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

2020-06-02 06:23赵琳琳韩淑苗廖保丹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性贫血铁蛋白红细胞

赵琳琳,田 园,韩淑苗,廖保丹,柳 源

肾脏促红细胞生成不足、寿命缩短,肾脏功能遭到损害,病情不断恶化进而引发肾性贫血[1]。同时肾性贫血也是临床上肾衰竭透析的一种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因其不易治愈,治疗时间过长,医疗费用昂贵,给病人的心理和生理带来一定的痛苦,加重家庭负担,对病人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2]。因此,及时有效地对肾性贫血采取正确的治疗尤为重要,疾病早期检查病人的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水平,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3]。目前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方法多以药物为主,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药物逐渐增多,单一地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不显,成功率低,病人的病情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改善[4]。本研究为进一步证实左卡尼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选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8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病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8例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病人,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2组均为血液透析治疗2~4年的慢性肾衰竭;均接受正常规律的透析治疗;均无其他感染症状。对照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53.57±11.18)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59.04±11.52)岁。2组年龄、性别均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实施,病人与家属对研究方法、目的均明确了解,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经过铁代谢指标等实验室检查,并结合病史、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符合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诊断标准[5];(2)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3)意识清楚,语言表达能力清晰,能自主配合完成检查及研究;(4)病人生命体征平稳;(5)对本组涉及到的相关药品无过敏史。排除标准:(1)病人有脑出血、心肌梗死等其他急性并发疾病;(2)病情疑似而不能确诊者;(3)病人精神行为异常导致不能配合进行检查和研究;(4)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需要抢救的病人;(5)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6)严重过敏体质者及对药物不能耐受者,伴有其他家族遗传病史。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山东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89)注射治疗,皮下注射,每天1次,每周2~3次,每次注射剂量≤150 IU,并配合常规口服药物:维生素B12、叶酸、铁剂等;连续治疗15 d。观察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时间及方式与对照组一致,在此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东北制药集团沈阳第一制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215,每支5.0 mL)10 mL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续治疗15 d。2组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随时监测病人的一般状态,注意心脏和肝功能以及血尿素氮的变化,观察有无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出现,及时补充电解质,给予营养支持。同时对病人应进行饮食指导,以好消化吸收为主,应忌辛辣刺激食物。

1.3 观察指标 (1)2组病人治疗前后,对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等铁代谢指标进行检测,血清铁蛋白使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对比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3)对比2组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如血压升高、发热和肝肾功能异常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或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病人治疗前后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的比较 治疗前,2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均高于于对照组(P<0.01)(见表1)。

分组n血清铁蛋白/(ng/mL) 转铁蛋白饱和度/% 治疗前 对照组49125.97±20.3518.07±3.16 观察组49125.58±20.4717.89±3.18 t—0.100.28 P—>0.05>0.05治疗后 对照组49199.18±22.69**22.77±3.29** 观察组49249.75±25.91**26.97±3.61** t—10.286.02 P—<0.01<0.01

组内配对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1

2.2 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的比较 治疗前,2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分组n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g/L)血清白蛋白/(g/L)治疗前 对照组4918.28±1.0364.98±9.3734.16±1.97 观察组4918.21±1.0964.89±9.5133.52±2.09 t—0.330.051.56 P—>0.05>0.05>0.05治疗后 对照组4926.53±2.19**90.69±12.26**36.86±2.29** 观察组4933.34±3.68**101.11±14.60**42.01±4.76** t—11.13*3.836.83 P—<0.01<0.01<0.01

组内配对t检验:与治疗前比较**P<0.01

2.3 2组病人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用药后2组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发热和肝肾功能异常,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病人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比较[n;百分率(%)]

分组n血压升高发热肝肾功能异常合计对照组497(14.29)6(12.24)6(12.24)19(38.78)观察组492(4.08)2(4.08)1(2.04)5(10.20)χ2—1.961.232.4610.82P—>0.05>0.05>0.05<0.01

3 讨论

慢性肾衰竭病人需要经常通过血液透析来维持正常的生命体征。长期进行血液透析会导致肾功能不全,肾脏萎缩,从而在终末期会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之一就包括临床上常见的血液透析肾性贫血[6]。由于肾脏萎缩,肾脏促红细胞生成数量降低,红细胞的生成和代谢受到血浆中毒性物质的干扰,造血功能受到影响,导致肾性贫血发生。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病人一般都存在厌食症状,导致从食物中摄取的叶酸、铁和蛋白质不足,造血原料的供应受到影响[7]。红细胞破坏增多、寿命缩短时就会自溶,病人常会有出血倾向,过多失血会导致贫血加重。长期贫血病人一般会出现眼结膜呈灰白色,面色发黄,萎靡无力,口唇苍白,指甲无光泽等症状。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是一种比较难以治愈的疾病,病人免疫力低,造血功能弱,易反复发作,要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提高治愈的概率。

临床上常规治疗手段一般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其主要成分为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β,辅料包括:尿素、氯化钠、聚山梨醇酯-20、二水合磷酸二氢钠、左旋谷氨酸、注射用水等,是一种体液性因子,有增强红细胞生成使之发育成熟的作用,能根据机体对氧含量的需求来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供给,有纠正贫血的作用[8-9]。但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耐药现象越来越多见,导致治疗效果越发不明显,用药后还易出现高血压危象、旁路血栓症、头痛、食欲不振、过敏、意识障碍等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10]。用药期间要严格根据医嘱控制药物使用剂量,随时监测生命体征,定期检查血钾含量,而且此种方法会使病人痛苦加大、再出血率增高,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所以治疗效果不佳[11]。因此对于部分病人,单纯地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效果并不是特别理想。临床上针对此类病人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总结为病人体内左卡尼汀严重不足。对于肾性贫血病人来说,肾脏功能的减退导致自身合成的左卡尼汀减少;病人在治疗期间获取的食物比较单一,也间接导致了从外界摄取的左卡尼汀的减少[12-13]。

左卡尼汀也称作左旋肉毒碱,是日常食物的组成成分,在自然界广泛存在,被认为是类维生素的营养素,人体可自行合成,主要分布在心肌和骨骼肌里,是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它的主要功能为促进脂类的代谢[14]。左卡尼汀可以把脂肪酸输送到线粒体基质里,并促使脂肪酸氧化分解,为机体细胞的成长提供能量[15]。本研究中,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病人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得到提高。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促使红细胞比容、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铁蛋白和转铁蛋白饱和度快速恢复至实验室指标水平,联合用药后,观察组实验室指标明显提高,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左卡尼汀的使用提高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治疗作用,且为红细胞的生成和存活提供能量物质,最终延长红细胞的寿命[16]。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后,观察组病人出现的血压升高、发热和肝肾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说明联合用药治疗可有效降低总并发症,安全性更高,使联合治疗方法得到广泛认可。

综上所述,血液透析肾性贫血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可得到有效缓解,该方法起效快,安全性高,有助于病人机体恢复,缩短用药及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性贫血铁蛋白红细胞
儿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贫血治疗方法及效果
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检验在评估慢性肾病肾性贫血中的应用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高中牛物学红细胞知识总览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经常镜下血尿是怎么回事
“天然抗生素”之乳铁蛋白
“铁蛋白升高”就是患了癌症吗
切莫轻视儿童营养性贫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