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券背后的最大化战争,谁能胜出?

2020-05-30 13:20笔者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0年11期
关键词:美团支付宝商家

消费总动员

微信、支付宝作为拥有最大用户流量池的两家平台,已经在多地开展“在线发钱”业务。比如4月19日至5月31日,武汉联合微信、支付宝等发起5亿元消费券活动,当地人员可以在“武汉消费券”小程序上领取电子券,诸如必胜客、周黑鸭等当地商户都有参与。

美团拥有更加高频的外卖场景,也冲在发放消费券的第一线,与各地政策结合,以佛山市禅城区为例,美团在首页放置了消费券活动入口。用户像日常领取优惠活动一样,领取本地消费券购买生活服务。

从微信和美团的发放消费券的活动来看,二者主要是以流量思维做消费券发放。也即通过自身的流量触达C端用户能力,完成发放任务。相比之下,支付宝拥有超10亿用户的触达能力,也是巨大的商业流量入口,但打法却有所不同。除了流量,支付宝还试图把后端数字化运营能力给到商家,让其具备沉淀流量的能力。在支付宝3月宣布升级为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以来,消费券可谓是其面临的第一场大考,数字商业运营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

支付宝的数字化商业设想,是凭借“中心化+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模式,基于吃、住、玩、购等商业场景精准地派发消费券。这样的消费券覆盖的商业场景广、转化率高,对商户来说也是重大利好。

流量生意与数字商业的分割线

“消费券”这场追求最大乘数效应之战,战场选手在表现亮眼之余,也划下了流量生意与数字商业的分割线。

过去,在微信生态内诞生的商业体系,依靠“薅社交流量羊毛”模式的微商体系,始终无法转正。微信主动升级商业底层,以小程序提升自己触达商业场景的能力。

这场发放消费券活动,微信选择小程序作为主力。来自武汉的李凤领取了50元消费券,他告诉笔者,以前不知道有“武汉消费券”这一小程序,而且微信小程序的入口有点深,很多附近的商家并没在平台上。相较之下,4月30日武汉市相关部门第一期第二批消费券发放速度更能说明问题。仅花了38秒的时间,支付宝3 200万元的消费券就被武汉消费者抢空。在武汉消费券全网投放的20分钟内,支付宝平台就核销了4 000多张消费券。同样的时长里,美团和微信平台则分别核销约2 000张。

当然,微信也有直达用户的中心化商业平台,那就是生态伙伴入住的微信“九格宫”。虽然有近10亿流量入口的微信“经济开发区”,但问题是,很多商家并不具备进入这一宝地的资格。

美团发放消费券的思路是在深化流量生意的基础上,探索自身的数字商业模式。除在首页发放优惠券活动之外,还发起“安心消费节”,号召商户一起搞促销,进一步为消费者提供优惠。美团更多还是在“搭臺唱戏”,在大促横行的互联网生活及购物平台上,不算新鲜。

相比于微信和支付宝,美团的流量一直不占优势,实名制覆盖率和风控能力就更加处于弱势。而对于相关部门来说,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是摆在首位的。另外,由于美团平台是以外卖及到店为主的本地生活服务入口,对商户来说缺乏私域运营阵地。商家无法在通过消费券引流后,以小程序等手段自主深入运营这些流量,也无法通过卡券叠加优惠服务,从而激发更多的复购。

在这场消费券乘数效应最大化的商战中,支付宝无疑值得关注的样板。

“目前支付宝是唯一兼顾中心化运营、以私领域阵地结合的大平台”,行业人士对笔者分析。支付宝从底层提供云、支付、信用分等基础支持,中间层提供地域营销、安全保障、商家供应链等服务支持,以及最后到电商、本地生活服务等交易支持,搭建了完整的数字商业平台。

同时,支付宝小程序能沉淀更多私域流量,以及平台叠加的优惠服务,对于促进消费者二次消费和消费券的核销率都很有帮助。数据统计,支付宝已经协助南京市、杭州市、嘉兴市和郑州市等30多地进行消费券的发放,累计发放消费券超50亿元,背后激发的数字商业至少已达数百亿元。

数字商业正在各地落地生根,以热门旅游地杭州千岛湖为例,从早期购票开始,当地景区后台打通了支付宝、OTA、线下购票处等多个购票渠道,这些消费券可直接在线上预约购买园区以及周边住宿的票务。

在确保这些游客的健康方面,景区通过支付宝实现了“绿码购票”和“绿码通行”。而且通过控制电子消费券的发放时间以及LBS定位,也能帮助景区分散客流,缓解各处拥挤。为避免过多接触购物,消费还可以在支付宝中的千岛湖小程序中购买纪念品。支付宝“消费券+数字化工具”结合的一揽子数字商业能力,从流量和运营两个方面解决了景区复工的痛点,让景区生意欣欣向荣。

2019年12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张勇预言:未来5年,数字经济时代将被开启。从当下消费券激发的数字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这一判断正在加速而来。

消费券推动商业数字化

在疫情近乎按下商业活动的暂停键后,消费券成了重启经济的密钥。

这次全国范围内的发放消费券活动,规模和力度都远超前几次。可以说,这次史上最大的“薅羊毛”活动,其意义也并非一次打折促销活动。在支付宝等平台的全力推动下,一波更大的消费热潮被激活。

今年的“五一黄金周”期间,阿里巴巴等科技互联网企业打造数字化商业,也在各地渐成生态。事实上,支付宝消费券已经不局限于相关部门发券,商业体消费券、行业补贴等优惠齐上阵,电商平台、商家、品牌企业都通过支付宝平台串联起来,联手发券来打造新消费增长点。

“五一黄金周”之时,红红火火的上海“55购物节”就是一次典型的尝试。上海依托丰富的商家资源和支付宝等数字化平台资源,鼓励商家自行发券、主动让利,探索消费券发放新模式。这同样也是支付宝首次将“发券”能力向商业场景开放。

4月30日,百联上支付宝发放400万元企业消费券。正在浦东世博源逛街的张小姐打开《支付宝》付款时,收到了一张百联世博源店“500-50元”支付宝电子消费券。这就是百联通过支付宝发放的企业消费券,共计8万张。

“过去通过门店公众号发,局限在了既有客户中。此次通过支付宝实现了对周边潜在客户的辐射和带动。”百联全渠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执行官张申羽说。这是百联首次尝试“线上精准发券+线下消费”的新模式。

消费券活动仍在向社会商业蔓延。据中泰证券研究所的测算,按照10倍~15倍杠杆区间进行估算,会对社会零售总额的同比增速产生抬升作用;消费券或可让消费增速超过8%。小小的消费券,助力各地相关部门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另外,数字经济也在借助这波电子消费券活动深入各行各业。很多商户认为,疫情终会过去,但“数字生活”会一直延续,演变为未来人们主流的生活方式。这次,消费券促使更多商户加入了数字商业平台,利用平台的流量、场景、数字化工具提升精细化运营能力。可以说,这些商家拿到了未来竞争的入场券。

对消费者来说,数字生活已经来临,对商业社会就意味着数字经济来临。有研究预测,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将增至32万亿元。疫情虽然暂时影响了经济发展,但是却会在未来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

写在最后

这次消费券发放活动,更多商家会将生意转移到线上,在尝试数字化带来的运营效率提升后,数字消费生态的浪潮不会再倒退,只会奔涌向前。

猜你喜欢
美团支付宝商家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美团打车独立运营王兴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美团点评和拼多多体现了对数字中国的兴奋之情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我的支付宝
美团、大众点评抱团御寒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