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烧茶坝区产销有门道 坝区有活力

2020-06-02 11:36刘绍波
当代贵州 2020年14期
关键词:坝区板蓝根管护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刘绍波

3月13日,在丹寨县烧茶坝区的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不少村民正在树林间忙碌,一条条种有中药材天冬的垄上,杂草和枯枝已被清理干净,翠绿的天冬在微风中轻轻摇曳。

“烧茶坝区春季主要是对作物进行管护,这次疫情对坝区的影响并不大。”兴仁镇党委副书记吴龙碧说,尽管耽误了一些时间,但现在通过增加务工人员数量,增加管护时间,耽误的时间能够及时补回来。“预计今年的产量和销量都不会比去年差,甚至会更好一些。”他说。

烧茶坝区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是在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发展起来的。这家公司就坐落在丹寨县兴仁镇。

“我们种植的蓝莓、吊瓜、天冬、白芨等,在产销上都离不开企业的带动。”烧茶坝区烧茶村党支部书记杨秀贤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坝区与茅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蓝莓,与浙丹食药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种植吊瓜、板蓝根,与昌昊金煌(贵州)中药有限公司合作种植林下中药材。

坝区与企业签订协议,由企业提供种苗、技术指导等,在坝区发展种植。产品由公司收购,保障销路。“经过这几年的发展,蓝莓、吊瓜、板蓝根等都已经有产出。我们既可以自己寻找销路卖出更高的价格,也可以直接让企业保底收购,怎么算都不亏。”杨秀贤说。

坝区吸引众多村民前来务工。“在基地干活一天90块钱。这段时间天天有活干,一个月下来也有两三千块钱。”村民黄成秀说,有时候基地用工少了,大家都还争着干活。

“刚开始,村民是不愿意来的,只想去外面打工。现在大家思想发生转变,得益于坝区产业的发展,比如去年我们村吊瓜的总产值就达到了100多万元,让不少农户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杨秀贤说,整个坝区通过土地流转分红、资金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等,每年可带动坝区农户2000余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362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

春耕时节,村民在烧茶坝区林下中药材基地进行田间管护。(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绍波 摄)

每年夏秋季,蓝莓、吊瓜等开始采收,坝区每天能吸纳上百名甚至数百名群众务工。2019年,烧茶村发放的务工费就达120万元。

如今,烧茶坝区产业发展越来越好。2019年,坝区蓝莓产量13.4万公斤,收入659.3万元;吊瓜产量7.1万公斤,收入106.5万元;板蓝根产量30万公斤,收入42万元。

“今年,我们村打算再增加吊瓜种植面积400亩。”杨秀贤掏出手机,翻出几张照片给记者看,“这是前不久刚搭的吊瓜架子,过阵子气温再高一点,就移栽吊瓜幼苗,到秋天就可以有产出了。”

走在种满中药材的树林间,杨秀贤说:“这片林下中药材是去年下半年刚种下去的,只要管护好,等到后年又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据了解,烧茶坝区目前总种植面积2070亩,其中蓝莓937亩,吊瓜710亩套种板蓝根400亩,林下中药材等其他作物423亩。坝区今年还计划新增吊瓜670亩,吊瓜套种板蓝根540亩。

猜你喜欢
坝区板蓝根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贵州省普安县楼下镇磨舍坝区作物气候适宜性分析
加强森林资源管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丰收
板蓝根哪能当饮料喝
推动500亩以上坝区农业高效发展
——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步涛
谈如何做好海伦市天然商品林管护工作
板蓝根不是“万能神药”
内蒙古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后期管护模式的探索
关于板蓝根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