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2020-06-02 06:23陈永侠杨秀木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韧性精力主观

徐 燕,陈永侠,杨秀木

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作的整体性评价,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的综合性指标[1]。随着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在国内外,护士主观幸福感得到了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学者们从自我效能、应对方式、社会支持、薪酬收入、工作家庭冲突等方面展开研究[2]。以往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主观幸福感的外在影响因素上,对护士的心理资源的研究相对较少。LUTHANS等[3]在积极心理学和积极组织行为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个人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主要由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4个部分构成[4]。对员工的研究显示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5-6];对乡村医生的研究显示心理资本正项预测主观幸福感[7]。龚怡琳等[8]的研究证明,心理资本在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调节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关注心理资本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探讨促进护士主观幸福感的机制。现做报道。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蚌埠市三级医院的在职护士为目标人群,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护士,包括内科、外科、肿瘤科、五官科、中医科、口腔科、供应室及其他科室。共发放问卷270份,回收255份,有效问卷242份,回收率为89.6%。其中男10人(4.1%),女232人(95.9%),年龄(29.45±6.61)岁。

1.2 测量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问卷 该问卷由研究者参考文献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工作时间、职称、职务、文化程度等。

1.2.2 心理资本量表 采用LUTHANS等编制,李超平修订的心理资本问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s,PCQ)[9-10],包括24个条目,4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含有6个条目,分别是效能感(自信)、乐观、韧性、希望。其中13、20、23项为反向计分。本次研究将该问卷的“公司”改为“医院”,从而使之适合在护士群体中施测。采用Liker 5点评分形式,“1”表示“非常不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得分越高表示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907,各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2~0.884。

1.2.3 主观幸福感量表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研制的主观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being schedule,GWB),段建华[11]1996年修订的版本,该量表18个条目,包含6个因子,分别是: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松弛与紧张。其中1、3、6、7、9、11、13、15、16项为反向评分。总分即为各项得分相加,得分越高,幸福度越强。本量表的常模分为:男性前18项的得分为(75±15)分,女性为(71±18)分[12]。本研究中,该量表的总体Cronbachs′α系数为0.738。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护士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评分情况 护士的心理资本总评分为(86.62±10.59)分,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分别为:希望(22.23±3.54)分,效能感(自信)(22.15±3.81)分,韧性(21.35±3.12)分,乐观(20.90±2.65)分;主观幸福感总体评分为(75.28±10.49)分,各维度评分分别为:精力(14.15±3.34)分,松弛与紧张(15.84±3.53)分,对健康的担心(6.55±2.46)分,忧郁或愉快的心境(19.70±3.56)分,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12.58±1.82)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6.47±1.74)分。

2.2 不同特征的护士主观幸福感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数间多重比较 不同婚姻状况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已婚及其他婚姻状况者主观幸福感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均高于未婚者(P<0.05)。不同年龄段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精力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5岁及26~35岁组主观幸福感评分均低于≥36岁组(P<0.05),≤25岁及26~35岁组精力维度评分均高于≥36岁组(P<0.05~P<0.01)。不同职称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精力维度评分及对健康的担心维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师和主管及以上者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均高于护士(P<0.05),护师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高于护士(P<0.05),主管及以上者在精力及健康的担心维度评分均高于护士(P<0.05)。不同工作时间的护士在精力维度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5年及6~10年工作时间的护士在精力维度评分上均低于16~20年的(P<0.05)。不同科室的护士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及肿瘤科护士在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维度评分高于内科护士(P<0.05)(见表1)。

2.3 护士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相关性分析显示心理资本及其各维度与主管幸福感总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对健康的担心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与其他维度基本呈显著正相关(P<0.01)(见表2);以效能感(自信)、乐观、韧性、希望为自变量,主观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乐观、韧性进入回归方程(P<0.05~P<0.01),乐观与韧性这两个变量共能够解释主观幸福感总分16.5%的变异量(见表3)。

表1 不同特征的护士主观幸福感评分及各维度评分均数间多重比较分)

q检验:与≥36岁组比较*P<0.05,**P<0.01;与护士比较△P<0.05;与16~20年工作时间段比较#P<0.05;与内科比较+P<0.05

3 讨论

3.1 护士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分析 护士的心理资本总评分及各维度的评分均高于理论中值,说明三级医院护士的心理资本状况较好,心理状态趋向积极。护士的主观幸福感评分高于国内常模,说明护士的主观幸福感状况良好,与储芳等[13]的研究结果相似;与郭晖等[14]对220名ICU护士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原因可是能观察的对象不同,ICU的护士工作环境特殊,工作强度与压力更大,工作要求更高,更容易产生疲溃感[15],其主观幸福感会低于其他科室的护士。

3.2 不同特征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已婚及其他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未婚的护士。这一研究结果与谢倩等[16]的研究结果一致,金昕等[17-18]的研究也表明已婚护士的幸福感显著高于未婚护士。个体会受社会关系如家庭的影响。有研究[19]表明家庭关系影响心理健康,可能由于已婚护士有稳定的家庭结构,相比未婚护士是家庭的主人,有更多的话语权及金钱支配权利,来自父母的干涉相对较少,且已婚护士有来自自己小家庭的支持与理解,会更容易满足,更幸福。

表2 心理资本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分析矩阵(n=242;r)

注:*P<0.05,**P<0.01,***P<0.001

表3 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结果(n=242)

因变量自变量Bβ tR2F主观幸福感 乐观1.1630.294 4.193***韧性0.5490.1632.328* 0.16523.54***

注:*P<0.05,**P<0.01,***P<0.001

36岁及以上年龄的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总评分及精力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护士,与储芳等[13]对军队传染病医院护士的研究一致;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在主观幸福感评分及精力维度的评分显著高于护士,这与储芳等[13,20]研究结果相似,护士职称低,压力大;16~20工作时间段的护士的精力高于工作1~5年及6~10年的护士,与吕玉娣等[21]年龄小、低职称的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水平高的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其研究对象包含三级及二级医院,且地区与时间也不相同。在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维度评分,护师高于护士。李晓雯等[22]研究发现年龄越大、职称越高,护士的总体幸福感越强。这表明医院高年资的护士拥有更多的精力且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可能由于低年资的护士在科室相比高年资护士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需要上更多的夜班,且其子女相比高年资护士年龄要小,需要更多的精力照顾,不能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冲突,使幸福感下降,而高年资护士工作、家庭生活相比年轻护士较稳定,经验比年轻护士丰富,工作效率较高,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家庭,且部分优秀的高年资护士走上管理岗位,对生活感到更满足,主观幸福感得到提高。

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护士在对健康的担心维度的评分高于护士,可能由于护士要倒夜班,工作压力较大,又由于工作经验相对较少,会产生类似焦虑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年轻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对于内科的护士,外科、肿瘤科及非临床科室的护士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与史娟娟[23]对新疆某三甲医院的临床护士的研究,内科、外科、妇产儿科的护士比ICU的护士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由于地区不同,且不同医院的相同科室间的繁忙程度,文化氛围都不相同。这提示护理管理者应采取弹性排班,提高年轻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使年轻护士有更多的精力,减少其消极情绪,关注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主观幸福感。

3.3 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 心理资本强调人的积极心理状态,是状态类心理综合效应,主观幸福感强调人的情感体验和积极心理情绪,是一种“沉浸”状态的体验。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资本对群体或组织的主观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24]。本研究显示心理资本对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且越乐观,韧性程度越高,主观幸福感越强。其中,乐观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最强,韧性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程度次之,这与谭延敏等[24]的研究结果不同,可能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按照自下而上的理论,乐观的员工对未来充满希望,感觉自己比较幸运,陷入困境时能保持乐观,因此具有较强的主观幸福感[25]。乐观是指对现今的与未来的成功进行积极归因[7],强调个人目标的实现。医院是一个正式性的场所,凝聚力相对较高,面对病人,护士们秉承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精神,任劳任怨地为病人服务,具有较高的韧性,且由于工作内容的特殊性,护士们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勇于克服,取得成功,容易获得目标实现的满足,从而提高主观幸福感。

护理管理者们应减少护士的消极情绪,努力提高护士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比如,培训护士的积极心理品质如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与韧性等积极心理品质,提高护士积极的心理资源,提高幸福感[26]。同时,护理管理者自身要具有较高的心理资本,通过学习心理资本知识,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树立榜样。

猜你喜欢
韧性精力主观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睡着了还能到处走动
Excerpt from Three Days to See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后印象
别把精力拿去掩盖缺点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挣多少钱,才可以买到快乐
对立与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