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构建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新机制

2020-06-01 18:41刘翠玲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联动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

刘翠玲

摘要:内蒙古沿黄流域位于我国西部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边缘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任务艰巨。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大力推动沿黄区域协同发展,尤其是形成突显“联动”内涵的区域协作互动格局,对于保障内蒙古生态安全,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关键词:沿黄流域;生态经济;联动发展;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水源。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保護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由此可见,保护好发展好黄河流域,推进沿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至关重要。

黄河流域内蒙古段位于黄河上游冲积平原段,整体呈N字形,干流流经830公里,约占黄河中上游流域的17.7%,区间流域面积14.35万平方公里,约占黄河总流域面积的20.6%。内蒙古沿黄流域土地辽阔、地势平坦、土地资源和矿藏资源丰富,沿岸不仅有著名的河套灌区和土默特川灌区,还有富集的矿藏区,尤以铁、煤炭和稀土资源为最。尽管如此,由于内蒙古沿黄流域地处西北干旱寒冷地区,该区域大部分为荒漠和半荒漠,水资源极度短缺,导致区域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承载力低下。与此同时,内蒙古黄河流域沿岸城镇相对众多,产业类型复杂,人口分布密集,致使沿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依赖性极强。因此,在有限的自然生态社会条件下,沿黄经济发展表现缓慢,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双重压力艰巨。

针对发展实际,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地区发展做出的系列重要指示,基于黄河流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的重要文化、生态、经济地位,建设沿黄生态经济带,大力推动沿黄区域协同发展,尤其是形成突显“联动”内涵的区域协作互动格局,对于保障内蒙古生态安全,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的基本内涵

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生态经济是基于环境保护意识的普遍觉醒发展起来的,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经济的不当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内涵在于保证经济增长的同时,按照生态发展规律构建经济发展体系,发展环保产业,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生态破坏,加强环境保护,侧重于将生态学和经济学结合起来,以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和谐发展。近年来,以可持续发展、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的宏观生态经济发展模式与决策研究和以定量化研究为核心的微观生态经济系统价值理论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命题。其中,以流域为载体的生态经济区域性发展研究尤其受到广泛重视,一些研究成果还体现了鲜明的战略意义和实践价值,已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在对生态经济日益广泛和深入的研究进程中,尤其是在有关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经济发展研究得到不断拓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逐步认识到,如何实现联动发展是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经济带研究需要解决的学术焦点和关键问题。因此,深入理解、准确把握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的内涵至关重要,决定着生态经济带发展的方向和实现的效果。基于目前一些相关研究的成果和思路,本文认为,首先,生态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要突显一个“带”的特征,而“带”的特征落脚在具体操作上,又要体现出联动的机理。参照马成文等有关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基本思想,可以发现联动机理从原则上来讲,要体现科学性、整体性、层次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从范畴及维度上讲,既要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的一体化,还要包括经济发展的相互支撑和补充,以及社会进步的共建和共享。其中,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提条件,尤其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而言,更应该从生态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方面做到一体化保护和统筹性管理。其次,经济发展的联动是实现生态经济带发展水平提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反映,应该从相互补充、错位统筹的角度整合区域资源,从提升区域性、流域性经济综合竞争力的维度谋篇布局。再次,社会进步是实现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最终目标,不仅体现在社会保障的完善上,还体现在生活质量的提高上,尤其是生活质量的整体性提升方面。以上三方面共同构成了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的基本内涵,理应在生态经济带建设过程充分体现并严格遵循。

二、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联动发展机制探索

内蒙古沿黄流域由于生态本底条件差等原因,严重制约着沿黄地区的发展。在现有条件下,要想实现流域生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区域为单位,重点围绕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联动机理为驱动,从整体上系统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1.构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联动机制。遵循生态系统内在的机理和规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积极推进沿黄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建立健全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坚决打好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对于存在不同程度污染的区域更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污染联防联控联治、跨省区水权交易等沿黄流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由国家或自治区相关部委牵头,严格执行主体功能区定位,打破行政区划界线和部门职能限制,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出发,推动生态保护向优化结构、调控过程、确保功能、提升质量的综合管理方式转变,变碎片化管理为一体化管理,以维护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基本着力点,推进实施沿黄流域沙漠化治理、国土绿化、盐碱地改造等工程的综合施治,加大沿黄地区生态保护力度,合力构筑祖国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在流域共保护共治理的过程中要明确联动机制的责任分担机制,依托河长制等方式,在统筹好流域责任分工的基础上,要强化流域属地管理和自然要素协同管理,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与此同时,还要将自然生态环境联动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科学有序地利用好流域沿岸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资源,在打造好自然生态廊道的同时,营造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综合联动体。

2.构建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联动机制。内蒙古沿黄流域资源要素富集,聚集有复杂的产业类型,区域产业重化工倾向严重,长期存在资源化、重型化、前端化、同质化、高成本、高排放、低效益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想实现流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构建联动发展机制至关重要。首先,积极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尤其要从提升整体经济实力、经济竞争力的角度加强顶层设计,立足各地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综合研判各地区在区域产业中的战略地位,从制度上避免同质性竞争,促进区域产业差别化发展,实现大尺度上的产业集聚、链条协同。其次,强化产业创新引领支撑,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紧跟国际科技发展趋势,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区域内联动集中攻关,通过搭建创新转化平台和渠道,加大先进技术在三产中的研发和应用,尤其要在低碳化、循环化、资源化、智能化、数字化、无害化等方面强化绿色创新,实现生产空间的集约高效,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再者要强化部门问的联动。从生产链条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地区在产业布局中的不同功能,整合优势特征,加强分工协作,要素的合理流动,用部门、环节问的有效配合提升产业的整体效益,形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特色经济格局。

3.构建流域社会共同进步联动机制。以增进全流域民生福祉为出发点,积极构建流域范畴内不同规模地区和谐有序发展的镶嵌格局,从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综合交通走廊等方面提升区域内地区间的流通能力和互补能力,从经济联动发展带动并引导流域沿岸农业、农村、农民的统筹发展,加快构建流域内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合作新格局,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与此同时,在社会进步联动发展方面,还要积极打造有支撑有互动有补充的特色文化联系,循序渐进地将空间、硬件的联动发展提档升级,实现流域文化的有机统一。

猜你喜欢
联动发展生态经济生态环境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策略研究
“两个走向”将为世界联动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