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A2水平早期预测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

2020-06-02 06:21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脑组织血浆进展

杨 山

进展性脑梗死是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中常见而严重的临床亚型,占全部脑梗死的26%~43%;该病多发于老年群体,但随着人们饮食习惯的不断变化,该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有统计资料[1]显示,我国近年来进展性脑梗死病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生活压力加大、生活环境恶化及饮食习惯变化等因素是诱发该病的关键因素。进展性脑梗死通常发病急切,脑梗死时病人脑组织供血受到阻碍,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救治,将造成脑组织功能性受损,甚至诱发脑组织完全坏死,给脑神经造成不可逆性损伤,对病人的病情转归造成不利影响[2]。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病以“早发现,早治疗”为主要的防治理念,通过临床手段对进展性脑梗死病症进行有效预防,及早发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征兆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病人的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3]。但传统的预防工作难以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对于进展性脑梗死征兆预测不够准确。我院将血管炎性标志物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作为表征进展性脑梗死征兆的指示物,探究其水平变化与脑梗死的关联性,以期证实Lp-PLA在脑梗死的预测及防治中的重要作用。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2018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进展性脑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梳理分析病例资料,排除患有其他心血管合并症病人及病例资料不全病人,挑选出符合实验要求的40例纳入观察组,均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进展性脑梗死。对40例病人进行规范性康复治疗;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61.45±5)岁。另选择同期来院接受检查的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男11名,女9名,年龄(63.05±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在入组前经过家属签字同意;比较分析不同康复治疗阶段2组血浆Lp-PLA2水平,并在不同时段内对观察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以探究Lp-PLA2水平的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联性。2组基线资料均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2组Lp-PLA2水平,并对病人发生进展性脑梗死当日、1周、2周、4周及8周时的Lp-PLA2水平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对照组Lp-PLA2水平进行比较。血浆Lp-PLA2水平的测定选用酶联免疫法进行,首先将病人血液进行至少半个小时的凝集,然后取血清,将酶复合物用稀释液稀释后加血清,整个操作过程保证质控品达到质控范围,将混合试样进行1 h孵育,然后洗板、加底物,0.5 h避光反应后加终止液即完成反应部分,之后通过读数直接记录Lp-PLA2水平[4]。

1.3 评价指标 参照美国卫生研究院的卒中量表(NIHSS)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量化评估,并探究其与Lp-PLA2水平的关联性。NIHSS量表评分标准[5]:在对病人意识进行测评中涉及了3项内容,即“意识水平”“意识水平提问”“意识水平指令”。根据病人的清醒程度对“意识水平”评分:0分,清醒;1分,嗜睡,有反应;2分,昏睡或反应迟钝;3分,仅有反射活动。通过病人对提问的回答情况,对病人的“意识水平提问”进行评分:0分,回答全部正确;1分,仅答对一个提问;2分,全部回答错误。通过病人对指令的应对情况,对病人的“意识水平指令”进行评分:0分,配合全部正确;1分,仅正确一次;2分,全部错误。对“凝视”指标的测评则根据病人眼球运动情况进行打分:0分,正常;1分,部分凝视麻痹;2分,完全凝视麻痹。根据病人是否能够清晰看到侧面手指,对“视野”指标进行打分:0分,无视野缺损;1分,部分偏盲;2分,完全偏盲;3分,双侧偏盲。此外,对病人的“面瘫”“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共济失调”“感觉”“语言”“构音障碍”及“忽视症”等测评指标均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脑梗死后不同时间节点时Lp-PLA2水平变化情况 观察组病人脑梗死发生后,其血浆 Lp-PLA2水平随着脑梗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1);在脑梗死当天、1周、2周、4周及8周时,血浆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应时间的对照组(P<0.01)(见表1)。

表1 Lp-PLA2水平随脑梗死时间的变化情况统计

2.2 NIHSS评分与Lp-PLA2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在NIHSS评分方面,从病人脑梗死发生当日直到脑梗死后8周,观察组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1);在Lp-PLA2水平变化方面,观察组在脑梗死发生后的5个检测时间节点内,Lp-PLA2水平随着脑梗死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P<0.01)(见表2)。在病人脑梗死发生当日、1周、2周、4周及8周的5个时间点,观察组的NIHSS 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Lp-PLA2水平变化趋势成正相关(r=0.811,P<0.01) 。

表2 不同时间观察组病人NIHSS评分和Lp-PLA2水平比较

3 讨论

脑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一旦人体脑组织缺氧,脑组织将在短时间内丧失部分功能[6],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栓塞疏通,将诱发病人瘫痪或影响正常的认知功能,甚至造成脑死亡,因此该病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结局,并且给病人家庭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7]。进展性脑梗死是心脑血管常见病症,属于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典型类型,其致病机制较为复杂,由于脑血管急性栓塞导致血流受阻,从而影响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和供氧平衡,也是造成病人脑损伤的重要致病因素[8]。我院将Lp-PLA2水平作为表征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指标,通过统计分析脑梗死病人不同时间节点Lp-PLA2水平的变化规律,探究Lp-PLA2水平与脑梗死的关联性,以便将Lp-PLA2水平作为脑梗死的指示物,及早发现进展性脑梗死的征兆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对于病人的病情转归具有积极意义。

血浆Lp-PLA2属于血管内炎性标志物,在血浆中通常与脂蛋白相结合,很少以独立的游离体形式存在[9]。Lp-PLA2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相关试验证实,同健康人群相比,在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浆中能够检测到较高水平的Lp-PLA2。本研究表明,观察组病人脑梗死发生后,其血浆Lp-PLA2水平随着脑梗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且在脑梗死当天、1周、2周、4周及8周时,血浆Lp-PLA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也证实了Lp-PLA2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关系。在NIHSS评分方面,从病人脑梗死发生当日直到脑梗死后8周,观察组的NIHSS评分逐渐降低(P<0.01);在Lp-PLA2水平变化方面,观察组在脑梗死发生后的5个检测时间节点内,Lp-PLA2水平随着脑梗死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P<0.01)。在病人脑梗死发生当日、1周、2周、4周及8周的5个时间点,观察组的NIHSS 评分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与Lp-PLA2水平变化趋势呈正相关关系(P<0.01) 。结果指示血浆Lp-PLA2可作为表征进展性脑梗死征兆的指示物,其水平变化与脑梗死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脑梗死病人的血浆Lp-PLA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个体,且随着脑梗死时间的推移而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血浆Lp-PLA2水平可作为表征进展性脑梗死的一个关键危险因素,检测分析血浆Lp-PLA2水平的动态变化情况,对于积极预防进展性脑梗死病症具有积极意义。

猜你喜欢
脑组织血浆进展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电针对慢性社交挫败抑郁模型小鼠行为学及脑组织p11、5-HTR4表达的影响
晚期痴呆患者治疗及照护进展
Micro-SPECT/CT应用进展
扁平苔藓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