也有乐趣,南方的蒲公英这时候绽放,她乐此不疲,摘蒲公英,吹蒲公英,乐着,笑着……

这有一点《论语》中的意境:“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夏宜望星空

让孩子仰望星空,纯属偶然。

应该是她两岁时,我带她去散步。正是傍晚时分,天边红霞映衬,花园树木婆娑,晚归的鸟在树上唧唧喳喳啁鸣,黄色的菜花蝶在草间翩翩起舞。不知是天空的美丽吸引住了她,还是她也想安静一下,她对天空突然有了兴趣,仰着头,瞪着眼,似乎想将这天空装进自己小小的眼睛里,也装进自己小小的脑袋里。

“爸爸,今天的月亮为什么是圆的呢?”“爸爸,月亮怎么不在白天出来呢?它是不是害羞?”“爸爸,你看,天空中云儿在散步呢!”“爸爸,星星会眨眼睛呢!”……女儿把目光转向了我,开始了如同机关枪一样的提问。“爸爸,我背一首李白的《静夜思》,好么?”女儿童稚的声音在花园中响了起来,这吟哦之声,把朦胧的夜色衬托得更加美丽。“爸爸,我们来一首儿歌,好么?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女儿仰望天宇,说不出的兴奋、高兴、快乐!

看着眼前的女儿,倏忽之间,我想起了童年的一幅温馨图景:也是这样的月光皎皎,星河灿烂,孩童时的我,依偎在奶奶或者母亲的怀抱里,仰望星空,听她们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月色如水,纺织娘拉着琴,青蛙呱呱歌唱,奶奶苍老的声音,被月色衬托得无比的朦胧和美丽。我想:何不借助这自然的星空,培养一下孩子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呢?于是,在星空下,我们整整散了三个月的步。

在星空之下,我和孩子玩想象的游戏:你猜猜,这朵云像什么?你看看,月亮像什么?从简单的像什么开始,我让她编故事,月亮和星星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云朵和云朵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因为有天上的实物为媒,她饶有兴趣,编故事也乐此不疲。我也给她讲故事,《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女娲补天》《夸父追日》……都有关天宇,她听得入迷。就这样,那些带着奇幻和想象色彩的中国神话故事、外国经典神话,都悄悄地钻进了她的小耳朵和小脑袋,讲着讲着,她也记住了几个,并且能断断续续地讲给我听。

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女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明显优于同龄的孩子,不仅句子表达完整,而且词汇量较多,虽然有些时候词不达意,但是可以看出,她有表达的欲望。记得有一次,我和她妈妈说话大声了一点,她忽然在旁边插嘴:“你们呀!什么乱七八糟的。能不能小声一点?”听起来让人忍俊不禁。

还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词,有关月亮的,有关星星的。她会背诵的第一首诗《静夜思》,就是在月夜里背诵出来的;为她讲科学常识,月亮为什么晚上出来,为什么月亮出来星星就不见了?为什么有云朵,云朵有什么作用?一望无垠的天宇,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也在散步和谈话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她关于天文等自然科学最早的启蒙。

我相信星空是培养想象力的好媒介。当代著名诗人叶延滨曾說:“所有诗人最早最重要的启蒙课,都是窗前的那片月光,头顶的那簇星斗。我成为一个诗人,最早的想象力就来自小院的夏夜。”我也相信天空是孩子审美的启蒙。星空璀璨,星河美丽,那本来就是一幅壮阔、优美的自然画卷,比任何画家的画作都来得自然、伟大。孩子在凝神观望之时,一定会受到美的熏陶,感受心灵的震撼。我也相信星空是孩子原始哲学的启蒙。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泰勒斯仰望星空、掉进脚下土坑的故事,是人类有记载的仰望星空的肇始。两千年后,黑格尔为泰勒斯正名时说:“只有那些永远躺在坑里、从不仰望天空的人,才不会掉进坑里。”时光斑驳漫漶了古希腊文明史,时光也将他们仰望星空的姿势雕塑在了我们的心里,永远嵌进了人类探索自然的历史册页。

除了想象力、语言能力、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外,我不知道我的孩子还会从星空中获得什么,或者说,这幼儿时期的想象力、语言能力、传统文化的熏陶能带给她什么。但我觉得,身为父母,应该让孩子仰望星空,哪怕她不知道“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哲理,不知道“比星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的人生态度,只要她只记住了:她的头顶,有璀璨的天宇,美丽、博大、无穷,就已足够。

寒暑游四方

一直有个想法:带女儿回故乡。

其中有两个缘由:我乡土情结重,生于乡土,重情于乡土,也私心希望女儿记住父辈祖辈的乡土。我怕她忘记了自己的故乡、自己的根。

另一方面,我经常给她讲小时的事,也给她读过不少故事,这些事、故事中出现的风物,比如牛、小溪、麦田、草垛、水井……这些城市里很少出现的物事,只存在于图画之中,或她的想象之中,她从没有真正看到过、触摸过、感受过,我想让她真正亲见、目睹。

寒假,就带着她经历了一千多里的迢迢旅程,回到了故乡。

车向老家奔跑的路上,她就已按捺不住兴奋。她没有见过在冬天凋零枯涩的树,她没有看过弯弯曲曲流向远方的河水,她也不知道那田间啃着草的动物叫什么,只好毫无章法地在车中叫着。来到老家,她对一切都深感新奇,因为这里有一切她在蜗居的城市里没有见过的东西:看到在房前屋后啄食的鸡群,她尖叫不已;看到压水井,她不顾寒冷,非要逞能试一试;她第一次看到了猪,哼哼着拱食地里的番薯……她什么都喜欢看一看,什么都喜欢摸一摸,叽叽喳喳地像小麻雀。

来的第二天,澄清的天宇飘起了小雪,一朵朵花瓣似的雪,从天空之中扬扬洒洒地飘落下来,慌不择路地奔向大地。掉在地上的,和我们捉起了迷藏;掉在树梢上的,贴着树干打着秋千;飘落在屋檐上的,玩起了叠罗汉的游戏,一朵雪花压在另一朵雪花的上面,转瞬,给黛黑的屋顶涂抹上一层蒙蒙的白。女儿虽然没有见过雪花,但也知道这从天空中撒下的是什么东西,一边用手接着雪花,一边大声地叫道:“妈妈,我见到雪了,冰凉凉的雪!”

带她看我们几乎坍塌的老房子,我告诉她:这是爸爸曾经居住的地方。她回忆起了我曾经讲过的关于我小时候的故事,她也懵懵懂懂中知道了——原来,故乡,就是你爸爸妈妈生活的地方。

暑假,带她到妻子的老家,去认识另一个故乡。看谷穗灌浆,老牛吃草耕地;在菜园里摘菜,到荷塘里采莲蓬、摘荷花;和外婆一起到老街赶集,去吃肉饼汤、麻糖。老街里,还幸存着铁匠铺,还有旧式的弹匠、剃头匠。我们也旅行,长途的、短途的,见山、识人,这一切,都是她所没经历过的、不曾想象的生活。这一切与大自然的接触,不知道能在她心底留下什么,但是,我想,一定会留下一点什么。她走过的山、涉过的水,必定会沉淀到她的灵魂和血液之中,会促成她的性格、品性的形成。

自然教育是什么?其实,就是让儿童回归于大自然,从大自然中认知、学习、醒悟、成长;回归于儿童天性的“自然”,遵循儿童发展的规律,从而展开、实施教育。

同一棵树,每个人,或者每个个性独特的孩子,所观、所感的都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爱好科学的孩子,从中懂得了生命的萌生,季节的更替,一粒种子如何破土、发芽、生根,又如何长成为郁郁葱葱的大树;爱幻想的孩子,他会想如何在树上做一个树屋,躺在树屋里,看蓝天白云,星河璀璨;喜欢绘画的孩子,会琢磨怎样将这棵树画得漂亮、唯美;调皮的孩子,则想着如何攀枝爬树,然后站在树杈之上,让别人艳羡……同一棵树,每个人都可以读出不同的价值,同样,自然教育,对每一个人来说,也有着不同的意义。

最好的教育,不是说教,也不是空谈,而是身体力行的诱导,无声而如水的润泽。山无声,水无痕,自然默默无语,自然教育,这样最好。幸好,我的孩子没有错过。这自然教育,丰盈了我们的回忆,也丰盈了她的童年。

(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星空草地女儿
Laughing song
草地
星空
和女儿的日常
你也爱吃仰望星空派吗?
星空
一片草地的述说
女儿爱上了串门
我给女儿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