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系统首制全电力推进系统中型航标船“海巡1506”轮试用期评估及优化建议

2020-06-01 13:00刘福生李冰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
珠江水运 2020年8期
关键词:海巡航标船员

刘福生 李冰 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大连航标处

随着黄渤海经济圈、新一轮东北振兴、东北亚航运中心建设、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的发展建设、企业专用航标陆续纳入公共管理航标序列,大连航标处管辖航标数量不断增多,给航海保障提出新的要求。中型航标船“海巡1506”轮的入编极大的提升了辖区航标作业效能和航海保障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在装备使用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按规范要求配备通信导航设备,安装埃威AWAIS-1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终端,两台SIMRAD Argus SRT 25U/9X 雷达,一套埃威AWENA-1电子海图。其他通信导航及助航设备、救生消防设施均按规范要求配置。

1.“海巡1506”轮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

海事系统首制全电力推进系统中型航标船“海巡1506”轮,由中船工业集团708所整体设计,江西同方江新造船有限公司负责建造,2019年6月6日交付大连航标处使用,2019年7月12日正式入列,主要用于大连辖区内港口、航道的水上灯浮标等助航设施巡检、布设、撤除、更换等作业,同时亦可搭载相关设备进行应急测量及溢油回收工作,主要技术性能和指标如下:

1.1 船型

钢质、局部双层底、连续甲板、全焊接结构的中型航标船,全电力驱动双舵浆推进,DP-1级动力定位,艏侧推器。作业区域为首甲板,甲板室布置在船舶尾部,B3级冰区加强。

1.2 航区和主要技术指标

航区为远海航区,7级海况下安全航行,3级海况下安全作业。船舶总长61.1米m,型宽12m,型深4.7m,满载吃水3.45m,总吨1117t,满载排水量1367.4t,设计航速不小于14kn,经济航速下续航力约2500海里,额定船员24人,备员6人。

1.3 主要动力装置及设备

(1)主柴油发电机组:3台800kW/400V/50Hz。

(2)停泊柴油发电机组:1台130kW/400V/50Hz。

(3)舵桨:2套1000kW/φ1750mm。

(4)推进电机:2台1000kW/690V。

(5)艏侧推桨:280kW/170KN。

1.4 航标作业设备及作业能力

配置1台12吨-15米的航标起重机,航标作业系统1套,主要包括:1台150KN锚链绞车,2套升降导链轮,2套弃链装置和15KN液压牵引绞车。

满足对φ2.4m、φ3.0m航标作业要求,作业甲板可装载6个φ2.4m航标或4个φ3.0m航标,满载出港状态下,航标器材最大装载量约70t。

1.5 测量及溢油清污能力

船舶预留支架及接口,通过临时安装测量、溢油清污设备,具备一定的测量和溢油清污能力,但船舶没有设置固定的回收污油储藏舱室及相关设备。

1.6 通信导航及助航设备

2.“海巡1506”轮作业辖区配置及作业水域情况

2.1 专用码头配置情况

大连航标处棉花岛航标基地码头,总长107.5米,码头前沿底高程-4.0米,码头面顶高程5.3米,满足该轮停靠需求。

2.2 作业水域分布及航标配布情况

(1)作业水域分布:大连港港区、大窑湾港区、长兴岛港区、旅顺新港港区、庄河港区、长海港区及丹东等港区。

(2)作业水域航标配布:截至2019年12月31日,大连航标处辖区共管理航标663座,其中公用航标366座,专用航标297座。其中,灯浮标(φ2.4米,钢制)218座、灯船1座(排水量340吨)、浮标11座(φ2.4米,钢制),辖区内没有大型浮标。在冬季冰冻期,大连辖区在长兴岛港区及庄河港区换标设置约45座冰标(φ1.4米)。

大连航标处年度航标作业量约250座次,灯浮标更换周期平均在2-3年。

“海巡1506”轮目前主要作业水域航标(灯浮标)配布数量如图1所示。

2.3 作业水域自然条件

大连港位于辽东半岛南端,港阔水深,冬季不冻。处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兼具大陆性和海洋性特征。每年6月~10月为台风季,台风等极端天气时有发生,近年来频率有所上升。11月~3月份为寒潮大风和冰冻期,7-9级大风天气频发,庄河、长兴岛及长海水域有固定冰,厚度一般为10~30cm,其他海岸一般无固定冰,流冰大致沿15m等深线分布。大连沿海冰情较轻,换标作业主要受风力影响较大。

2.4 作业辖区船舶通航情况

大连港等五个港区,通过已发布的港口货物吞吐量、船舶流量数据统计分析,2016年-2018年,各种类船舶流量均保持稳中有升,航海保障服务愈发重要。具体数据如下:

(1)港口货物吞吐量。大连港近三年港口货运吞吐量分别为:2016年4.37亿吨、2017年4.55亿吨、2018年4.67亿吨。

(2)船舶交通流量(单位:艘次),如图2、图3。

3.“海巡1506”轮使用情况评估

自2019年6月至2020年3月,“海巡1506”轮主机运转时间约630小时(三台主发电机平均运转时长),巡航53次,巡航时间245.6小时,巡航里程1605海里,搭载各类业务人员801人次,进行辖区内换标作业143座次,应急抛设4座次。

总体运行情况:一是船舶操作性能优,船舶航行、靠泊、抗风等操作性良好,各类与航行有关的设备运行稳定;二是航标作业效能高,作业设备设计相对合理、使用方便,动力及附属设备运行稳定;三是停泊期间,生活设备运转稳定。总体作业效能评价良好,但在日常管理和设备维修保养方面,还有可完善优化之处。

图1 “海巡1506”轮目前主要作业水域航标(灯浮标)配布数量图

图2 大连港2016年-2018年船舶流量统计表

3.1 作业模式需优化

该轮列编以来,承担大连辖区除浅水等受限水域外的灯浮标更换和应急抛设任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所采取的作业方式基本参照大标船“海巡153”的作业模式,但结合大连航标处实际作业情况,还有需优化之处。一是船员配置不足。该轮额定船员24人,但列编后没有针对新制船增加人员编制,只能内部调剂,需服务外包船员进行补充;二是船员配置不稳定。船员岗位轮换较频,换标作业能力和水平难以保证;三是疲劳作业情况突出。冬季部分冰冻港口标志需要每年更换和撤除,相较于非冰冻港口作业数量更多,船员在此期间大多疲劳作业;四是船、站联动机制待健全。在换标作业期间,相关部门、单位作业相互配合协调还有待加强。

3.2 船舶运行费用需增加

该轮不仅任务量较多,同时船舶维修保养费用较高,所需大量的经费投入。目前在国家整体预算每年都压缩的情况下,船舶维修保养经费紧张,作为新造船舶,中标船“海巡1506”新增日常运行费用有限,保修期过后,将面临较大的经费压力。

图3 大连港五港区2016年-2018年船舶分种类流量统计表

3.3 维修保养需规范

该轮列编使用以来,进行各类设备保修32次,保养约为100余次,保障了船舶设备持续适航状态。但在实际操作中,维修保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进一步规范。一是保修响应率有待提高。船方与船厂、设备供应商等单位之间沟通协调机制还有不完善的地方,有时会导致保修响应效率不高,影响船舶作业;二是内部管理制度落实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三是船员自身业务能力有待提升。船员对设备的使用、维修、保养等业务知识掌握还不充分,设备周期性保养计划性不强。

4.“海巡1506”轮管理对策

为充分发挥“海巡1506”轮的作业效能,提升航标作业能力,针对作业模式、经费保障、设备维保等方面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管理对策:

4.1 打造专业航标作业队伍

一是要通过招聘、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强船员队伍的建设,保证船舶随时都有足额、稳定的人员;二是加强培训力度,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精准性,尤其是关键操作人员的实战经验的传授与传承,如大副、水手长、吊车操作员等人员要相对固定;三是因地制宜的转变作业模式,换标作业与日常航标巡检、岛屿补给等作业区分开,与航标管理站航标工的作业有机衔接配合好。

4.2 保障船舶运行经费投入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建造船舶的同时,要充分考虑人员配置、预算的拨付等综合因素,按照标准考虑地区差异,尤其是冰冻港口,保证船舶运行经费;二是伴随着中型航标船舶作业任务的增多,在航标船舶维修费用管理方面,则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经费的统一规范;三是内挖潜力,鼓励创新,通过不断增加智能设备、优化换标模式、科学制定巡检周期等方面来节约经费支出,提高船舶运行的经济性。

4.3 加强设备定期维修保养

“海巡1506”轮于2020年6月将过保修期,之后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要自行承担,为了保持船舶自身设备的适航性,应当加强船舶设备的维保工作。一是要建立与中心相关部门、船厂等设备供应商的良好协调机制,做好技术咨询、定期保养提示等过保后服务,保障设备问题及时得到解决;二是落实船舶“管用养修”制度,加强船员对设备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三是不断创新,提高智能化节能环保等设备设施的应用推广,结合作业实际,不断发挥广大职工的首创精神,对作业流程的不断优化,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提高设备使用周期,减少维修保养的成本。

5.“海巡1506”轮船体结构和设备设施改进建议

针对实际使用反馈及需求,该轮在设计、结构、设备设施等方面还有优化改进之处,现将相关建议汇总如下,为该轮日后改进以及供建造此类型中型航标船的单位参考。

5.1 船体结构

一是增加航标作业甲板面积可提高换标作业效率,新造船可适当减小后甲板面积;二是为方便甲板航标作业,甲板定向滚轮适当向船尾平移;三是增加机舱空间或在保障动力的前提下适当减小主发电机的体积;四是适当增加驾驶台两侧面积,便于驾驶台外侧人员指挥操纵;五是适当调整桅杆高度,提升雷达的观测效果;六是优化生活区舱室,建议甲板尾部卫生间和洗衣间调整为会议室,可考虑增加一处健身房;七是在实际驾驶中,操控台影响驾驶员视线,建议按规范调整驾驶台操控台的高度。

5.2 航海仪器等设备设施

一是建议两台雷达分别使用X波段和S波段;二是建议电子海图(原来安装的是ECS)改为ECDIS;三是建议驾驶台部分设备显示器增加夜视场景(黄昏模式)功能;四是驾驶台室内两侧罗经复示仪调整到驾驶台外,方便测罗经差;五是建议增加自动舵系统,适用远航;六是优化操纵台布置,建议将气象传真机、NAVTEX设备设置于海图(桌)室。

5.3 甲板设备设施

一是甲板绞盘体积大,建议优化设计,节省空间;二是导缆口建议为改为滚轮式,减少缆绳的磨损,增强通过性;三是弃链器回收弹簧作用点低,拉力小,无法自动收回,建议进行改进;四是为增加航标作业安全性,可考虑研究操作吊臂可视化和危险区域提醒等智能化设备。

5.4 机舱设备设施

一是机舱空间狭小,建议进一步优化机舱设备配置;二是中央空调系统、主推进电机变频系统采用的是液体冷却循环模式,建议改为风冷循环模式;三是空调系统管路封闭在舾装里面,管路易锈蚀,建议对空调管路重新进行优化设计;四是为保证不低于14节的设计航速,建议适当提升主发功率;五是建议进一步考虑在停车趟航或微速时对舵效的性能改进;六是靠泊期间中央空凋以及相关设备仪器电能消耗量大,可进一步优化节能效果;七是根据设备保修次数统计,主发、空调、主海水泵和淡水泵故障率相对较高,建议适当延长质保期或对设备进行更新升级。

6.结语

通过研究评估中标船“海巡1506”轮试用期使用情况,可以发现目前新型中型航标船舶设备配置和管理现状均有提升改进的空间。先进的装备和科学的管理是新时代航海保障的基本要求,为使船舶高效、顺利的开展各项航标更换、维修作业,还要持续加强对船舶设备使用和管理问题的分析,更好的开展中型航标船舶建造和运行管理工作,继而更好的为航海保障服务。

猜你喜欢
海巡航标船员
航标工
海巡06
我国注册船员超170万
闯海盗老巢接船员
论船员在海事污染中的刑事责任
虚拟航标的作用与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