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2020-06-01 07:32刘晨光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13期
关键词:运动康复临床疗效

刘晨光

【摘要】 目的 研究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治疗急性肩袖损伤提供更有利的治疗依据。方法 82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物理疗法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运动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美国加州大学肩袖损伤专业评分系统(UCLA)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疼痛、徒手前屈肌力、主动前屈功能、患者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16±1.58)、(8.96±1.83)、(4.99±0.84)、(4.86±0.77)、(4.67±0.02)分, 均高于对照组的(5.14±0.59)、(5.75±0.69)、(2.98±0.47)、(2.17±0.73)、(2.30±0.57)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应用单一的物理疗法治疗, 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优良率, 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预后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关键词】 物理疗法;运动康复;急性肩袖损伤;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3.082

肩袖损伤会导致患者出现肩关节功能障碍以及肩周疼痛的症状, 如果针对此病没有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 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的肩关节运动, 严重者会造成继发性关节痉挛等情况,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1]。在临床治疗中, 主要是以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为主, 针对比较大的肩袖撕裂损伤一般采取手术治疗, 对于小型的肩袖撕裂损伤一般采取非手术治疗[2]。临床中非手术治疗的治疗方式相对多样, 比较传统的治疗方式是以口服中药制剂、推拿、针灸以及局部封闭为主要治疗手段[3]。以上治疗方式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疼痛, 相对有效但是很容易反复, 治疗的周期相对较长, 并且治疗的效果欠佳, 影响患者的康复速度和预后效果[4]。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探寻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对于帮助肩袖损伤患者摆脱疾病的困扰、减轻患者的痛苦有着重要的意义[5]。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

82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和单一的物理疗法治疗, 并对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析对比, 现将详细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样本。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急性肩袖损伤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书;本次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并批准。排除标准:严重心脏、肾脏、肝脏病变患者;患有精神疾病发作患者;有严重血液疾病者;有严重溃疡性疾病者;不愿意配合本次治疗研究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41例。实验组患者中男24例, 女17例;年龄36~76岁, 平均年龄(56.4±6.8)岁;病程1~90 d, 平均病程(45.5±14.9)d;受损原因:交通事故20例、跌倒损伤12例、无明确外伤史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3例, 女18例;年龄37~76岁, 平均年龄(56.5±6.5)岁;病程1~88 d, 平均病程(44.5±14.5)d;受损原因:交通事故21例、跌倒损伤13例、无明确外伤史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物理疗法治疗:患者遵医嘱卧床静养治疗3 d。给予患者中药消肿止痛和活血化瘀治疗, 应用中药药物离子导入治疗仪(北京华医新技术研究所生产的华医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HY-D02), 超声治疗仪(北京恒安惠众科技有限公司);中药药效为活血、消肿、祛瘀及止痛等。实施操作方式为:把电极放置在患者的患侧肩周部位, 局部肌肉微收缩量, 20 min/次, 1次/d, 15 d为1个疗程;同时将超声声头移动至患侧肩头部位, 10 min/次, 使用连续超声模式, 连续超声强度设置在0.5~1.2 W/cm2, 1次/d, 15 d为1個疗程。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运动康复治疗, 主要治疗方案为:①第一期治疗时期为0~3 d, 指导患者的患侧肩部制动休息, 针对急性期疼痛比较严重的患者实施前臂吊带使患者的患肩得以支撑, 将其处于肢体侧位, 患者的疼痛在没有改善之前, 护理人员要防止患者的患肢进行举过头顶等大幅度的动作, 为了防止疼痛的加重, 尽量减低患者的患肩活动程度, 叮嘱患者尽量保持充分的休息, 使其康复的速度更快, 预后效果更好。②第二期治疗时期为4~15 d, 患者疼痛减轻后, 给予患者物理治疗方式, 使其促进血液循环, 加快康复速度, 方式与对照组治疗方式一样。③第三期治疗时期为16~35 d, 患者的基本运动能力恢复后, 针对患者的实际恢复情况制定相对应的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和肌力锻炼, 主要方法为:a.牵拉训练:让患者的患肩进行向内收、向内旋转、向外伸展和向外旋转、向后拉伸等学习, 医护人员于肩袖的结构、胸小肌、后部关节囊、胸大肌以及三角肌进行牵拉, 在牵拉的时候要注意力度不宜过大, 动作要轻柔。b.关节活动训练:患者的疼痛情况基本消失后, 并且区域稳定, 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实施生理运动训练, 并且要增加冈上肌和肩外展训练, 并且针对患者后伸、前屈、斜方肌、内旋肌及前锯肌的肌力训练。c.肩胛骨的控制训练:此种训练方式主要是针对患者的斜方肌下方部位的纤维和肩胛骨进行训练, 主要让患者实施上旋的动作。以上所有训练都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按照患者的自身耐受程度为训练的判断标准, 训练时间也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疼痛程度, 训练≤30 min/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UCLA评分。采用UCLA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判[6]。总分数为35分, 其中疼痛分数占比为28.57%(10分), 肩关节功能分数占比为28.57%(10分), 徒手前屈肌力分数占比为14.29%(5分), 主动前屈功能分数占比为14.29%(5分), 患者满意度分数占比为14.29%(5分), 根据患者总分数的分值针对临床疗效予以有效的评判, 具体判定标准为:优:评分34~35分;良:评分29~33分;差:评分<29分。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以上评判均由本院同一医护人员给予统计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优良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UCLA评分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疼痛、徒手前屈肌力、主动前屈功能、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在临床中, 急性肩袖损伤是骨科比较常见的疾病, 其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出现剧烈的疼痛, 肩部的外展以及上举功能出现损伤, 并对日常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7], 严重者会引起肩关节挛缩症以及关节的功能障碍等情况。在日常生活中, 肩袖能够给予人体支撑以及稳定的作用, 能够在生活中帮助患者的机体完成上举以及关节外旋等动作[8]。急性肩袖损伤造成的疼痛非常严重, 进而影响了日常生活,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9]。在传统的物理疗法治疗中, 由于治疗效果较慢、病程较长, 并且恢复的效果尚不理想, 患者的疼痛感剧烈, 在应用一定强度的运动康复训练进行联合治疗后, 通过分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运动康复治疗, 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疼痛情况和恢复速度制定相对的运动康复目标训练[10], 给予患者有利的物理治疗, 两者联合治疗可以针对肩袖损伤的程度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11], 能够明显地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 并且提高患者的肩关节部位的力量, 使患者的肩部损伤组织愈合, 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 使活动中的稳定性增加, 关节活动范围得到了拓展, 患者的疼痛因此而减轻。在本次研究中选取的82例急性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中, 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了数据分析对比, 针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物理疗法治疗, 实验组患者给予物理疗法联合运动康复治疗, 经实施不同治疗后的数据分析显示, 在治疗优良率方面的对比中,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97.56%,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0.49%,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的UCLA评分对比中, 实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疼痛、徒手前屈肌力、主动前屈功能、患者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 能够通过全面系统的康复运动促进肩袖损伤的恢复。

综上所述, 在急性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物理疗法治疗, 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能够提高临床治疗的优良率, 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预后效果, 临床治疗效果确切, 值得在临床大范围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嘉, 梁立欣, 冯华, 等. 延续护理对老年患者肩袖修补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7, 38(9):1464-1466.

[2] 刘恒. 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的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11):176.

[3] 闵连永. 桂枝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8, 15(12):57-59, 62.

[4] 許朝军, 叶紫堃. 物理疗法结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疗效分析.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8, 7(2):118-121.

[5] 章芬. 中医理论指导下治疗急性肩袖损伤验案1则. 光明中医, 2018, 33(11):1647-1649.

[6] 杨雨明. 延续护理结合术后康复训练在肩袖损伤修补术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 9(12):72-74.

[7] 杨艺. 物理疗法配合运动康复治疗急性肩袖损伤效果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12):176-177.

[8] 陆鹏, 杨小立, 尚翠侠, 等. 康复训练联合物理因子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医学信息(上旬刊), 2018, 459(4):192-193.

[9] 成霞, 唐成坤, 骆彩琴, 等. 透海散熏蒸配合功能训练在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后的康复护理. 浙江临床医学, 2018, 20(1):167-168.

[10] 张幸勇, 张斌山, 黄祖辉. 中西药联合康复理疗治疗轻度肩袖损伤的临床观察.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6):27-28.

[11] 刘继娟, 郑杰. 快速康复理念用于肩袖损伤围术期护理和术后功能恢复中对患者的影响. 中国现代医生, 2017, 55(5):139-142.

[收稿日期:2019-10-22]

猜你喜欢
运动康复临床疗效
浅析优秀女子皮艇运动员坐骨结节滑囊炎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观察超声波联合运动康复治疗冠心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