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的家居产品设计研究

2020-06-03 01:24赵平平许晓云赵璇付茜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蒙古人蒙古族家居

赵平平,许晓云,赵璇,付茜

(河北工业大学,天津 300401)

文化的核心信息在于历史传统,其本身有明确价值观与结构分类。居住文化展示了与蒙古族日常生活相关的风土人情,是其民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独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值得我们深入挖掘研究。家居产品与人们的居住生活有紧密的关联性,与居住文化有较高的契合关系。从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着手,提升家居产品设计的文化内涵,能更好地契合家居产品设计主题,对于传承与发展蒙古族文化也有重要的意义。

一、蒙古族居住文化内涵及分类方式

(一)蒙古族居住文化的内涵

蒙古族居住文化是其文化及民族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包括住宅及其在住宅内体现文化的居住活动和意识观念。

蒙古族居住文化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独特的对美的表现形式充满了张力及对生活的热情。居住文化中还承载着实用价值。由于游牧民族的生活性质决定了要随自然条件变化而迁徙,所以他们的物件都是适应其生存条件的。如蒙古包,整体为木架构,外面附以毡布并用绳固定。根据天气变化可以随意加减毛毡的数量来调节室内温度。为了方便搬运,一般蒙古包是可以随时拆卸搭盖的。蒙古包及内部布局见图1。

(二)居住文化特征的分类方式

从文化自身的逻辑结构视角来看,通常将文化划分为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基于此划分方式,结合蒙古族居住文化的民族独特性,将蒙古族居住文化的特征从物态、空间布局与行为、心态特征三方面进行划分。本文中居住文化下的物态特征是指居住空间及其载体下可感知的有形的物质实体,包括建筑、家具、器皿等一系列有形的物质文化。空间布局与行为特征是指建造者对居住空间的布局规划,以及在此空间中的居住行为活动。心态特征,是指在居住空间中产生的特有的审美观,居住观。

二、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的层次结构分析及其体现的文化性

(一)物态特征体现的文化性

1.形态体现的文化性。蒙古族对形态的选择依赖于对事物的普遍形态认知程度。例如,蒙古族对于圆十分崇尚,并很早就有天似穹庐的哲学观念,因此他们给自己设计的房屋是圆柱加圆拱形。这种形状组合不但能减少风阻防止雨雪堆积,还能体现他们居于苍穹下的文化内涵。再如,牲畜的形状在其民族物件中出现得十分普遍,它们是蒙古族居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存要素,也是蒙古人亲密的伙伴。因此他们仿照马的形态制作了马头琴,使用羊角形状制成盛饮器具。如今其民族形态独特的表现形式已经变成蒙古族文化标识。

> 图1 蒙古包外观及剖面图 摘自《蒙古族传统文化图鉴》

> 图2 居住空间木架构展示

> 图3 蒙古族常用装饰纹样 摘自《蒙古族图案》

> 图4 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脉络分析图

2.结构体现的文化性。与其他民族建筑的稳定性不同,蒙古族为方便放牧,需要根据周围环境随时调整居住位置。因此其建筑结构也多灵活便携。蒙古包整体结构为木架构,由哈那(围壁)、乌尼(椽子)、陶脑(天窗)和门构成(图2)。屋身为圆柱形,整体成围合封闭状,内有柳条交叉编成的菱形网眼内壁。通过调整内壁的疏密可以改变室内空间的体积,搬家时还可以收起做勒勒车的车板。整体结构十分有特色,且有易拆解易组装的特点。体现了蒙古族结构精巧、拆装灵活的设计文化理念。

3.纹样体现的文化性。蒙古族装饰纹样是蒙古人与外界思想交流的视觉符号,集中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意趣,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装饰纹样的使用贯穿蒙古人的饮食起居,每一个纹样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如犄纹,状如牛角,据《山海经》记载炎帝就为牛首人身,因此犄纹又有祖先崇拜之意,用在日常生活中,则有五畜兴旺之意。云纹状如牛鼻,有鼻祖、开端之意。盘肠纹形似交缠的蛇,有繁衍、子孙兴旺之意。(图3)

4.色彩体现的文化性。蒙古族文化沉淀决定了对特定色彩的选择和偏爱程度,更是体现了其民族心理和其价值判断。蒙古族最喜欢的颜色有:(1)白色:蒙古族认为白色为纯洁的颜色,白云、羊群、乳汁等纯净的物质均为白色。蒙古族人常用白色表达圣洁、祥瑞和初端的含义。(2)蓝色:在蒙古人的认知中,蓝色代表天穹,有着永久、坚定之意。(3)红色:红色是火焰的颜色,象征着生命的活力。蒙古族喜欢用红色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认为红色使人心情愉悦,代表着幸福、凯旋、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无间。

5.材质体现的文化性。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材料均取之于自然,体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1)毛毡是蒙古族人居住生活的必需品,是由羊毛或其他动物毛发经湿热挤压而成的块片材料。因其十分坚固且防水隔风,因此在生活中被广泛使用。(2)皮革的使用贯穿蒙古族人的衣食住行。蒙古人皮具产品制作精良,衣物、靴子、帽子甚至水酒囊等均可由皮革制成。其特性隔水防风,是蒙古族人经久喜爱的材料。(3)木材: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遵循就地取材的原则,很多生产生活用具都是木制品,如家具、劳动用具等。

(二)空间功能及其行为特征体现的文化性

1.空间规划。蒙古包空间规划十分讲究,中心为火炉,象征着家族兴旺和生命的源头。蒙古族坐卧有序,饮食起居都有特定的讲究。西北方为供奉神像的地方,东北方则是主人的起居之地。其坐位也有一定的次序。蒙古人认为西方是尊贵的方位,因此,长者与客人的位置在西方。体现出蒙古族人对空间规划的独到见解。

2.待客行为。蒙古族待客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因为游牧民族地广人稀,很少遇到生人,因此客人的到来在蒙古人看来十分珍贵。成吉思汗曾立下规定,路人过蒙古族包可与主人共同用餐,主人需热情招待,否则即为失礼,可见蒙古人的热情好客根植于深厚的历史传统中。

3.饮食行为。奶制品和肉类构成了蒙古族人的日常饮食。他们就餐时常席地而坐并常使用刀具来辅助吃饭,在有客到来时会高歌祝酒,起舞助兴。这样的就餐方式代代相传,维系了蒙古族人之间的情感,拉近了与家人、朋友的距离。

4.休闲行为。蒙古人在非放牧时间,常在蒙古包中用一些休闲行为打发时光。或家人一起听长者讲述传统故事;或拉起悠扬的马头琴,纵情歌唱;或与好友把酒言欢,体现了人与人间的亲热关系以及开朗好动的民族性格。

蒙古族利用最少的空间满足了基本的居住功能。其布局体现了空间的融合和功能重叠。这种空间集约的观念在今天来说也有借鉴和指导意义。而其独特的起居、待客、饮食、娱乐行为由人相习,经代相传,至今仍是识别蒙古族特征的重要标志。在此层次中,需要我们将蒙古族的空间布局及礼俗行为进行延续来体会祖祖辈辈的智慧与情怀。

(三)心态特征体现的文化性

1.天人合一的居住观:天人合一的居住观深深影响着蒙古人。这一点在蒙古族建筑中有明显的体现,蒙古人早期朴素的世界观认为天如苍穹,于是他们仿照蓝天的形态建造房屋,起名穹庐,正是想与天沟通接近的表现。具体到日常居住生活中,他们感谢大自然的馈赠,生活中多使用木材及动物皮毛这样的天然材料建造房屋打造家具制作地毯毛毡衣服,十分注重与自然相统一协调。

2.质朴优雅的审美观:蒙古人用质朴优雅的艺术形式抒发着他们的情感。其典型特征有:(1)自然之美:蒙古人认为万物皆有其灵性。因此他们以自然为美,在住房、家具、地毯、衣服上纹以色彩鲜艳形态夸张的自然及畜牧纹样。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用具也多使用自然材料;(2)节奏与韵律之美:他们的住房外部巧妙留白,只有少量的彩色纹样装饰,与白云、羊群相互呼应;而内部彩绘遍及,色彩艳丽,节奏感强烈,与外部形成鲜明的对比 。

3.向往吉祥的心态观:游牧民族的生活质量几乎完全依赖于自然气候。草原上的绿草期十分短暂,在大部分时间里蒙古人都要依靠储备来生活,还要防止自然灾害等不定因素。因此,让美好长久保持成了蒙古民族的期待,使蒙古族人形成了向往吉祥的乐观心态。

蒙古族心态特征体现出了其对自然的崇拜,对环境的爱护,对物质的珍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生态的观念和乐观向往美好的精神追求能够指导现代设计,体现民族特色,充实内在情感。因此在设计中,要秉承天人合一的生态设计理念,设计符合地域审美样式的,能传承蒙古人生活态度的产品。

> 图5 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与家居产品要素关系图

> 图6 灯具设计

> 图7 客厅家居产品设计

> 图8 摇椅设计

上文对蒙古族居住文化进行了物态、空间布局与行为以及心态特征的结构层次划分,分别分析其内涵以及呈现形式的文化性。根据其不同内涵归纳出相应的文化传承方法。其文化层次结构及相关脉络梳理见图4。

三、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与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

居住文化承袭着蒙古族儿女共同的情感,具有鲜明的识别性,是本民族人独有的回忆。将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引入家居产品设计中,使产品具有民族情感,有利于建立起使用者与产品的长期纽带。

(一)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与产品设计要素的关联性

家居产品是指在家庭居住空间内一切与生活相关的物品。按其空间功能的不同可将家居产品分为卧室、客厅、厨卫等不同主题空间的产品。此类产品不但具有使用价值,还能在使用过程中体现用户独特的记忆与情感。与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的结构性类似,家居产品也有其层次结构,在这里将家居产品结构分为表层、中层和深层。(图5)

家居产品的表层即产品的形态、结构、纹样、色彩以及材质这一类肉眼可见的设计要素组成,与蒙古族居住文化物态特征表现形式对应。将不同的外在表现特征体现的文化性合理移植到产品的造型要素中,使产品的造型更具文化内涵。

家居产品的中层结构包含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环境和使用功能,对应居住文化的空间布局与行为特征层。居住生活中离不开对器具的使用,居住行为与器具的交互体现出了独特的居住文化。因此可以通过特定使用环境、特定产品功能,以及民族独有的使用方式要素的转移,给家居产品以民族文化特性。

家居产品设计的深层涉及产品的设计理念、审美形式以及人们对生活的态度,与心态文化产生对应关系。将蒙古族特有的居住观、审美特点以及美好心态,与家居产品深层要素结合,通过使用家居产品,调动蒙古人特有的民族情结,使民族文化传承于无形。

(二)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与家居产品契合关系

1.物态特征的文化性与家居产品造型契合

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将形态、结构、纹样、色彩和材质代表的文化内涵与相关家居产品结合,使传统文化在现代家居设计中有相应的传承。例如,盘肠纹有繁衍、子孙兴旺之意,蓝色象征永恒与忠贞,适合用在卧室家居中;犄纹有兴旺发达之意,红色象征愉快与亲热,放在客厅家居中,更能体现蒙古人热情好客的待客之道。

将蒙古物态特征的结构元素用在产品设计中,充分发挥其结构灵巧,拆装方便的特性,如折叠家具、便携家具。现代伸缩书架设计就很好的体现了自由灵活的架构,可根据需求调整书架的大小,尽量节省空间。

将蒙古族居住生活中的典型形态、材质等元素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可以为家居产品注入新活力与内涵。图6是为卧室设计的灯具,笔者提取并简化了蒙古包顶部结构,采用柔软的毛毡和天然的木材。灯罩部分为白色,顶部有皮质把手可供随时移动。整体造型休闲舒适,契合卧室家居的主题。

2.空间布局及行为特征的文化性与家居产品功用契合

将空间规划与行为特征延续到家居产品中,在于两方面,一是通过借鉴其空间布局将传统空间集约观植入家居产品设计中,另一方面通过对居住习俗文化的分析探讨其主题家居产品的功用。

将空间集约观用在产品设计中,应通过增加家居产品的功能性达到一物多用的目的,减少空间的浪费。现代多功能家居设计,在有限空间内可实现待客、休息、工作等多重功能,使空间更具有秩序性。

将蒙古族行为文化特征用在家居产品设计中,在于蒙古族居住生活中民俗的行为的延续,通过家居产品的使用方式、使用环境的塑造延续民俗文化。以客厅家居为例,图7为笔者设计的符合蒙古族居住行为的客厅家居产品,使用户在使用产品时能体验先辈席地而坐热情招待客人的场景,感受传统文化氛围。

3.心态特征的文化性与家居产品情感契合

将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融入家居产品设计中,可借鉴生态设计原则。可通过产品功能的合并使一物多用,减少材料不必要的消耗。通过产品零部件的可回收和再利用来表达蒙古族对物质的珍惜,对环境的爱护之情。

质朴优雅的审美特点和向往吉祥美好的乐观心态表现在家居产品设计中,要将其传承的设计要素融入设计中从而引起用户情感共鸣。如图8笔者设计的摇椅,以马文化为原型,通过形态、色彩、材质、结构等要素使用户在感官上产生熟悉的民族情感,在使用摇椅的过程中感受马背上民族熟悉的生活方式,从而传递蒙古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结语

蒙古族居住文化不但展示了蒙古族人的物质成就,还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精神追求,具有极高的传承价值。通过研究蒙古族居住文化特征与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将蒙古族居住文化系统合理移植到家居产品设计中,为今后蒙古族居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奠定基础。研究得出,蒙古族居住文化与家居产品设计的结合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也为其在产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

猜你喜欢
蒙古人蒙古族家居
打造日常家居“氛围感”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台北家居
蒙古人为何打不过清军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论明代在中原的蒙古人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九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名单
《数码家居》2009年下半年推荐榜
一样的家居 不一样的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