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袖和服发展与日本手工艺传承

2020-06-03 01:24刘丽娴王明坤尤嘉明邵靖涵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20年5期
关键词:和服江户面料

刘丽娴,王明坤,尤嘉明,邵靖涵

(1.浙江理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杭州 310018;2.浙江理工大学 服装学院,杭州 310018;3.浙江理工大学 浙江省丝绸与时尚文化研究中心,杭州 310018)

引言

2018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的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习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文化交流与互鉴的讲话更加启发我们关于传统手工艺当代传承的思考,也引发我们回溯历史上手工艺交流与互鉴情况,并通过比对启发当下。

与我国一海之隔的日本,其传统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而步入近现代,日本社会却是更早地关注到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应用等问题。基于日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各大服装品牌呈现了数不胜数的具有传统文化与潮流文化相交融特点的产品。基于中国的本土手工艺品牌面对的问题,研究日本传统文化活化发展历程具有参考价值。

一、小袖和服发展历程

公元6至9世纪,中日两国间频繁开展了外交活动和文化交流,日本从中国学习了礼仪制度,圣德太子在奈良时代实行“冠位十二阶”制度,上至亲王,下至平民,服装种类、颜色以及配件都有规范,在这个时期服装色彩较简单。

到了平安时代,极具日本独创服饰文化特征的“叠穿”在这个时期逐渐成型,“小袖和服”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它在当时有两个作用:一是作为贴身衣物穿着;二是作为武家女性的日常着装。

进入镰仓时期后,时局动荡,武士阶层开始掌控权力,随之成为主流服装的正是小袖和服。平安时代的小袖和服从最开始的素色配以装饰性的花纹,发展到镰仓时代后辅以家纹成为武士阶层,即社会资源支配者的象征。小袖和服的袖口相较平安时代作为内衣穿着时宽松许多。由于西方大航海时代,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与日本发展贸易,印花布、天鹅绒、素花缎等各种西洋面料渐渐在日本的市场上出现,为和服面料的多元化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时至室町时代后半期,小袖和服在全国普及,服装变得更为实用。从贵族阶层开始流行内带外系,这种流行自上而下地影响到了市民阶层,从而产生了许多的腰带种类、花样。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小袖和服变得更符合它的名字了——袖口变小、袖长缩短。

> 图1 自平安时代起至江户时代的小袖和服变迁

> 图2 加贺友禅

> 图3 京友禅

> 图4 江户小纹的三种基本花纹

经过战国时代的长期战乱,迎来了和平的安土桃山时代。这个时期市民阶层地位上升,小袖和服成为了人手一件的标准服装,不论男女,不分职业,人们全都穿着小袖。在安土桃山时代这三十余年中,小袖和服样式结构、图案纹样与色彩已经发展出了千变万化的风格样式。这个时期的小袖和服有三个特点:1.全民普及;2.作为社会阶层与身份的象征;3.开始与西方文化有所交融。

在江户时代初期,平民经济实力越来越好,服装的品质提高了;与之相比,武士阶级常年军需消耗储蓄吃紧,服装越来越朴素。到了江户时代后期,服装被大幅简化,原因有如下:1.日本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直接导致进口丝绸骤减,且国内产能无法满足消费需求,当时的消费者只能使用绉丝等相较真丝低档的材料制成服装。2.再加之1783年开始持续五年的天明大饥荒,平民不再被允许穿着贵重面料制成的服装,小袖和服从面料开始重归朴素。

> 图5 贵女裁缝之图 1887(明治20)年

> 图6 高桥理子与Ibasen合作的折扇

> 图7 三原康裕2013年秋冬使用的细尾织物面料

二、小袖和服传统面料的染织工艺

16世纪40年代起,日本的植棉产业加速发展,并在明治中期发展到了顶峰。在1879年至1880年内务省大臣伊藤博文为扩大国内纺纱能力,采用新政策,即:1.废除棉花的进口税,从中、印、美等国大量购入优质棉花作为原材料;2.实验劳工制度,这也影响到了日本纺织工业化的结构(比如采用日夜轮班制)。

日本本国的植棉产业随着进口政策的放宽逐渐没落。昔日纺棉线织粗布的以家庭为单位工作的女性劳动者们纷纷进工厂当了女工。相比起纺织工业的集约,印染产业更偏向家庭产业,以世代相传的方式保存至今。

本文对“染”“织”分别举出友禅染、江户小纹和西阵织、铭仙进行介绍。

(一)友禅染

友禅染从江户时代被发明到现在,制作工艺经历了许多变化,最先出现的是京都绘扇师宫崎友禅齐创造的手描友禅,他将扇面绘画的技巧运用到丝质面料纹样的绘制中,这种手绘图案的技巧一直流传至今。由于手绘的方式较为奢侈、高端,难以推广。型友禅应运而生,这是一种使用型版填色的印花方式,缩减了友禅染的制作成本。时至现代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印染技术被应用到友禅染的制作中,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节省了工作时间。

友禅染根据发展过程中的地域差别,在纹样和技法上有所差异,可以分为加贺友禅(图2)、京友禅(图3),分别是在金泽、京都发展的。

加贺友禅多为个体画师的艺术创作,而京友禅由于发展较早,大多以老字号店铺的形式传承至今。京都作为日本的文化古都,众多传统文化皆在此发源,友禅染也不例外,因此京友禅也被人们作为最正统的友禅染。

从艺术风格上作区分,从武家文化发展而来的加贺友禅主打写实风格,色彩浓重,优雅奢华;而从公家文化中产生的京友禅则是流畅华丽的意向组合纹样,色调柔和而且没有特定的色调。

(二)江户小纹

江户小纹则与友禅染有较大不同,只有布料和花纹两色。起源于江户时代,由于禁奢令平民不被允许穿着鲜艳、个性、华贵的服饰。于是应运而生了这种远看犹如素色实际上由细碎纹样构成的图案,江户小纹也由此诞生。

江户小纹最初应用在武士服的套装上,织法是色织,用天然染料染成,双面花纹和颜色均不一样,效果十分雅致。越精细的花纹越具有价值,如鲛、角通、行仪(图4),这三种为江户小纹的基本花纹。

(三)西阵织

西阵织是一种非常奢华、高档的提花丝织品,多使用在和服的腰带上,在整套和服中属于点睛的重要位置。织法属于色织,在丝线中加入金线纺织技术和刻丝工艺是西阵织的特色。这种织造技术,对于工匠的熟练度和配合程度都要求极高,所以很难进行批量生产,采用的是种类多、产量少的生产模式。

(四)铭仙

铭仙的制作过程是先把经线染色,再织造出不同的纹路,然后采用刮涂的方法,使面料的图案更为细致。但是由于是先染色后织造的缘故,图案的边缘会有一种粗糙的效果,从而营造出一种模糊美学的氛围。铭仙布料十分致密结实,具有优良的透气性和耐磨性。它起源于江户末期时的日本关东地区,因为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很快在女性的和服上广泛应用了起来。

三、明治维新背景下的小袖和服西化

自明治天皇从德川幕府手上取回大权起,明治维新——一个全面西化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改革运动开始了。在明治时期政府推崇西洋化的影响下,现代和服与洋服存在着诸多交融。小袖和服也产生了许多变化,具体如下:

打破闭关锁国状态的日本,引入了许多新型面料,纺织厂也使用了新型能源,提高了效率。纺纱厂使用水力生产的比例达到了63%,使用蒸汽作业的比例为22.2%,是各类纺织行业中最高的比例。

传统的丝绸类面料所制成的和服生产力快速成型、壮大。顺应全球化市场的发展,许多日本的工厂开始生产绢,随着产量逐步增加,和服面料的种类也愈发丰富。

染色行业向机械化生产转变。因工业化进程的推进,轧花、染色整理行业中使用蒸汽的工厂较多,面料的印染技术大幅提高,使和服面料纹样、种类变得更加丰富,制造效率提高。

由于生产工具进步了,服装的制作方法产生了较大变革。缝纫机最初于1866年被带回日本,并以“洋装化”为契机在日本推广。(图5)和服版型和服装细节由于西洋裁剪技术而改良,变得更为合身。受到洋服发展的影响和服的改良运动也开始了,“简单易着”的概念在战后开始盛行,包括上下分着的“洋服式”和服开始出现。

四、当代转型进程中的重要助力

(一)近现代民间机构对文化活化的贡献

经历了金融泡沫破裂、经济衰退后的日本人对传统文化遗产又开始重新重视起来。许多民间机构针对老龄化社会的现状而打造的许多传统文化俱乐部,不仅确保了一定程度上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更是为扩大消费群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图8 “西阵天空“纺织品雕塑

> 图9 Tabi Sashiko-Folk

> 图10 FBT SASHIKO

>图11 45R毛呢西装

> 图12 Kapital休闲外套

许多民间的非盈利组织(NPO)自发成立保护并推广传统文化。如位于福冈县的“日本着物推进协会”,通过开设和服课堂普及传统文化。金泽市的“日本着物文化振兴会”主要通过收集和服并举办展览、举行和服相关聚会来团结和服爱好者们。

日本传统礼仪教育也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比如“全日本礼仪鉴定协会”,在这个社团里学习,参与者能够获得在社会上被广泛认可的资格证书,从而在就业时可作为一项特长。

京都的和服租赁公司“Wargo”是全日本规模最大的和服租赁企业,从把和服作为与礼服相同定位的视角入手,使用互联网开展租赁业务。同时也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设定了复古、休闲、摩登风格的分类,按照男士、女士、儿童、情侣定制了各类套餐。

知名的和服老店“蝶屋”于2014年推出了“着物项目”的企划,为全球196个国家制作各具国家特色的和服,以此祝贺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

(二)日本政府对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的政策简介

1890年日本政府制定了“帝室技艺员”制度,这是为了帮助杰出艺术家并激励艺术家们创作优秀艺术作品而设立的。为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保护法》于1950年制定,1973年,日本国会通过了“关于设立《保护传统工艺品产业振兴法》的法案”。这一系列政府层面对传统文化的帮扶和保护政策为在现代社会仍旧热爱传统文化并为之奋斗的匠人们指出了一个方向。通过设立节日能够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政府将11月15日作为“和装节”。日本文化厅于1996年7月出台了《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此后,根据该国家战略制定了扶持文化艺术的各项政策措施。

(三)时尚品牌的活化设计与应用

1.高桥理子

当代艺术家高桥理子,作为新一代优秀的和服设计师,通过圆点和线条的设计语言,希望能够使用最小的设计元素来尝试最大的可能性。通过将传统面料图样进行抽象画创作,并以圆点和线条取代原有形状。在表现形式上脱胎换骨,但是从色彩、构图分割、细节处理等方面观察,仍旧保留了大和民族的审美习惯和创作思维。

不仅在和服中引入现代设计,高桥理子还推出了契合现代人审美的,以日本传统材料“和纸”为原材料进行创作的文创类产品。

她所创立的品牌“HIROCOLEDGE”,与超过400年历史的折扇品牌Ibasen合作,推出了一系列现代设计语言和传统文化载体完美契合的纸扇。(图6)

2.细尾织物

细尾株式会社作为一间家族传承的高级工坊,至今已经经历了十二代的变迁。这一间传统企业为顺应时代发展开始向艺术、时尚与室内装饰这三个领域发展。

细尾织物与Louis Vuitton、Christian Dior、Chanel等国际奢侈品牌合作,向他们供应了大量特制的室内装潢面料。

细尾株式会社的面料也在时尚圈中大显身手。日本设计师三原康裕在巴黎男装周的2012秋冬和2013秋冬的发布会上大量使用细尾的面料。(图7)

这个面料老字号常常与一些独特的艺术项目进行合作,与美国艺术家Teresita Fernandez合作制作了一个名为“西阵天空”的独立式的纺织品雕塑。(图8)

3.Visvim、kapital、45R等时尚品牌

Visvim作为一个以手工制鞋成名的品牌,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融合了印第安风格和日式休闲元素的鞋靴。Visvim的Tabi Sashiko-Folk以及FBT SASHIKO鞋身上的刺绣使用了“刺し子”工艺制作,图9中的Tabi Sashiko-Folk在整个鞋面上用“刺し子”工艺编织出细密的纹样,蓝白相间,正好与极具日本传统色彩的分趾鞋搭配,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手作风格和东瀛风格;图10的FBT SASHIKO则是以“刺し子”编织成现代流行的闪电纹,与富含美国西部休闲风格的麂皮无跟软底皮鞋相契合,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Kapital和45R风格相似,都擅长使用拼接、重洗水、二重织等手工工艺,呈现出一种原生态、粗犷的质感。图11的这件毛呢西装使用的就是二重织工艺(二重织工艺是将两块不同面料一起编织,是以增强保暖性和增加布料强度为目的而发明的古代技法),使得这件产品面料挺括,具有一定的厚实感,同时,纹理上具有斜纹布的特征,在色彩上有毛呢的质感,呈现出杂色效果;图12是Kapital的休闲西装外套,将不同质感花纹的古布采用二重织技法进行缝制,呈现出一种厚实的复古风格。

五、总结

从小袖和服于平安时代开始出现在历史上,直至全国普及成为当今世界上所称的“和服”,主要由三次大变革促成了这种变化:织田信长对服饰文化的推动、江户时代发明的友禅染、明治时期引进的化学染料和新型印染技术。作为现代和服的原型被人们加以改良,沿用至今,可以被看作是日本传统服饰中的代表,在日本,甚至亚洲,乃至全球的服装市场以及艺术文化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和服的款式细节进行了西洋化的结合融入了省道使得服装更为优雅合身;生产方式通过科学技术的优化,友禅染等极尽奢华的工艺及优质面料不再是权贵阶级的特权,这些因素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着小袖和服和大和文化在近代向全球展现英姿。面对日渐萎缩的传统服饰品市场和强力的现代服饰竞争冲击,日本选择了将传统服装行业高端化艺术化来对接精品市场;面向大众市场则采取顺应社会背景充实品牌文化。首先获得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感,再将传统服饰的元素以大众所能接受的手法融入现代休闲服饰,从而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具有一定文化底蕴和艺术审美的新式着装风格。中国传统服饰文化与之对比,在丰富程度上远胜和服,风格随历朝历代的变迁而呈现出多样的色彩。目前中华传统服饰文化的接受度以及如何融入现代服饰市场及现代文化的问题上仍旧有许多问题需要思索。■

猜你喜欢
和服江户面料
日本伝統文化が中日の若者への影響――和服を中心に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日本文化的象征:和服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
和服是如何演变的
女装流行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