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患者院前急救的护理

2020-06-02 04:35张秀为
关键词:心梗死亡率组间

张秀为

(盐城市急救医疗中心,江苏 盐城 224005)

急性心梗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心内科急症,主要由冠状动脉狭窄或者粥样硬化所引发,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前区突发压榨性疼痛,如果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极易引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1]。本文旨在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梗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具体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在本中心接受治疗的39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或者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45~75岁,平均(61.05±7.83)岁。按照是否进行院前急救分为两组,研究组有20例患者,比较组有19例患者,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比较组患者未进行院前急救护理,直接到医院进行就诊。研究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护理,主要内容如下。

(1)急救准备:120急救中心护理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应结合对患者的病情描述,立即准备好相关急救物品,尽快出车。同时告知在场人员必要的注意事项以及急救知识,叮嘱其避免搬动患者,并尽量稳定患者的情绪。

(2)现场护理:在到达现场后,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调整到平卧体位,同时注意不要剧烈移动其身体,给予患者吸氧,控制好吸氧浓度,并严密监测其心率、呼吸、脉搏以及血压情况。对于意识清醒的患者,应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指导,注意语气温和、亲切,以减轻其心理压力[2]。帮助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并妥善固定,避免转运过程中出现静脉留置针脱落的现象。对于需要应用镇痛药物的患者,在用药后应严密监测其各项生命体征。

(3)转运护理:现场急救完成后,应选用合适的搬运方式,立即对患者进行转运,过程中持续进行心电监护,并注意保持静脉通路以及氧气管的畅通。同时护理人员也应立即和急救中心医师取得联系,详细描述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使急救中心能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抢救时间。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住院时长,详细记录救治期间两组患者发生左心衰、心源性休克以及恶性心律失常的人数,计算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19.0工具数据统计,x2和t为检验值,P<0.05说明两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研究组的住院时长为(7.94±3.28)d,比较组为(1 8.33±7.4 8)d,组间有统计学意义(t=5.668,P=0.000)。

(2)研究组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比较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n(%)]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也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急性心梗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如果在24h内未进行有效救治,患者的死亡率将高达33%以上,因此早发现、早诊治对于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3]。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提高急救成功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专业的院前急救护理不仅能为患者的安全转运提供保障,同时能为急性心梗患者的抢救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本次研究结果也表明,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的研究组,其患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比较组,且住院时长显著短于比较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梗患者实施专业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患者死亡率,同时能有效缩短住院时长,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猜你喜欢
心梗死亡率组间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有些咽痛是心梗信号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局部血流及微炎症反应的影响观察
心梗猛于虎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诱发“心梗”的10个危险行为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