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面:即将消失的缅甸习俗

2020-06-03 17:58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缅甸政府观光客观光

白净,是通行于许多国家的审美标准之一。但在过去的缅甸西北部山区部落里,钦族的女人们反其道而行之,在面部上纹着复杂奇特的花纹,以此为美。如今,古老的纹面文化因为政府禁令与现代化审美差异,将随着老一辈纹面女性的逝去成为历史。

用于“遮美”的纹面习俗

传说中,钦族先民大约在公元2世纪前从中国内陆南迁至缅甸境内,从此定居在此。钦族人骁勇善战,曾经打过很多硬仗,对英国殖民者更是如此。但钦族现在为人所熟知,却并不是他们的骁勇善战,而是因为钦族妇女奇特的纹面习俗。

关于纹面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许多版本。有人说纹面并不是为了装扮自己,反而是用来掩盖美貌。据说在古老的时代里,有一天,旅行到钦族部落的缅甸国王,对钦族少女的容貌惊叹不已,于是擄走一位少女纳为妻妾。从此以后,部落长老下令村里的少女都必须纹面,降低吸引力保护自己。还有人说纹面的意义与宗教有关。在英国殖民时期,许多传教士到部落中传教。有些钦族居民称,记得曾被当地牧师教导,只有纹面的女性死后才能去往天堂。

钦族的不同部落各有不同的纹面设计。最具象征性的马恩部落会在额头中央画三叉图案、脸庞两侧数个半圆相互连接,鼻梁画上平行直线和圆点。马冈部落则将整张脸由上往下画满相互平行的线条,连眼皮都不马虎。

纹面所使用的都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材料。例如用燃烧松木的热烟熏出某种豆叶的汁液后,加入煤灰消毒,预防感染,就能制成天然的颜料。她们拿植物的茎刺作为刺针,沾取颜料,以手刺的方法一点一点完成纹面。事后,她们会再用嫩草芽敷在脸上帮助皮肤愈合。纹面的图腾会依部落和长辈喜好有所不同,颜色深浅则取决于自然颜料的质量。最难辨识的是乌比乌部落的纹面。她们会在脸上画满点点,往往几年后颜料在皮肤下晕开,脸部就会出现乌黑一片的色块。

纹面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许多女性成年前最害怕的就是纹面。马冈部落一位年逾80的老妇说,她15岁就接受纹面,整张脸肿了7天。她妈妈告诉她忍着点:“你脸上的纹面会帮你找到一个好丈夫。”她们相信纹面可以带来真爱。

虽能创收,却注定消逝

进入21世纪之后,缅甸政府似乎看到了钦族的旅游价值,开始对当地民风习俗进行宣传,意图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经过缅甸政府、旅游爱好者、摄影师各方宣传,纹面这一习俗越来越为世人所知。每年都有数千名观光客来到山脚的村落妙乌,报名部落一日导览行程。这些观光客在部落短暂停留,聆听老妇人的口述历史,看她们吹奏传统乐器。年迈的纹面女性欣然欢迎观光客的造访。观光客不但为偏远的村落带来收入,更改变了村中年轻人对她们的观感。原先,受现代审美观影响的年轻一辈认为纹面过时又丑陋,直到看见外地摄影师、记者与学者对纹面的赞叹和欣赏,才转而接受家里长者的容貌。

观光潮同时也掀起一些质疑和忧虑。泰缅边境的长颈族用铜环拉长脖颈的传统,几年前让他们成为热门的观光风景。即便是现在的长颈族女性,也会为了赚取观光收入,持续佩戴铜环让脖颈变形。有些人担心这样“把人当动物园”似的观光方式会过度影响当地居民的文化价值,不过钦族部落并没有因此而重兴纹面传统。

实际上,这一习俗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被致力发展现代化的缅甸政府禁止。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年轻少女也不愿再接受纹面。用一只小猪、10K金跟一锅传统果汁换一脸图腾的时代已经结束了。这些纹面妇女以生命承载的传统文化,无可避免地将消失在缅甸的山脉之中。

·来源:缅甸果敢网(原文有删改)

猜你喜欢
缅甸政府观光客观光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孟加拉国对罗兴亚人涌入“严重关切”
我国商务观光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荡秋千
坐小火车去观光
缅甸勒令国际组织离开若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