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提质升级策略研究

2020-06-01 07:18王艳丽姜海涛
北方经济 2020年5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内蒙古互联网

王艳丽 姜海涛

摘  要:“互联网+时代”,旅游业从观光式快速过渡到体验式、休闲式,游客需求呈现出个性化与多样化的特征,传统乡村旅游不能很好契合这种变革,提质升级迫在眉睫。本文从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的现状分析入手,从顶层设计、软硬件设施、智慧平台、智慧营销等方面探究了当前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从规划与标准编制、管理与运营引领、资源与平台整合、体系与营销优化、理念与人才培育等角度提出了提质升级的对策。

關键词:互联网+  内蒙古  乡村智慧旅游  提质升级  策略研究

乡村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助力旅游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和“旅游+”时代的到来,信息产业和旅游文创高度融合,各种新媒体不断涌现,网络搜索普及程度日益高涨,旅游行业大数据时代业已开启,为人们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旅游服务的同时也引领着整个产业的变革,企业竞争正由资本与产品驱动的全面市场硬性竞争转向大数据驱动的细分市场软性竞争,因此有必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乡村旅游的提质增效和优化升级中,发展以游客为本、文化为魂、科技为核、感知互动和高效服务为内涵的乡村智慧旅游,实现旅游体验从单纯的视觉凝视到精神层面的升华。目前,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集聚各参与主体合力、打造乡村智慧旅游品牌、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积极推动乡村智慧旅游的整体建设势在必行。

一、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规模效应初步显现,持续吸引力不足

内蒙古乡村旅游通过政府引导参与的模式开展规模化建设和规范化经营,按照“政策扶持、星级管理、卫生整顿、推进规模”的实施路径,形成了以体验农事农活、感受农耕狩猎文明为主体的农家乐、牧家乐、渔家乐,以观赏绿色景观、亲近田园风光为主体的观光旅游,以休闲、娱乐和长知识、增见闻为主体的休闲旅游,以领略乡土风情、体验民俗文化为主体的民俗民宿旅游,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体的养生旅游等特色模式。截至2019年底,共建设乡村旅游接待户4584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2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9个、示范点78家,旅游服务能力稳步提升。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内蒙古乡村旅游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同质化严重,特点不鲜明;功能局限在观赏,缺乏与乡土文化、娱乐体验等的融合;打造高附加值旅游产品时融合科技、文化、艺术的能力不强,不能满足高文化品位的需求……这导致游客停留时间短且重游率低,持续竞争力不足。为满足旅游者消费层次的提升需求、提高旅游行业信息化水平,各级政府开展了智慧旅游建设项目,但要么处于研发测试阶段,距市场应用还有一段距离,要么对乡村智慧旅游关注度不高,总体成效有限。个别景区开展了智慧景区的建设,依托目标定位、数据统计和反馈等挖掘游客需求、提升旅行体验,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该模式仅适合资源独特且开发成熟的地区,普遍推广有一定的实施难度。

(二)缺乏顶层设计引领,各自为战,未形成整体合力

乡村智慧旅游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技术层面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与传输、数据管理与服务以及数据的业务应用,涉及感知及网络设备选取、传输协议设定等,如果不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就会出现模块不匹配、数据不兼容等问题,无法完成数据处理与挖掘任务,应用功能更无从谈起。从现实情况看,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顶层设计缺失,未颁布智慧旅游建设的规范化、标准化文件,缺乏系统性的政策引领和建设投入,现有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建设标准对智慧旅游重视程度不够,智慧化建设内在驱动力不足,停留在景区和农户的各自为战中,未形成整体合力,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个别贫困地区由于资金问题未开展相关的建设工作。

(三)软硬件设施落后,阻碍旅游信息化建设

内蒙古乡村旅游点分布广、地域偏,整体设施落后,其中近郊知名景点设施相对齐全,知名度低的景点硬件设施如道路还以土路为主,交通标识不完善,导航信号弱、位置更新不及时,自驾游游客无法准确识别;智慧硬件方面,很多乡村未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特色旅游资源动态无法实时发布,感知设备未采用统一端口、协议,已开展智慧建设的景点无法实现各平台的信息共享。另外,旅游服务人员以村民为主,学历不高、职业素养不强,思想保守、视野有限;管理人员以专科学历居多,未系统接受旅游信息化教育,不能全面认知乡村旅游智慧化建设对整个产业的革新性改变,大部分乡村旅游景点所提供待遇与成熟景区差距明显,难以对掌握IT新技术同时熟悉旅游管理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构成吸引力。

(四)缺失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智慧化应用严重不足

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是智慧旅游顺利开展的技术支撑,可以实现游客出行前的信息查询、检索与票务预订,出行中的信息服务与游览中的消费,出行后的信息评价与反馈,依托游客行为数据可以进行个性化需求的分析和预测、完善旅游服务和制定决策。内蒙古各级政府及景区都在大力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但区内还没有统一的智慧旅游平台,只能通过各类网站发布景区介绍及宣传信息,由于更新频率不同,游客获取信息往往不一致,需要多个平台的对比查找才能获取想要的信息,行前的差体验直接影响着后续继续游玩的兴趣;另外现有线上资源未开辟专门的乡村旅游板块,仅简单介绍开展较好的乡村景点基本信息,关于文化、美食、住宿、安全等信息较少涉及,实用性不足。

(五)旅游营销以传统方式为主,智慧化水平不高

现阶段,内蒙古乡村旅游营销以线下营销为主,主要为口碑式营销,辅以少量传统传媒的广告营销,少数企业认识到线上营销宣传面广、精准性高的优势,开发了乡村旅游网站、微信公众号等,但仅有景区浏览、观光介绍功能,无在线预订、线上支付,游客即时需求得不到满足;未采用体验式更好的虚拟现实技术,网络营销维护不及时、宣传内容更新速度慢;平台由个别企业出资开发,受限资金、技术,游客查询相关信息的难度较大。地方政府及文化旅游管理部门建立了专门旅游网站开展宣传营销,但主推的是辖区内具备一定知名度的景区,乡村旅游所占板块较少,导致富有民族风情的乡村旅游产品宣传范围有限、知名度不高。

二、推动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的对策

从自治区发展实际情况出发,挖掘富有特色的乡村旅游资源,打造以生态观光农业、特色旅游、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基地,将乡村智慧旅游、美丽乡村建设、休闲与现代农业、旅游精准扶贫有机融合,推进产业协同,构建旅游标杆项目,助力亮丽内蒙古建设。

(一)顶层设计、编制规划、标准先行

乡村智慧旅游健康有序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合理的规划编制,只有设计出全局性、智慧性、可行性等多维内容的规划,才能保障智慧旅游发展有据可依、有例可循。一方面,各级政府作为整体规划的决策者,要以全域旅游理念来管理、以互联网思维来经营,通过调研成熟案例和科学论证,统筹管理乡村旅游资源,依托资源具体情况、开发地经济发展状况及人文环境等特征,发挥乡村资源特色,以根情节为依托、以唤醒儿时记忆、激发乡愁为核心开展文化内涵挖掘,不断推动文旅融合;另一方面,出台乡村智慧旅游发展建设的标准、规范性文件,依托在研智慧旅游建设项目确定技术规范、体系架构,参考乡村旅游接待户的发展模式制定《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智慧旅游建设工作。

(二)行业指导、规范管理、运营引领

在旅游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成立自治区级的乡村智慧旅游协会,编写《内蒙古乡村智慧旅游建设和经营指南》等指导用书,包括乡村智慧旅游基本知识、开发与经营、领导与管理、国内外经典案例、相关的政策法规等。同时加强项目的规范管理,以盟市或旗县为单位开展“一市一品”或“一旗一色”工程,选取富有特色且乡村旅游发展成熟景区优先开展智慧旅游建设,结合美食、民俗、养生等方面挖掘并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品牌智慧旅游产品,从智能硬件设备选型与模块化建设、信息传输与数据汇集等方面给予技术和资金扶持,从立项审批、开展规划、经营促销等方面规范经营秩序,同时开展运营的示范化引领,以电信运营商为智力依托,以景区全民创业为带动,发展餐馆、民宿等配套服务,以游客实际需求为核心,以全面提升旅游信息化和智慧化为手段,助推农旅融合。

(三)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同步发展

整合区内乡村旅游信息资源,对已有线上资源开展功能性重构,以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智慧化旅游服务为目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搭建乡村智慧旅游平台,开发专属区内通用智慧旅游APP,以展示旅游形象、推介旅游资源、咨询旅游信息、应用旅游数据为主体,面向游客提供产品展示、宣传推荐、咨询服务、在线预订与快捷支付、交通指引、导航导览、游中消费、评价反馈等服务,面向经营者提供资源管理、旅游规划、数据分析及展示、潜在游客需求挖掘、安全保障及投诉建议的反馈处理等服务,面向旅游管理机构提供业务管理、旅游经营监测、旅游资源保护、预警机制、辅助决策等服务,保障各参与主体的权益,实现同步发展。

(四)优化体系、精准营销、多措并举

改变单打独斗的营销模式,建立技术支撑、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户合作的全主体线上线下营销模式。前期线上营销以在旅游管理部门网站、知名旅游网站等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在线平台设置专栏开展特色乡村智慧旅游推介为主,以策划针对性主题在新媒体平台开展自媒体营销为辅,后期线上营销以智慧旅游平台为主开展精准营销,挖掘游客关注度高的旅游热点和事件,设计游客感兴趣的旅游活动并定向推送,调动游客参与的兴趣;线下营销主要借助区内知名度较高的旅游事件开展,以现场营销为主,例如可以将乡村智慧旅游与当前主推的内蒙古味道这一美食IP融合,借助盟市特色味道的现场制作推介乡村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知名度。

(五)理念創新、人才培育、协同奋进

乡村智慧旅游构建与发展,归根结底靠的是人才,内蒙古文旅从业者经营及服务理念急需更新,需要强化智慧意识的培育,以互联网思维和智慧化引领生产、经营活动。一方面,继续加强智慧旅游的宣传力度,持续推进科技应用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定期举办实用性培训使广大从业者掌握智能设备及软件的使用,确保智慧旅游、智慧应用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加大智慧开发及管理人才的引进与本土培育力度,由政府牵头,组织旅游和信息技术行业、乡村旅游企业及合作社、高等院校开展校企政行四方深度合作,根据行业及企业实际需求定向培养及输送人才,确保供需匹配,最终实现提升乡村智慧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永振,王羽.内蒙古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8,(10).

[2]李阳.“互联网+旅游”背景下江苏智慧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25).

[3]张众.河南乡村智慧旅游发展的困惑与对策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9,(8).

[4]黄美忠.智慧旅游环境下的乡村旅游经济发展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7,(10).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康伟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内蒙古互联网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可爱的内蒙古
爱在内蒙古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