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六甲海峡视角对几内亚湾海盗局势分析研究

2020-06-01 13:00吕龙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珠江水运 2020年8期
关键词:马六甲海峡缔约国海盗

吕龙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1.几内亚湾概况

几内亚湾位于非洲西部和中部海岸线内。它绵延六千多海里,贯穿二十多个非洲国家。对于全球而言,几内亚湾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为大量的原油,精炼石油产品,液化天然气,铁矿石等都通过几内亚湾从非洲运往世界其他大洲。犯罪分子(海盗)拥有极为低廉的犯罪成本,他们通常借助高密度的交通流量和低强度海上安全,海盗们能够成功的袭击过往商船。多年来该地区受到海盗,偷渡,贩毒,非法捕捞等犯罪事件的影响,安全形势日益恶化,严重威胁该水域过往船舶的安全和船员的生命安全。国际海事组织报告显示:2017年该地区的持械抢劫事件比2016年有所增加。尽管受影响的海员人数略有下降,但2017年成功绑架的人数比2016年多了3起。100名海员被劫为人质,其中90人被关押超过一天,其中至少有2人被杀,暴力水平明显增加。2017年2016年两年劫持事件发生地点相似,绝大多数袭击发生在尼日尔三角洲附近,从塞拉利昂到佛得角的非洲西海岸港口停泊的商船都受到了影响。

由于在几内亚湾分布了多个主权国家,他们对海上事务管理缺乏相互协作与沟通,这样也给海盗犯罪活动提供了一定的条件,海盗们假装成渔民,在领海边界来回游荡,因此沿岸国家成立了几内亚湾委员会,由安哥拉、刚果、加蓬、尼日利亚和圣多美和普林西比于2001年7月3日在利伯维尔加蓬设立。喀麦隆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于2008年加入几内亚湾委员会,同时该组织也向其他沿岸国开放,旨在将该地区转变为安全地区。几内亚湾委员会条约第3条提到“加强有利于国家和谐发展的相互信任,和平与安全的合作”。但是几内亚湾委员会条约里面没有其他提及该区域面临的安全问题的条款。《条约附加议定书》是专门针对替代性争端解决的,并不直接关注几内亚湾的安全问题。

图1 几内亚湾沿岸国情况

图2 2018年被劫持人数、被绑架勒索人数占比图

图1 几内亚湾沿岸国情况

表1 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历年海盗事件数量

表2 2017年1-9月全球海盗袭击事件数量地区分布图

多年来,尽管存在几内亚湾委员会,但几内亚湾仍被认为海盗袭击新的热点区域,而且海盗事件一再持续恶化。IMB国际商会在2018年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海上海盗行为增加,对西非各地船只和船员的袭击明显增加。几内亚湾对海员的危险仍然越来越大,2018年科特迪瓦和刚果民主共和国之间海域遭受袭击的事件增加了一倍以上。

2018年全球被劫持的141名人质中的130名以及被绑架勒索的83名海员中的78名都发生在几内亚湾地区。在2018年的最后三个月中,仅在尼日利亚以外的水域就记录了41起绑架事件。尼日利亚政府意识到沿海犯罪是由于国内动荡、土地和社会经济因素引起的,因此已设立了干预机构,如尼日利亚海事管理局和安全局,尼日尔三角洲发展委员会,同时还特赦了尼日尔三角洲地区激进分子,并设计了一些政策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2.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概况

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每年约有70000艘商船途径这片水域。它承担了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的货运量。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属缅甸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西北部最宽达370千米,东南部的新加坡海峡里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中国海(从新加坡到台湾附近)的油轮数量是经过苏伊士运河的3倍、巴拿马运河的5倍。马六甲海峡对于日本、中国、韩国,都是最主要的能源运输通道,是"海上生命线"。

狭窄的航道、密集的船舶流量为海盗创造了便利的条件,这也充分说明了航行安全重要性,因为一旦船上发生海盗事件,由于狭窄的航道可能会增加与他船或礁石相撞的可能性,发生海事事故对社会,环境,海洋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沿岸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在寻求有利于自身国家发展的单边保护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效果甚微。海峡两岸国家之间在打击海盗方面存在的合作障碍,受交通分航计划管辖的地区都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领海之内,因此在马六甲海峡发生的任何暴力和掠夺行为仍只是适用于沿岸国法律,他国无法进入主权国家的领海追捕海盗,此外商船可能无法准确地识别出发生袭击的确切水域,沿海国之间也存在未解决的海上划界争端问题。再者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认为外国军舰护航援助是对自己主权的侵犯。随着东盟和广大国际社会注意到1998年至2000年期间海盗袭击次数大量增加,伦敦的劳埃德(Lloyds)于2005年宣布马六甲海峡为战争危险区,全面提高了托运人的保险费,干扰了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全球贸易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马六甲海峡沿岸国家认识到单个国家的努力难以实现沿海水域的安全管理目标,决定开始共同努力解决海盗问题。其中较为有效的是成立了马六甲海峡巡逻队,该组织成立于2004年,最初是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之间的联合巡逻计划。通过对海峡的全年不间断地巡逻严厉打击海盗行为。后期又发展为三叉结构(MSP)即:马六甲海峡海上巡逻队(MSSP),空中之眼(EIS)和情报交换小组(IEG)。MSP旨在协调沿岸国家之间的安全防范,以共同打击海盗犯罪。

3.亚洲打击海盗和武装抢劫船舶区域合作协定

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安全的最主要的国际合作是制定了《亚洲打击海盗和武装抢劫船舶的区域合作协定》,俗称“ RECAAP”。该协定于2004年制定,2006年生效,这是一项多边条约可有助于有效执行《海洋法公约》中关于打击海盗的规定,并加强国际合作以防止针对船只的武装抢劫。该合作协定的成员国数量超越了东盟,由此可见海盗行为影响远远超出了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的沿海国家。

1999年在马六甲海峡Alondra Rainbow轮被劫持,该轮船东为日本人,悬挂巴拿马国旗,船员为菲律宾国籍,船员被控制在一艘救生艇上并在海上漂流了11天。该船后被印度海军查获后,重新粉刷并以新船名和悬挂伯利兹国旗运行。正是这一事件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促使各国提出了亚洲国家之间为打击这种威胁而采取具体合作措施的建议。该协议的目的是加强所有受影响国家的区域合作,建立了一个新的区域机制,通过新加坡的信息共享中心来收集和共享海盗信息。该信息共享中心设立了理事会和秘书处,该理事会由每个缔约国的一名成员组成,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其主要职责是制定政策。秘书处将由执行主任领导,执行主任负责秘书处的日常运作。运作资金由主办国供资以及相关缔约国,国际组织的捐款组成。该中心的职能包括接收管理与海盗袭击事件有关的信息,确保信息自由流通,整理和分析海盗袭击和武装抢劫的数据,根据收到的数据准备报告并分发给缔约国,以警告缔约国即将发生海盗袭击等威胁。它允许当事方建立与中心的通信联络点,并要求缔约国强制确保其中心与其他主管当局之间的信息自由流通。它还确保缔约国能够直接从缔约国或通过中心请求执法合作。除上述内容外,该条约还鼓励缔约国努力引渡流亡在外海盗或武装劫匪回国进行审判。规定了缔约国之间的司法协助,以便在嫌疑人受到审判的情况下,要求相关缔约国提供客观真实犯罪证据。它也规定了缔约国之间的争端解决方式,指出发生任何争端时应通过谈判解决,符合国际法原则。

RECAAP在打击海盗和武装抢劫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有报告显示,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武装攻击次数从2009年的历史最高点,已从2010年的167例减少到,2011年的157例,到2012年的132例,2017年报告了9起事件2018年的8起事件(实际发生6起,未遂2起),与此同时根据国际海事局(IBM)发布的统计数据:2016年共收到191起海盗事件的报告,其中尼日利亚水域发生海盗事件36起;2017年1至9月,全球海盗事件共发生121起,其中尼日利亚水域发生20起,而同期索马里水域仅发生4起。因此RECAAP成熟的做法是值得几内亚湾沿海国借鉴的。

4.结论与建议

通过前期的研究可以看出几内亚湾海盗和武装抢劫事件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马六甲海峡和新加坡海峡发生的此类事件的数量大幅度减少,几内亚湾各个国家单边为遏制海盗行为所做的收效甚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召集几内亚湾沿岸国家,共同振兴几内亚湾委员会,由IMO组织牵头争取更多缔约国的支持与合作,设立类似于RECAAP的ISC的委员会专门机构,多边合作打击几内亚湾的海盗。

该机构将负责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与沿海州协调中心和航运公司之间共享情报报告。沿岸国家除中央情报点外还可以在几内亚湾上建立空中监视/巡逻。鉴于几内亚湾地区的漫长的海岸线地理特征,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该项目因此沿海国及相关缔约国必须为该组织及其拟议的专门机构的运作提供资金支持,同时迅速建立法律框架,起草并通过类似RECAAP这样的条约,写明具体合作方式,互利互惠政策,成员国的义务同时对各缔约国开放。只有几内亚湾沿海国重视起海上安全事务并付之行动,联合世界其它国家的力量一同维护好西非海域的安全,海盗事件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并逐步减少至消失。

猜你喜欢
马六甲海峡缔约国海盗
马六甲海峡的风
海盗
“海盗”变身暴走狂
我才不想当海盗
CITES缔约国大会历届提案的简要数据分析
中国政府与外国政府或国际组织签订的有关财税方面重要的多边或双边法律文件
开辟第二条南海西南出海通道的必要性分析
开辟第二条南海西南出海通道的必要性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罗马尼亚对所得消除双重征税和防止逃避税的协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王国政府对所得避免双重征税和防止逃避税的协定(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