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脂大豆酿酱油是“废物利用”吗

2020-06-04 12:51钟凯
食品与生活 2020年5期
关键词:废物利用猪饲料食品工业

钟凯

最近网上流传着一些所谓“揭秘小视频”,说用于酿造酱油的“脱脂大豆” 是豆渣、猪饲料,把它比作“嚼甘蔗的渣”和“下脚料”,搞得许多人都不敢买用脱脂大豆酿造的酱油了。事实上,这么说的人要么对大豆一知半解,要么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混淆视听。

首先,用于酿造酱油的脱脂大豆不是豆渣, 更不是什么猪饲料。脱脂大豆就是把大豆里面的脂肪去掉,俗称“豆粕”或“豆饼”。它的用途非常多,确实可以用于制作饲料,但也可以用于食品工业,比如发酵酱油,或者做成“大豆分离蛋白” 用于肉制品、烘焙食品、面制品、植物蛋白饮料、婴幼儿食品、运动营养品等。脱脂大豆可用来制作饲料,但绝不是说脱脂大豆是猪饲料,就如同酱油的另一个重要原料“小麦”也可以做饲料,

但在食品里的应用就是“面粉”,难道说我们吃的是饲料吗?同时需要明确的是,即使使用相同原料,因用途不同而要求不同,食品用食品级的, 饲料用饲料级的,互不相干。

其次,大豆中的脂肪(主要是大豆油)只占15% ~ 20%,所以非要区分主配角,那么豆粕是大豆成分中的主角,大豆油才是大豆产业的“下脚料”。

脱脂大豆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且用途广泛。用脱脂大豆发酵制作酱油的主要原因是它低脂、高蛋白,发酵效率高,可以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这一技术最早由日本人于1913 年开创,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早已成熟,大多数的日本酱油都是使用脱脂大豆作为原料的。我国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引入,多数企业也是使用这一技术。

致敬传统 但也需相信科学的现代食品工业

为什么有些人要强调用完整的大豆酿酱油呢?最主要的原因是“致敬经典”,毕竟古人酿酱油就是用完整大豆。

尊重传统当然可以,这也是很多人的情感诉求,但传统的未必就是对的。古人发明酱油的时候没有脱脂工艺,要是有的话,说不定你今天吃到的“正宗酱油”就是另一番滋味了。

真正的传统酱油是“日晒夜露”靠天吃饭, 这种方式不仅很难支撑起巨大的市场需求,也不符合消费者对酱油风味稳定性的要求。目前主流的酱油酿造工艺早已变成工业化的大型发酵罐, 从制曲到发酵“一切尽在掌握”。就算你用的是完整大豆,又有几分古时的模样呢?你可以迷恋于《舌尖上的中国》小作坊式的加工方式,但也应该相信以科学为指导的现代食品工业。

众所周知,酱油的主要作用是提鲜和上色, 其中的鲜味主要靠大豆蛋白分解产生的氨基酸, 而上色主要靠氨基酸和糖类反應得到的“美拉德产物”(老抽主要靠焦糖色),脂肪在这里面并没起什么作用。实际上,大豆油几乎不参与发酵过程,最后绝大部分只能随酱渣丢弃,不会留在酱油里。

当然,用完整大豆和脱脂大豆做的酱油在风味上肯定有差异,因为大豆油在发酵过程中会氧化酸败及降解,产生一些挥发性风味物质。

不同的工艺会赋予产品不同的特点,无论是大豆酿制还是脱脂大豆酿制的酱油,消费者根据喜好来挑选就行。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些小视频以“揭秘”之名厚此薄彼甚至混淆概念,有失厚道, 也有“伪科学”之嫌。

小知识

我国最早的酱来自动物原料,比如流传至今的鱼鲊、虾酱,汉代出现了植物性的豆酱。酱油本来是豆酱的副产品,是制酱时渗出的带有咸味和鲜味的汁水,到宋代才逐渐形成酱油。

酿造酱油是指纯生物发酵生产的酱油, 相对于添加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成分生产的配制酱油而言,风味更好,品质更高。

猜你喜欢
废物利用猪饲料食品工业
猪饲料中铜和锌的替代来源
前三季度全国猪饲料产量5 848万吨,同比下降0.3%
14.废物利用
废物利用制彩虹
废物利用有新招
· 《粮食与食品工业》征订启事·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
中国食品工业清洁技术论坛在沪召开
Nisin在食品工业防腐保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