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研究发展

2020-06-02 04:35王淑婷
关键词: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康复

王淑婷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进行治疗脑卒中患者72例,按照接诊顺序奇偶性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两组各36例。选择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是观察组,择常规康复指导护理干预的是对照组。对比两组FMA、MB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了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观察组年龄为(50~75)岁,平均(62.2±2.1)岁,男20例,女16例,病程6~150 d,平均(82.1±10.3)d;对照组年龄(51~74)岁,平均(61.8±2.3)岁,男19例,女17例,病程7~149 d,平均(81.7±9.8)d。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择常规康复指导护理干预。严格依据神经内科治疗,维持关节活动范围、保持呼吸道通畅,实施体位、营养、排泄管理,进行出院前的康复指导。

1.2.2 观察组

选择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一级康复:在患者发病后1个月,实施早期床边康复治疗。通常训练1次/天,每次保持45分钟时间,改善患者站立、卧位、坐位平衡、肢体被动、腰腹肌、深呼吸训练等。二级康复:发病后的2月~3月末,改善患者行走功能。通常保持每天一次,每次30~45分钟时间,进行单腿站立、站立平衡、行走训练等。三级康复:把患者转入到家里、康复病房中,发病之后的4个月~6个月末,展开必要的功能康复训练。坚持每日一次,每次30~45分钟时间,主要训练患者的日常基本活动功能,包含吃、穿、洗、清理等方面[1]。除此之外,需按照患者的具体特征,在进行康复训练的时候,实施认知功能康复训练,主要包含物品分类、彩色积木排列、记忆逻辑功能训练、数字运动、解决问题等。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FMA、MBI评分,以及临床疗效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 23.0统计学软件,经Epidata数据处理,分析所用全部数据,0.05为检验标准,组间对比选择t进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相较于对照组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5例(97.2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n(%)]

2.2 对比两组FMA和MBI评分

两组治疗前的FMA和MB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较高,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被称为是脑中风,高致残、死亡和发病率是此病的特点。我国每年大概有200万人新发卒中,其中因肢体功能障碍难以独立生活的70%~80%。肌力、肌张、关节活动度的改变,均是引起功能障碍的原因,当前尚无有效治疗方式,会在患病之后很多患者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包含语言功能障碍、偏瘫、语言等,给社会和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负担[2]。经药物治疗结合康复训练,可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运动功能障碍。此次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26例(72.22%),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35例(97.22%),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的FMA和MB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经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较高。

综上所述,针对脑卒中患者,采用运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取得极佳的治疗效果,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功能障碍康复训练康复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机制研究进展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继发吸入性肺炎的危险因素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