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者评价下的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光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主馆为例

2020-06-03 01:24张欣钰周萃洋周玉娟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均匀度照度书架

张欣钰,周萃洋,周玉娟

(华中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武汉 43007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规模也快速扩大。阅览空间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光环境设计也是室内设计的重点,直接影响着师生读者开展阅读学习的效率与舒适度。阅览空间室内光环境设计包含自然光环境设计与人工照明设计两方面,文章以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主馆为例,主要研究分析阅览空间人工照明环境设计。通过调研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现状的评价与建议,分析总结出照明环境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优化设计策略,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对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照明环境设计优化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的照明需求

阅览空间是师生读者在图书馆内开展阅读与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不同于图书馆中其他功能区,师生读者在阅览空间中用眼时间较长。为了保护读者视力健康和提升学习工作效率,对阅览空间室内光环境质量的要求很高,应采取针对性照明设计来满足读者正常开展阅览及学习活动的需求。选择光源时,应选取发光稳定、显色性好且不易产生闪频现象的光源,营造一个明亮舒适的阅览环境。在灯具布置上,需要满足基本的照度要求,确保无阴影区域,提高照度均匀度来缓解师生读者的视觉疲劳。

二、图书馆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现状

(一)研究对象概况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主馆阅览空间室内照明环境,研究范围是主馆三楼南面的中文自科图书借阅室。图书馆一般开放时间为8∶00—22∶00,故调研时间段为夜间馆内人工照明正常开启使用至闭馆关闭,避免自然采光对调研结果的影响。

> 图1 阅览空间照明现状

> 图2 藏书区照明环境

> 图3 阅览区照度实测值

阅览室采用开架阅览布局,靠建筑南侧布置阅览桌椅,北侧布置开架式书库。书架与阅览桌成列平行排布,这种排布方式是开架阅览空间最为常用的一种布局形式,交通流线清晰,读者受干扰较少。经过实际测量统计,此阅览空间东西长39.5m,南北长16m,室内净高3.7m,阅览区照明面积为197.5m2。

(二)照明环境现状分析

根据现场调研发现,阅览空间采取了一般照明的形式。其中阅览自习区吊顶采用均匀镶嵌格栅灯盘,光源选用的是直管荧光灯,每2根灯管为一组成列布置,光色为白色。照明高度为2.7米,局部存在光线过暗与过亮的情况,整体视觉上给人整洁明亮的感觉(图1)。藏书区光源采取U型节能灯,成点状排布,由于灯具点位与书架位置未能对应而存在局部阴影区域,致使不同书架的垂直面照度相差较大。(图2)

(三)工作面照度统计分析

根据室内照明测量方法,此次对阅览区工作面照度采样,一共设置了60处测试点,测试点水平面距离地面为0.75米,与阅览桌水平面高度相同。经过实际测量统计(图3),阅览区平均照度为187lx;最小照度为100lx;最大照度为405lx;照度均匀度为0.53。根据测量数据来看,整体照明质量不够理想。由于阅览区光源采用较为集中的荧光灯格栅灯盘,因此在测量时可以发现灯下的照度值与灯间照度相差较大,照度均匀度比较一般。

三、阅览空间照明环境问卷调查

(一)主观问卷设计

为了切实了解读者对图书馆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的主观评价与优化建议,此次主观问卷设计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图4)、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的满意情况(图5)、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优化的建议(图6)这三个方面内容。

(二)调研读者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给图书馆阅览空间的读者,收回196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为194份。经过整理,调研读者基本信息如下:

1.在性别分布上,男性读者有118人,占60.8%;女性读者有76人,占39.2%,与学校男女比例接近。

2.在年龄分布上,18岁以下有4人,18~29岁有184人,30~39有6人,由此可见,此次调研的年龄段主要分布在18~29岁之间,占比为94.8%。

3.在读者文化程度方面,本科与硕士居多,分别有116人和72人,占调研人数的60%和37.1%,博士生有6人,占3.1%。

4.在读者视力情况方面,视力健康的读者有16人,占8.2%;600度以内轻度近视的人数为130人,占67%;600度以上重度近视有48人,占24.7%。可见读者的近视比例近91.7%。光环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读者的视力健康,同时读者对于此次调研的反馈是非常积极的,说明读者需要一个更加健康舒适的照明环境。

5.在调查读者对图书馆阅览空间的使用方面,停留时间为5—8小时的人数最多,有122人,占62.9%;停留时间为2~4小时的人数为50人,占25.8%;停留时间在8小时以上的人数为22人,占11.3%。由此可见,大部分读者在阅览空间中停留的时间都在5小时以上,说明读者对阅览空间的使用需求是非常高的。

(三)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满意度分析

根据有效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统计显示,对当前阅览空间照明环境感到“非常满意”与“满意”的读者有112人,占57.7%;持“无所谓”态度的有20人,占10.3%;认为“不满意”的读者有62人,占32%。由此可见,对于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现状持满意态度的读者占多数,有三成的读者持不满意意见,其中硕士研究生对照明环境不满意的比例大于满意人数的比例,本科生有一半以上读者持满意态度。可以说明随着读者文化水平的提高,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同时也反映阅览空间照明环境存在客观问题,需要通过优化设计来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加舒适健康的照明环境。

根据所有持“不满意”态度的读者反馈的信息显示,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三点:(1)阅览空间室内光线分布不均匀,部分空间如靠窗位置、书桌边角位置光线过暗,不利于阅读学习。(2)整体光环境较暗,存在眩光现象,背光产生阴影,影响阅读舒适度。(3)书架区存在照明过暗或无光情况,不方便阅览。

关于改善照明环境对提升读者阅读舒适度的问题上,82.4%读者认为改善照明环境能够明显提升阅读舒适度,只有3.1%的读者认为不太明显。由此可见,适宜的照明环境影响着读者阅览学习的效果,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的设计营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的优化建议

通过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中有待优化的因素调查显示,占56.7%的读者认为阅览空间中“照度均匀度”需要优化;25.8%读者认为“灯具布置方式”需要改进;22.7%读者认为“书架布置方式”需要调整;20%读者认为“灯具种类”存在问题;11%读者认为灯光颜色影响阅读舒适度。可以看出读者对于提升阅览空间室内照度均匀度的需求最高。

对于读者是否需要可调节亮度的台灯来提升阅读舒适度的问题上,选择“一定需要”与“可能需要”的读者有120人,占61.9%;明确选择“不需要”的有46人,占23.7%;选择“无所谓”的同学有28人,占14.4%。可见大部分同学认为需要增设桌面可调节亮度的灯具,有助于提升阅读舒适度。

对调查问卷反馈的建议部分进行统计,共有58名读者提出了优化建议,占调研人数的30%,可以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

> 图4 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 图5 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的评价

> 图6 读者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优化的建议

1.读者认为阅览空间室内光线分布不均匀,存在局部过暗的情况,需要改善照明方式、灯具种类、桌椅书架的布置方式等方面,提高照度均匀度以提升室内照明环境的质量。

2.藏书区照明不足,影响学生阅览。应增加光源数量或调整书架布置的间距,方便读者阅览。

3.根据阅览空间室内的光照情况,实时灵活调节灯光亮度,在桌面增设可调节亮度的台灯,时刻满足读者阅读学习的照明需求。

四、阅览空间照明环境优化设计策略

通过对阅览空间照明环境调研及对工作面水平照度的测试,结合读者对阅览室照明环境现状的评价与建议,可以总结出以下三条优化设计策略。

(一)根据各区域功能采取分区照明

阅览空间的照明环境优化设计首先需要满足读者开展阅读学习的基本视觉要求,同时需要考虑到各功能区域的照明灯具的选用与布置、能源的利用效率等多方面因素。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可知,室内照度均匀度较低,部分空间存在阴影区域,所以可采取分区照明的形式。根据阅览空间各区域功能可分为作业面、作业面临近区域和背景区域,需要根据各区域的功能特点采取对应的照明设计来提高室内光环境质量。阅览空间的主要作业面是桌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至400~500lx,有利于提高相互作业面的照度均匀度,缓解读者的视觉疲劳;作业面邻近区域即阅览自习区与书架区之间的空间,由于书架区照度要求较低,可适当将作业面邻近区域照度降低至200~250lx之间作为过渡空间,有利于缩短读者视觉明暗适应的过程;背景区域即除阅览功能之外的空间,对于照度要求不高,可适当降低至100lx左右以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

(二)加强灯光的引导与装饰功能

随着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观念的更新进步,照明设计在图书馆及室内空间环境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当前图书馆阅览空间的照明设计仍停留在满足读者阅读的照明需求层面,缺少对气氛意境的烘托以增强室内空间环境的美感与舒适感。需要合理利用光的特性与表现手法来改善照明环境,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与环境氛围,增强阅览空间对读者的亲和力与吸引力。针对藏书区照度不足与照度均匀度较低的情况,可在书架顶部或底部设计内置暗槽Led灯带,对书柜柜头书籍的分类号大类字体设计为柔和的发光字体,可以帮助读者更快找到目标书籍,有效提升藏书区的照明环境质量。通过阅览空间中走道的地面灯光来指引阅览桌与书架的具体方向和位置,或利用墙立面设计灯光造型形成灯光的引导功能,有利于明确阅览空间室内动线,也可丰富室内照明环境效果。

(三)采取智能化照明策略提升光环境的舒适度

目前,阅览空间在开馆时间内采取的是传统人工方式控制灯具,为了避免自然光照度不足而影响到读者阅读学习,往往在开馆期间内全部开灯。根据调研结果显示,读者往往倾向于在自然光环境下开展阅读活动,视觉上不容易感到疲劳。随着智慧感测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图书馆阅览室照明可以根据自然光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灵活照明。利用光感智能系统对阅览区室内的自然光进行实时监控感测,当进入傍晚或阴天,射入室内的光线过少而导致室内光环境过暗的情况下,智能启动人工照明光源进行补光,通过智慧照明技术手段保证室内照度处于一定的稳定值范围内,有利于提高读者阅读时的舒适度,提升阅览空间的照明环境质量。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师生读者对图书馆阅览空间照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室内光环境设计需求从满足单纯的基础照明功能逐渐转变为满足人对室内视觉效果及心理上的需求,以往传统的功能性照明设计思路与表现形式已无法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要。因此,针对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室内光环境设计,在设计之初就应重视光元素在阅览空间室内设计中的作用,综合考虑光与室内各设计要素的融合以及未来短时间的发展更新的需要,通过合理、审美、科学的光环境设计来营造舒适轻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师生读者的视觉体验与心理感受,给师生读者的学习带来更高的效率。■

猜你喜欢
均匀度照度书架
均匀度控制不佳可致肉种鸡晚产
大型LED方形阵列的照度均匀性
洛伦兹力磁轴承磁密均匀度设计与分析
体育建筑照明设计中垂直照度问题的研究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创维林那敏片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
复方丹参片中冰片的含量均匀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