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6-04 08:14刘早霞
文学教育 2020年5期
关键词:古诗词策略教学

刘早霞

内容摘要: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结晶,是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古诗文在小学阶段的比例不断加重,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教师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体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充分实践,然后诵读感悟,效果尤为明显。

关键词:古诗词 教学 策略

我国自古就是诗的国度,古代诗坛,群星灿烂,角立杰出,创作出了浩如烟海、汗牛充栋的古代诗词,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古诗词的学习在小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广大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状态:学生积累少,缺乏基本的审美和想象能力,难以感受古诗文的魅力;课堂教学方法呆板;重字词的解析,轻诵读、感悟及学习方法的传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农村古诗文教学的课堂中。还有许多老师走进了"死记硬背诗句—逐字逐句翻译诗句—死记硬背诗意及表达思想感情"的误区,学生因此怕学古诗。应如何改进农村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古诗词,领会古诗词的精髓呢?

一.加强诵读教学,读中积累

对于诵读的重要性,朱熹在《训学斋规》中说得很明白:“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说明书要多读才能通晓其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尤其低年级学生在学习古诗时,更应借助于读,在反复诵读中识字、学词、析句、理解内容,进而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一诗,初读古诗时,我要求学生自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不懂的地方标下来,待会儿一起交流。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朗读能力。自读后,再让学生谈谈收获,学生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有的说:“我知道白帝城是个地名。”有的说:“我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坐船时写的”……然后我请一个学生放声朗读,让学生相互评议,让他们纠正、指导读错的字词,又重点指导认识两个多音字“朝”与“还”。接着,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小声跟读。又指名学生像老师这样读,再让学生评价。以绘声绘色的领读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注意诗的停顿和节奏,读出感情,从中感受诗的语言美、节奏美、音律美,从而渐入古诗意境。

其实,学习古诗不必一一对应地解释,只要学生能够明白诗词大意,体会诗人情感即可。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在学生读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知识抢答的游戏环节,这样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交流学习成果,又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营造主动探究、积极发展的良好氛围。如“李白从哪里出发的”?“要到哪里去呢”?“路途远吗?你是从哪里知道”?“李白做的船快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引导学生结合插图,了解长江三峡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李白乘坐的小船顺江而下,两岸猿声还在不住啼叫,可小船已穿过万重山,这是多么快呀等古诗内容。再让学生说说该用什么速度读,“李白由于一些原因离开了家,现在终于可以回家,如果你是李白,你此时是什么心情呢”?这样,在一次次朗读的基础上,一点一点加深理解,体会船快人喜之感情。

二.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诗画同体,诗画同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古诗节奏明快,格律严整,意蕴深远,充满了韵律美和节奏美。教学时,若配以优美和谐的音乐,借助形象的画面,创设美妙的意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发展想象力。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紧扣题眼――“望”,可借助录像提供的画面,那一泻千里、飞珠溅玉、势如千军万马的瀑布,使学生顿生身临其境之感,那色彩、那声音、那形态、那气势、那魄力,撼人心魄。这样用录像生动地再现庐山飞瀑,让学生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诗境,题目不解自破,为进一步学习古诗、领会诗意,奠定了基础。

三.拓展学习空间,让古诗词走进学生心中

古诗词中不乏意境美的优秀作品,诗人的妙笔可使“诗中有画”,从而使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古诗都是“诗中有画”,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吟诗作画,以画讲诗”的方法打开学生的心扉。如教学古诗《草》时,让学生画一画草的枯荣,画一画藏在土里的草根,画一画春风一吹、小草又冒出地面的画面。而在教学南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化无处寻”两句詩时,我认真思考:怎样在画面上表现出“无处寻”的蝴蝶呢?要求大家开动脑筋,展开想象。结果,有的学生画上的蝴蝶隐于金黄的菜花之中,有的干脆不画,问其理由,各有不同。表面来看,这些争论与诗句的理解似乎无甚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激励学生进一步思考,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除了绘画外,其实还可以用表演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诗句。将古诗编演成故事,如在教学胡令能的《小儿垂钓》与孟郊的《游子吟》时,我就通过想象当时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表演,走进诗境,体会作者内心的情感,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古诗内容。还可以通过唱诗,学生喜欢歌唱,有时还喜欢自编自唱。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音乐课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旋律唱读古诗文。这种变读为唱的方式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在唱唱、跳跳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时,让学生在演唱中走进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田野山洼,就地取材,多彩课堂活灵活现

农村孩子们生活的家园,屋舍俨然,百花斗艳,春风雨露,燕语莺啼,与其说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不如说自然是一首首优雅的小诗。作为农村学校的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田野山洼,就地取材,呈现多彩活灵活现的诗意课堂。就白居易的《草》这首家喻户晓的小诗来说,教材中只节选了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城镇角度而言,孩子们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了,农村自来有燎荒的不文明耕种方式,在开垦前纵火焚烧杂草,此举着实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但由于万物是相对的,恰好能够在教学本课中淋漓尽致的将此诗的景象呈现于农村孩子的视野中,他们必然会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理解更为深刻更为明了。

杜牧的《山行》无不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秋叶之静美油然而生。对生活的农村的孩子来说,夕阳之下,追逐嬉戏,可曾见那“霜叶红于二月花”,浅吟低唱,学习此诗,熟不能铭记于心?记得最让人惦记的日子就是新年了,小时候每日守在日历牌前撕掉昨天的那一页,嘴角不由上翘,嘴里嘟哝着咒语:“离年又近了一天。”大鱼大肉不说,那最吸引人的莫过于爆竹了,王安石的一首《元日》又道出了多少人童年的趣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又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虽然拥有的不多,但是从未感到有何缺憾,农村自古没有限制鞭炮燃放的规定,每当除夕夜零点,夜空中再也找不到最亮的星星,漫天华彩,久久未能散去。孩子切身经历与诗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这又该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春节”。

在教学改革的今天,在实际的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激发农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领略古诗的美,一定要精心准备,仔细研究分析教材,结合农村特有的资源,寻求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学会学习,自主创新,让学生能读懂古诗,喜欢古诗,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单位:甘肃省通渭县文庙街小学)

猜你喜欢
古诗词策略教学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猜诗词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