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岁月,女性百年发展路

2020-06-03 08:55
莫愁·智慧女性 2020年4期
关键词:妇女

从文艺复兴之初,伴随封建王权秩序的松动,女性就对自身的存在、价值、意义有了自觉意识。

一个多世纪前的美国,走上街头的女性先行者为自己争取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平等的工作机会与工资、平等的经济保障与生活质量。在1924年的中国,女性先锋何香凝提出“妇女在法律上、经济上、教育上一律平等”的提案获得通过,开启了近代中国妇女在社会各方面平等合法地位的历史进程。

回顾110年的历程,全世界妇女事业的进步发展、千千万万妇女姐妹的个人命运,与时代发展同步。

天下兴亡,女子也有责

1789年10月,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一群巴黎妇女向国民议会要求平等人权,揭开女权运动序幕。

19世纪中叶起,运动中心转向美国。这次运动争论焦点是要求两性平等,强调男女智力、能力无区别。

19世纪70年代初,中国上海租界内的烟馆为招揽顾客,雇佣女堂倌跑堂。1873年3月,政府发布查禁女堂倌告示。女堂倌为全民共诟,却是中国女性首次以自主身份进入社会商业服务行业,成为近代职业妇女的发端。

1872年,华侨商人陈起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缫丝厂,招收女工达六七百人。到1881年,广州附近缫丝厂雇用的绝大多数为女工。1888年前后,上海一些茶栈、丝栈招女工拣茶、选茧,女性做工蔚然成风。此外,棉纺、火柴、造纸、卷烟等行业也开始招收女工。

职业女性真正得到发展,契机还是女子留学、兴女学运动。1896年,第一批归国女留学生康爱德、石美玉在南昌与九江各开了一家医院。留学为女性开辟了一些较高级的需要专门技能的职业,如医生、教师等。戊戌变法前后,兴女学被启蒙思想家提到“强国保种”的高度。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认为当时欧美富强的原因,就是女学盛、女子大量参加劳动,为女性从事社会职业彻底打开观念大门。

1898年7月,《女学报》创刊于上海,这是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份女报。维新派女性在报上主张向各国学习,“女子之学业成就者,为工为商,为医生,为教师”。她们提出“天下兴亡,女子也有责”。

1902年后,中国女子出国留学人数渐增,成为潮流。从1901年至1911年,女留学生在国内外创办女性报刊近310种。办报增加了女性职业范围,让女性承担起男性才能承担的社会责任,并意识到妇女解放必须是妇女自身的解放。这为后来女子参政运动埋下伏笔。

1903年8月金一著的《女界钟》发行,是近代中国第一部论述妇女问题的专著,第一次喊出“女权万岁”。

1907年,德国革命家克拉拉·蔡特金发起第一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大会。她被誉为“国际妇女运动之母”。

1910年,3月8日被定为国际劳动妇女节。正是在工业化的帮助下,女性走出家庭,走进工厂组织起来,并走上街头开始了妇女解放運动。

1912年,孙中山号召“振兴实业”,促成空前的女性实业运动。比如创办女子工艺厂、兴办女子商业、设立女子农业讲习所、兴办女子实业公司等。

1916年,北京中国银行鉴于“女子心思细密”,且不像男子有“派别关系”,率先使用女子司账,传为美谈。女性跻身白领阶层,无疑是对当局反动政策的反抗。

追求独立与自由

1918年6月,《新青年》杂志刊登易卜生作品《娜拉》,女性纷纷呼吁“不能成为男子的玩偶”。鲁迅提出“娜拉出走后应该怎么办”,指出女性只有经济自立,才能完全自由。思想解放,促进了人们对女性经济问题的深入广泛思考。

女权主义的起源,同步欧洲工业革命,随女工出现而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劳动力短缺,欧美女性大批填补空缺岗位,分享为男性垄断的权利。而在中国,为救亡,女性加入时代洪流,通过职业化,获得社会权利。

1920年,美国女性获得选举权。同年,我国对西方女权理论家著作的介绍,尤其是对美国纪尔曼夫人《妇女与经济》一书的评译,丰富了女性经济独立论的理论依据。许多报刊也日益关注女性独立问题,为女性争取就业机会平等清洁了舆论环境。

1921年,广三铁路对女职员的规定是:凡例假及星期日均放假休息。当过教员、公务员的白女士说:“这5年做事的结果,除教书时从学生方面得到一些安慰和兴奋外,我得到的是侮辱、轻视、讥笑、毁谤和排斥。”

1922年,北京女高师学生周敏等成立女权运动同盟会,在各大城市建立分会,声援女性改良工制、实行八小时工作制、保护母性等活动。

女子参政开始出现。1922年,湖南省产生女议员王昌国。到1940年,全国200余名参政员中,有女性吴贻芳、罗衡等多人。女权运动随着工人运动的潮流,激荡全国。政府为适应潮流起见,始准国家机关,任用职员,不分性别。

1929年至1933年,西方经济大危机,但女性就业人数持续增长。而现实中,性别不平等并没有根本改善,如职业隔离、发展前景不佳。

1949年,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出版《第二性》,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女性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书”。

女性权益与保障

1949年新中国成立,“妇女能顶半边天”成为时代口号,女性取得各项平等权利。

女性解放运动掀起第二次浪潮首先从美国开始,直接导火索有:一是1963年,贝蒂·弗里丹出版《女性的奥秘》一书,用体验和调查驳斥“快乐家庭主妇”的神话;二是失望于男性支配的民权运动,女权主义运动广泛开展。其基调是强调两性分工自然性、争取工作条件平等。此时,一些西方女性获得堕胎权。

这个阶段,性别问题主流化——联合国将1975年定为国际妇女年。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女劳力占半数以上。商品经济较发达地区,从商农民中女性约占二分之一。农业生产总值中,女性创造的产值超过一半。

1995年9月,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把男女平等作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次大会上首次提出,是我国政府对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也是我国妇女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妇女权益保障法》,并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法律,为广大妇女构筑起了一道安全保护网。

2016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 2020年)》中期统计监测报告显示,妇女发展纲要在可监测的54项重点统计指标中,有44项指标提前实现或基本实现目标,总达标率81.5%,实现了时间过半,目标任务完成过半,部分指标提前达标。

其中,2015年全国女性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的42.9%,超过了妇女发展纲要规定的40%的目标。同时,女性参与政府和企业决策管理的比重上升;适龄女童基本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重提高。我国妇女在健康、参与决策管理、社会保障、法律保护等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编辑 家英宏 钟健王冬艳

猜你喜欢
妇女
朱大伯赶集
微家星火,照亮“最后一米”
女骑手
当代妇女的工作
二仙四逆散治疗妇女更年期慢性胃炎54例
妇女的脚变大了
各国妇女的特点
妇女三期的运动保健监护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