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耳朵读书

2020-06-01 08:06叶燕莉
知识窗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小波原著书本

叶燕莉

我是一个相对孤僻,以至于兴趣寥落的人,平生排遣孤独的事情之一就是读闲书。只是近年来视力下降得厉害,我只能另辟蹊径,开始用耳朵读书。

一开始进入听书界,如同贸然踏入一片原野,一切都混乱得生机勃勃。各种呈现形式,各色名人大咖,桃红李艳,令人一头雾水。按照听书界面的分類,我听了娱乐类的评书相声,也听了文学类的小说散文,甚至听了财金类的股票入门,基本都是囫囵吞枣,听完就忘了。

我听了一阵子,渐渐熟络了,有了几个固定跟听的频道,也有了几个熟悉的播讲人,开始各种挑剔,有所选择。声音艰涩的不听,作风洋派的不听,背景音太吵的不听,故事离奇的不听,一轮筛选下来,有几个是我特别中意的:男声首推李野墨播讲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王明军播讲的《百年孤独》《陆犯焉识》,他们的声音浑厚大气,给原著增色不少;女声我喜欢晏积瑄播讲的《红楼梦》《围城》,子叚播讲的《天堂门》《嫁死》,她们的声音清雅悦耳,娓娓道来,令人十分享受。

用耳朵读书,是一件很奇妙的事情。有人听知识,有人听故事,有人听情绪,有人听招数。每一个聆听者与每一本聆听过的书之间,由此建立起一种亲密而独特的关系。而人和书最好的关系,就是相遇。所谓“冒犯经典”,就是带着自己的态度去阅读或聆听经典。因为文学经典其实是非常好进入且不挑剔读者的,什么时候读都不会晚,每一次重读都会有新的体验。

听书经年有余,最让我得意的不是听了多少经典,而是听完了某个作家的所有作品。比如男作家余华、王小波,女作家阿袁、傅爱毛。我说难得,一是能找到他们的所有有声作品,二是能有合心意的主播讲完了这些作品。无论是听还是看,找到一两部作品不算什么,难得的是一个人的所有作品。这几个人里,除了王小波不会再出新作,其他作者尚在创作期,我翘首以待着他们的新作品问世。

用耳朵读书,缓解了我走路、候车、失眠的煎熬,还能利用做家务占着手的散碎时间,再加上“我没有浪费时间”的心理安慰,好处是不言自明的。作为一个非常宅的人,我的大部分人生经验和生活乐趣,都是从体察书本中所描述的事物和人物中脑补获得的。沉溺其间,学习玩乐,各种日常,仿佛片刻欢娱,又似天长地久。

听得多了,我心痒痒,也尝试着录制一篇有声文章。我乐观地以为,一个长期阅读的人,要播讲一本书,无非像语文老师那样,字正腔圆地朗读即可。一试之下,才知其中关窍。

录制一本有声书,播讲的内容尚在其次,第一要紧的是声音。播讲人的声音或稳健清越,或干净清淡,首先得入耳,然后是对原著的深入解读,比如书中人物性格,狡诈油滑的,温柔腼腆的,仗势欺人的,胆怯懦弱的……爹娘儿女各色人等,都要凭借一腔声线表达出来,这对没经过训练的播音“小白”来说,着实不易。朱熹在《朱子读书法》中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说到底,录制一本有声书,其实是播音作者二度创作的过程,录制前期的功课漫长又艰巨,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毛姆将读书比作一个避难所,认为读书对于每一个有孤独感的人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好的疗愈通道,在现实世界中受过伤的人,可以从书里汲取能量。在阅读或聆听的过程中,读者会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书中人物的生命体验,体会书写者是如何表达曾经经历过的事情,也许自己也想过、经历过呢。所以,不断地去看、去听新的故事和新的人物,就是因为我们需要不断地确认自己,然后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并不只有自己,我并不孤独。

人将自己放在山水之中、自然之中,会有一种大喜悦,大自在。在自然中安放一生,这是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传统文人自古以来的一种理想。凡俗如你我,稻粱谋的同时,将自己的一部分放在书本中,在文字里安居,何尝不是一件赏心悦事呢?正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猜你喜欢
王小波原著书本
气球上的五星期(三) 仙人掌上的夜晚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大侦探福尔摩斯
众声喧嚣,再读一读王小波
警察与赞美诗
似水流年
手来释卷
四书五经有哪些
网络新词
蠢骡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