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官话之皖北区的方言特点

2020-06-01 18:44夏智
戏剧之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官话亳州皖北

夏智

【摘 要】中华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从原始社会开始,人们用简单的肢体动作和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意图,到后来由文字代替了符号,有声语言代替了肢体语言,这些都离不开中华人民的智慧。中华大地上自有语言开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根据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以及人口的迁徙融合,形成了形形色色的方言区,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中原官话范围内皖北方言区的语音特点。

【关键词】皖北;方言

中圖分类号:H17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12-0224-01

一、皖北方言的历史由来

中原官话区是我国第二大语系,其方言使用人口数量达到了1.8亿,其使用人口的规模仅次于西南官话。中原官话主要分布在河南大部、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西南部、陕西中部、甘肃东部南部、宁夏南部、青海东北部、新疆天山以南等地区,各个地区的中原官话在声韵母的发音以及语音的调值上又有所不同,本篇文章主要以皖北方言为代表,分析其语音的特点。

皖北,是指安徽省淮河以北的地区,包括宿州、淮北、蚌埠、亳州、阜阳、淮南6个地级市,这六个城市之间的方言口音极为相似,又与江苏的苏北方言相似,分析皖北方言的特点,首先要从历史发展与人口迁徙说起。

我们熟知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而这个北方话,并不是指群众心中普遍认为的长江以北地区,这个北方按照地理来划分,主要是集中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附近;中华民族各朝各代的战争,使得大量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涌入关内,而原本中原地区的人口为了逃避战乱大量迁徙南方,所以现代语言学家认为,粤语和闽南语继承了古汉语的很多语音特点;而皖北地区,地处皖北平原,平原在古代,是骑兵发挥最大战斗力的有利地形,所以皖北地区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皖北再往南300公里,便到达长江流域,而长江被兵家称之为“天险”,北方以骑兵、步兵为主,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强有力的水军部队作为战略支撑,北方军队很少采取渡江作战,所以皖北地区成为了北方骑兵、步兵进攻的缓冲地带;也正是因为皖北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在战争中一直是进攻方和防守方的首选之地。

在安徽省内,有着三大方言区,且其他两个方言区江淮官话和吴语,与皖北方言在语音上有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因为元末明初的一场战争。元朝末年刘福通起义,主要活动区域就在阜阳、亳州一带,大量的征兵以及元朝军队的围剿,使得皖北地区的人口大量锐减。在阜阳历史档案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州(颍州,即今天的阜阳)内共有1700户,六千余人,平均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人。知州孙景名“清惠牧民”,以垦荒暂免田赋为条件,从山东、河南等地招来各族客户60100人。也就是说,皖北地区是由河南、山东等地大量迁徙而来;在阜阳城南外20公里处,有一个名为“三塔”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有个庄,名为“邰庄”,据《周书》记载,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大利稽氏,入中原后改为邰氏,又据《通志·氏族略》载:“大利稽(三字姓)之为邰。”邰姓望族居平卢(今山东省益都),通过《周书》的介绍,可以知道邰姓祖居在山东青州益都,后来人口迁徙至阜阳城外。这段姓氏的外迁记录,间接证明了明初时阜阳大量涌入外来人口的历史是真实可信的。

二、皖北方言的语音特点

皖北地区的语言特点,很大程度上结合了河南南部和山东南部的特点,但是在个别地区的方言里还有着江淮官话的特点。在阜阳、亳州这两个地方,经常将声母“f”“sh”颠倒混淆,比如“喝水”二字读成“喝fei”,将“说话”读成“fuo话”,这个“f”“sh”混淆的特点在山东的枣庄附近也存在。个别用词上与河南南部的方言也极为类似,比如称呼自己为“俺”。在亳州北部一带,口音更为浊重,在后鼻韵母中,经常将鼻韵母省略,比如“汪”这个字,读成“wua”。

皖北方言区在语音声调上与普通话类似,都是四个声调,但是每个声调的调值区间与普通话又不同,其特点是调值的区间更小,更简单,具体体现在三声这个调值区间上,在普通话里上声的调值为“214”,皖北方言区普遍以“213”或者“211”作为三声的调值。

皖北方言区有很多词汇是由北方人口迁徙到南方时带来的,比如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出现的“解手”一词,在皖北地区同样适用。

三、皖北地区方言的区别

皖北地区方言基本类似,但是在地域上仍然存在很大差别,以淮南为例。淮南地处淮河流域,虽然仍属于皖北方言区,但是在很多方言色彩里有着江淮官话的影子,比如江淮官话最为常见的“n”“l”不分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淮南因为地处安徽中部,人口迁徙幅度较小,方言区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之前的语音特点,但是在个别地方还是受到了河南话和山东话的影响,从淮南方言来看,皖北地区在元末明初人口迁徙之前,当地方言应该和如今的淮南话、六安话类似。

淮北地区地处安徽的最北面,与徐州毗邻,在口音上更加接近于苏北话,其中个别字的发音与如今的甘肃话、山西话类似,比如“百”这个字,读成“bei”,而在阜阳、亳州等地,“百”这个字和普通话里的“百”字发音并未有差别。

关于皖北地区的方言,本篇文章根据历史的脉络进行了粗略整理,语言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不是只言片语可以讲述清楚的,还需要细致挖掘探索,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分析方言的特点一定要和历史的发展轨迹相匹配。

猜你喜欢
官话亳州皖北
摄影·美好安徽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居· 文化
皖北区域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实证分析
征集官话易祛除官话难
西南官话中古泥来母的今读类型与演变层次
俗话说,官话说
历史名城亳州与古代军事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