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情语文”:知识与情感的交融

2020-06-03 04:38陈南新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知情建构鲁迅

陈南新

“知情”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有二:一是指“了解事件的原委情状”,二是“领情”之意。语文学习是与语言文字打交道的过程,是动态的。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不能只死记硬背一些简单的结论。语文学习也是培养感恩情怀和修炼品行的过程,学生需要懂得“领受教师的情意”。因此,“知情”在特定的教学语境中,还可以被定义为“知识和情感”。“知情语文”以培养学生具备“知识和情感”方面的关键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要目标,从而使学生关注语言表达,提高思维品质,丰富感恩情怀,提升审美情趣。

一、培养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

语文知识系统的建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就是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整合。同一个文本,给不同年级的学生阅读,阅读训练的重点有明显不同。于漪老师说:“教师一要研究教材,二要研究学生,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学生思维的时间、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因为语言文字中蕴含的语音感、语义感、语境感不是教师能够全部讲出来的。”“知情语文”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系统的能力,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仅关注“教”的优化,更关注“学”的灵动。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知情语文”力求呈现清晰而不僵化,活泼而不放纵的教学内容。例如,统编教材七(上)第一单元的《雨的四季》一文,作者用独到睿智的观察和美妙自然、脉脉含情的笔触,描述了四季的雨所呈现的不同画面,展示了雨亲切可爱的特点。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并结合他们已经学习了两篇写景散文的情况,笔者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揣摩作者使用的多种写作手法的妙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先让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笔下四季的雨各有怎样的特点;接着,通过找寻各段中四季的雨分别是“怎样的女子”,让学生初步感受四季的雨的不同美感,特别是通过雨与人之间的联想,对四季的雨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春天的雨”这部分文字,通过做批注的方法掌握多感官感受景物,以及多种修辞手法和写作手法所传达出来的美感,感受文字背后温婉细腻的情感;最后,教师完成“由扶到放”的教学动作,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挑选夏秋冬三季雨景中任意一个片段,运用学习到的阅读方法,开展合作学习,做好随文批注。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许多笔者不经意的文字,被学生解读得富有神韵。在文本的细读、品味、拓展中,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思维像五彩缤纷的花儿一样绽放,对文本的理解水到渠成,并在鉴赏过程中有了创造性的发现,既实现了系统的知识建构,又实现了诗意的精神建构。

二、训练学生的思维外化能力

课标指出,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和载体,课堂是展示学生思维的练兵场。在“知情课堂”上,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语言表达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充分展现。

郑逸农老师说:“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深入到课文的语言中去,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很显然,让思维得以显性化的最重要方法是“用语言去表达”,而且这种表达必须是合乎逻辑的有序陈述,而非只言片语式的简单应答。“知情语文”关注课堂对话,极力避免课堂提问的碎片化,因为其必将招致回答的碎片化。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时,笔者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梳理故事情节、揣度主要人物的内心世界后,进行了如下教学:

师:同学们,读完这个故事,你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这种思考和认识的依据是什么?

生:人要诚实。皇帝及其周围的人为了一己私利,都说了假话,这实在是不应该的。

生:人要自信,要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所见,相信自己是聪明的、称职的,第一个说假话的大臣就不会产生,后面的假话也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生:人不能自私和虚荣。想保全自己的职位,或者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是众人上当受骗的根源。

师:不要因为虚荣迷失了自我,要敢于在混沌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同学们,今天我们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但你们有没有想过,在故事的背后还站着一个讲故事的人,他就是安徒生。我们看看安徒生说的话:“我写的童话不仅是给孩子看的,更是给成年人看的。”虽然,安徒生写的是童话,但老少皆宜,因为它不但有趣,还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同学们,读完课文,大家有怎样的思考?

生:我想,我们今天的社会中,还有没有类似的骗子、官员和小孩?肯定是有的。我们每个人都得保持清醒的头脑!

生:我想,要真正改变现实生活中的荒谬、虚假、丑陋等不合理的现象,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基本达成了回答问题、阐述观点要有理有据这一要求,既亮明了观点,又简要阐述了理由,将思维过程很好地进行了“示众”。

“知情语文”是生命与生命的呼应。只有外化思维过程,教师和学生才能发现他人思考中的是非曲直,从而扬长避短。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精心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高频使用“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我是这样思考的”“我的理由是”等话语,诱发学生自证观点的动力,从而达到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并使其显性化的目的。

三、培育学生的感恩情怀表达

“知情语文”叩问课堂的每一个细节,倾听学生的每一个需要,让师生在一次次的生命拔节中收获喜悦和信心。“知情语文”倡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发掘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尤其是感恩情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奋斗的动力。

李镇西老师说:“语文教学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第一位的是真情实感。课堂上没有纯粹的理念,一切细节同时都是理念。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前提。”在立德树人的教育背景下,课堂活动首先是教师的“精神指导”和“人格引领”,其次才是“能力培养”。“知情语文”不放弃任何一个向师生传达情感的机会。例如,在学习《回忆鲁迅先生》一文时,笔者先让学生课外搜索萧红与恩师鲁迅之间的一些平凡而又真挚感人的故事,再来读课文,从而加深情感理解。课堂上,笔者带领学生归纳文中描写的鲁迅先生的工作、生活琐事,让他们从看似平凡、琐碎的事例中,敏感地发现先生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的可爱之处,再联想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长辈的言语举止。这样一来,一个更真实、直观、有趣的鲁迅形象便跃然眼前。接着,笔者带领学生通过品读文章语言,感受鲁迅先生的形象:

师: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先生是一个“勇敢的斗士”,但是本文作者以女性特有的细腻视角,展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形象。大家能否找出一些相应的语句来剖析一下?

生:“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嗽起来。”从这句话中,我读到了鲁迅先生的真诚乐观、平易近人。

生:“‘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头。”在这里,我读到了一个风趣幽默、童心未泯的鲁迅先生。

通过分析,学生对鲁迅先生乐观真诚、平易近人、满怀慈爱、谦逊低调的待人处事风格以及干练敏捷、淡泊名利、认真严谨、战斗不息的工作精神便有了整體的把握。然后,笔者又引领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恩情怀:

师:鲁迅先生说“无情未必真豪杰”。如果你是萧红,请在文章任意一个片段之后,写上一两句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的话,倾诉一下心中的感激之情。

生:先生,谢谢您对我在写作上的悉心指导和在生活上的关怀备至!

生:先生,您给予我温暖和慈爱,就像我的父亲一样!

生:先生,您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我要学习您高贵的品质,以及那平凡中的不平凡之处!

综上所述,“知情语文”力求让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生机与活力,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人文内蕴、精神气息和情感共鸣,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知情语文”还很年轻,还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丰富和完善其理论建构。笔者和所在工作室的成员将不断提高能力,发展技能,让“知情语文”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有效助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

猜你喜欢
知情建构鲁迅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孔乙己
建构游戏玩不够
知情图报
阿迅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