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读”式教学:重组教材资源,扩展教材容量

2020-06-01 07:38王瑛珲
现代交际 2020年7期

王瑛珲

摘要:教师作为使用教材的主体,对于教材的处理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并需要伴随以生动的教法。余映潮作为语文特级教师,在教材处理方面提出了“多文联读”的“联读”式教学,我们从中可以领会如何进行人物和主题等方面的联读。“联读”式手法的使用,可以使教师讲课内容的主旨更加突出,使学生的理解程度加深,弥补“应试”情况下学生阅读时间短缺和阅读量不足的问题。

关键词:余映潮  教材处理  联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7-0204-02

“應试”教育下,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没有闲暇时间看课外书、补充阅读量,只能依靠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也只有尽可能地增加教学容量,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以余映潮的课堂实录为例,因为博观和厚积才可以做到约取和薄发,阅读的多了,才可以在写作时胸有成竹,思若涌泉,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一、“联读”的必要性

语文教材是语文大纲或课程标准的物质体现形式,它以具体的内容和直观的形式体现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是依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订的[1]。教师作为使用教材的主体,教师与教材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紧密相连的,因此,教师要学会如何处理教材和研究教材,包括每一个单元及其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余映潮讲述了几种处理教材的生动手法,例如以所要讲的内容为中心,并围绕中心进行多篇文章的联读。像“多文联读”这样的教材处理方式称作“课文联读”“一次多篇”式教学[2]1。多篇文章的联系式阅读,可以充分地将教材向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延伸。围绕着一篇课文,以它为圆心,搜罗一些和这篇课文在主题和写法都很接近的文章来进行拓展。联读既可以是课本中的相似课文的联读,也可以是课内与课外文章的联读。

当前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在“应试”形势的逼迫下,学生可以说是没有太多闲暇的时间去读一些课外的书籍。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七年级到九年级的阅读任务中,强调学生要懂得如何制定阅读规划,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阅读的数量,要求不可低于260万字,而且每学年要读完两部或者三部著作,以及至少81篇(段)的优秀诗文。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在考试中课内阅读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减少,这样一来,课外阅读和写作这两个方面就需要引起师生的更多关注。

教材中的课内阅读都是精彩的节选片段,课上研究的课文的中心思想和写作风格、写作目的和其中涉及的人物形象都是从单篇课文中归纳总结出来的。而实际上,以人物的特征表现为例,《史记》中刘邦的事迹散见于淮阴侯列传之中。这就是《史记》中的互现法。那么,这必然导致单篇课文教学存在片面性。

二、案例中的“联读”

“联读”这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很多例子,通过阅读余映潮详细的课堂实录可以发现这种方式有许多益处。如《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其中的“联读”环节也是记笔记的环节。首先,教师朗读几首哲理诗,学生认真听读并记好笔记。教师所选用的诗歌都是与所要讲解的诗歌主旨类似的。听记这一部分主要采用的是诗歌“联读”的教学方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引入了主旨相近、内容简练明了的诗歌,便于学生吸收内化,从而进一步地深化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达成学生阅读量累积的目的。余映潮引用一首海涅的诗歌,告诉了我们冬天的下一个季节是春天,冬天夺去了什么,春天将会重新归还。冬天虽然寒冷,但是时间相对来说并不算特别漫长,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迎来万物复苏的时候。这不免让人联想到了雪莱的《西风颂》,似乎为学生打开了一道诗歌的闸门。在下面的环节中,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任意一句话作为主题即兴创作诗歌,并在课堂上朗诵。这是“联读”环节给学生带来的创作灵感,有的学生诗兴大发,创作出极佳的诗歌作品。诗歌联读可以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可以使教学节奏发生变化,让学生更有参与的感觉,仿佛自己也是一位诗人。在无形之中,教师将写作融入了阅读之中。

在这节课结课时,余映潮吟读了美国诗人蒂斯代尔的《像麦禾那样摇曳》。这节课用诗歌作为开头,又以诗歌作为结尾,一节课下来,一首首诗歌让人记忆犹新。莺舌百啭,在诗歌的天地中徘徊游荡,使原本只是一首诗歌的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节课中,余映潮运用了“联读”式教学的方式扩展教学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插入了若干古今中外的诗歌,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增加了课文阅读教学的容量,用主题相关的“增容”法在更广阔的层面上品味作品的主旨意味,使诗歌在联读的烘托和映衬之中更加地令人回味[3]。

在教学课堂实录中,余映潮选用了相近主旨的诗歌进行“联读”式教学。在《余映潮中学语文教学主张》中,他也引用了《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歌,并对其联系阅读进行了讲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一首诗歌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作“欺骗”。“欺骗”可以狭义地理解为“用不真实的语言或行为去藏匿事情的真相,把人蒙在鼓里。”广义地可以解释为“生活所给人带来的打击”。例如学生时代的学业问题、青年时代的就业问题、中年时代的婚姻问题,生活欺骗了你,就是生活给了你一个沉重的打击。面对困难,人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迎难而上,另一种是望而却步,甚至是知难而退。同时指出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要乐观坚强[2]2。联读的其中一首是《假如你欺骗了生活》,其中着重讲述了什么叫作“欺骗”和什么叫作“诚实”。如果你对生活有所欺瞒,往小了说就是对生活不诚实,对青春不诚实,自暴自弃,说谎逃学、抽烟喝酒,小偷小摸,屡做坏事,无节制地上网……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要诚实、执著[2]3。除了“生活”与“你”相互的欺骗之外,生活也可以有其他的选择。于是,另外的一首是《假如生活重新开头》,对于“生活”和“你”,不论是其中哪一方欺骗了另外一方,在几经风雨之后,一切终究要归于平静,生活也有了一个新的开始。假如生活重新开始,我们又该怎样度日?可以是迎着朝阳出发,也可以是风雨征程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不必对过去念念不忘,过去的已然成为历史,于是便有了假设的存在。“假如”一词给人带来的是追悔莫及的感慨,是感慨曾经的无奈,岁月不能停留,更加不能倒流,与其一味地慨叹,不如珍惜现在,然后才能够迎接更好的明天。要记住,昨天远远不如明天更长久。这首诗给我们的启迪是要自信自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