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新生儿遗传性耳聋基因突变1781例分析

2020-06-02 08:54鲍幼维潘小莉潘澍青潘婕文李海波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0年5期
关键词:突变率杂合耳聋

鲍幼维,潘小莉,潘澍青,潘婕文,李海波

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出生缺陷综合防治重点实验室,浙江宁波市315012

先天性耳聋是高发的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我国听力残疾人2780 万,约占残疾人总数的33.5%[1]。每年约有3.5 万例先天性耳聋患儿出生[2-3],其中遗传因素约占60%左右[4-7]。中国人群中常见的耳聋基因为GJB2、GJB3、mtDNA 和SLC26A4[1,8]。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发现听力学筛查难以发现的迟发型耳聋、药物敏感性耳聋和渐进性耳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9 年1 月至9 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1781 例,其中男性937 例,女性844 例。家长自愿接受耳聋基因筛查,告知风险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新生儿出生后3~7 d,由专业人员按要求采集足跟血,制成干血片标本,晾干后2~8 ℃冷藏保存。按规定送至杭州甄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检测。

采用Blood DNA mini kit(QIAGEN 公司)提取干血斑中基因组DNA,Qubit dsDNA HS Assay Kit(INVITROGEN 公司)测定浓度,-20 ℃保存。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SAGENA BIOSCIENCE 公司)进行检测,使用配套软件TYPER 4.0 进行分析。共包括4个耳聋基因,22个突变位点。见表1。

对所有耳聋基因检测阳性的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对其父母进行遗传咨询。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 进行描述性分析。计数资料以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耳聋基因携带率

共有104 例检出耳聋基因突变位点,总突变率5.84% (104/1781)。其中男性突变率6.30% (59/937),女性突变率5.33% (45/844),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χ2=0.752,P=0.386)。

2.2 突变位点

在耳聋基因携带者中,各基因突变频率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χ2=87.692,P<0.001),两两比较,GJB2>SLC26A4>GJB3=mtDNA。

GJB2基因突变频率最高的3 个位点分别为GJB2基因235delC 杂合突变(突变率2.53%)、SLC26A4基因919-2A>G 杂合突变(突变率0.95%)、GJB2基因299-300delAT 杂合突变(突变率0.56%)。未检出纯合突变和复合杂合突变。见表1。

表1 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情况

3 讨论

自王秋菊等[9]提出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基础上增加耳聋基因筛查,国内学者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越来越关注。耳聋基因筛查可以弥补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不足,对携带耳聋突变位点的高危儿可以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从而避免发病以及因聋致哑;还可以对其父母进行再生育指导,并对携带者的婚配、生育进行遗传咨询。

由于遗传性耳聋基因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不同地区和人群基因突变位点和突变频率有一定差异。本研究总突变率为5.84%,与王敏等[10]报道的杭州(5.79%)和杨晶群等[11]报道绍兴(5.42%)耳聋基因突变率一致;但是高于全国平均突变水平(4.39%)[12]。

我国约50%遗传性耳聋由GJB2基因突变所致[13]。GJB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14],正常人携带率2%~3%[15],主要编码Cx26 蛋白[16]。基因突变后产生无功能Cx26 蛋白,导致耳蜗毛细胞钾离子循环障碍,引起Corti 器钾中毒,从而引起听力异常。大部分患儿通过植入人工耳蜗可恢复听力[17-18]。由于GJB2基因突变引起的听力下降个体差异大,对于携带者要做好定期检测、随访工作[19]。本研究共检出GJB2基因突变59例,均为杂合突变,突变率高于文献报道[15,20-21]。

GJB3是由夏家辉等[22]首先克隆的耳聋基因,编码Cx31 蛋白,与Cx26 蛋白、Cx30 蛋白协同,维持耳蜗电解质内稳态;基因突变主要引起高频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23]。GJB3基因的杂合突变可以隐性方式存在,也可以表现出听力受损:患儿出生时往往听力正常,但是到青壮年时期听力有不同程度下降[24]。本研究共检出GJB3基因突变10 例,均为杂合突变,携带率较低。

mtDNA 基因突变为母系遗传,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造成听力障碍[25]。对携带有该基因突变的新生儿要禁用耳毒性药物。该基因筛查对母系所有亲属也有指导作用。父亲也有较低概率(1/5000)将mtDNA基因传给子代[26]。所以该基因携带者如果母亲未发现突变位点,应考虑是否为父亲遗传。本研究共检出mtDNA基因突变7例,均为杂合突变。

SLC26A4基因的不同突变类型都可引起前庭水管扩大[27],发生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可伴有耳鸣和眩晕。其基因突变频率仅次于GJB2基因。正常人群携带率1%~2%[15,19,28],在剧烈撞击、感冒或发烧等诱因作用下,可引起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29]。携带该基因突变的新生儿要避免外力撞击,避免“一巴掌至聋”的悲剧发生。本研究共检出SLC26A4 基因突变28 例,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9,28,30],均为杂合突变。

90%~95%耳聋患儿出生在听力正常家庭中[31]。宁波地区是耳聋基因突变高发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联合耳聋基因筛查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筛查模式。

猜你喜欢
突变率杂合耳聋
乳腺韧带样纤维瘤病CTNNB1基因突变率较低而APC基因突变率较高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统不育系材料选育中常见的育性分离及基因型判断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南宁市1 027例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E19-Del、L858R突变临床特征分析
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热点突变的ARMS-LNA-qPCR检测方法建立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文化趋同下的翻译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