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初探

2020-06-04 07:58滕少洁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3期
关键词:社区养老养老模式

滕少洁

【摘要】分析了我国城市传统养老模式与新型养老模式的特点及问题,以香港社区养老中心的概念界定与布局原则为参考,对比研究了其他城市在养老设施特别是社区养老中心规划布局原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施的服务半径不应同质化,而应以因地制宜为原则,养老设施分布与建设用地与人口密度特点相结合,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关键词】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日间照料

作为全球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养老设施体系及养老机构布局一直是困扰我国政府及城乡规划部门的关键难点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与家庭结构小型化的发展,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难以维继。本文着力探寻城乡规划视角下社区养老的空间布局与功能界定,以满足老年人口多样化需求的同时减轻家庭及社会养老负担。

1、国内城市养老模式现状

1.1国内城市养老模式类型

1.1.1机构养老

包括公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办养老机构。公办养老机构即政府出资兴办公益性的养老机构,运营管理及硬件设施相对完备,社会评价较高,但是存在床位紧张,入住困难等。社会办养老机构即由私人出资,设施水平参差不齐,常常由于资金不足,服务人员水平低、收费过高或资金来源不稳定等原因,入住率相对较低。

1.1.2居家养老

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即由子女等赡养选择居住在家的养老方式。然而由于家庭小型化的发展及子女工作压力、家庭矛盾等,居家养老面临的挑战愈加明显,也愈加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1.1.3新型养老模式

包括社区养老及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等。本文所提的社区养老即家庭居住与社区养老相结合的方式,由家庭负责提供住所,社区负责提供日间照料服务的方式,是既可满足老年人对家庭的依赖心理,又可解决老年人日常照顾问题,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医养结合是我国近期多地探索的一种养老模式,老年人群体疾病病情变化快,治疗和康复周期长,到大医院看病并非最佳选择。把医疗服务下沉到社区和养老机构,就成为了必然,鼓励二级医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专科医院、老年护理和康复等机构,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

发展新型养老模式是符合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设施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政策的体现,提供多元化、各有针对的养老服务也是关注弱势群体、适应不同需求社会进步的表现。

2、城乡规划中的社区养老(日间照料)设施布局

2.1社区养老的功能界定

从广义上社区养老中心的概念是面向自理老人的社交及康乐服务、面向居家养老的社区支援服务、面向身体中重度受损老人的日间护理服务,以及面向全体老年人的信息发布、膳食提供、健康管理及转介的服务共同组成。

由于现代医学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得以大幅提升,很多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往往是为了满足心理上的需求,对于这部分老年人社区养老中心特别是提供日间照料的养老中心是提供老年人交流娱乐的场所,也是丰富老年人社会交往、满足心理需求的场所。对于半失能、半失智老人,所谓提供日间照料是以个人生活照顾、医疗护理、康复训练和精神慰藉为主,更倾向于提供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中心。对于这部分老人,需要养老中心考虑安排专用车辆负责早晚接送老人。由于这部分老人对养老设施的要求较高,因为养老机构需要事先对老年人身体条件进行评估,达标后方可提供服务。对于失能、失智老人,社区养老中心已无法提供适合的设施与专业人员照料,因此这部分老人应选择对专门的机构养老。

2.2社区养老中心的布局

在传统的城乡规划中,社区养老中心的布局往往以服务半径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之一,然而人口密度、建设用地密集程度也应是决定老龄人口分布、老年设施布局的关键参考指标之一。

城市的用地建設往往表现为集中成片发展,各行政分区内的建设情况相差很大。香港的社区养老设施分布主要集中于建设用地连续的地区,在建设分散地区养老中心的数量及养老中心的定员与建设集中地区的标准也不相同,即呈现建设集中区设施均衡化、均质化特点;而建设分散区则设施布局倾向于建设在用地的边缘区域;而其他大部分城市老年设施的分布与人口及建设用地集中程度关联性并不大,而倾向于以500米服务半径作为设施的布局标准。机械的布局标准必然会等造成用地建设集中地区(高密度人口分布地区)设施供应紧张,而用地建设分散(低密度人口分布地区)设施供应过剩的问题,实际上是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浪费与低效利用。因此,建议社区养老中心的建设布局标准采用多参数作为设置依据,包括建设用地类型、开发强度、服务人口数量、分布、交通出行(班车接送)成本等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合理布局,如居住用地集中成片地区、老龄人口集中地区等可以以300m甚至更小半径为设置标准,商业商贸地区、低强度开发地区、可以实现班车接送老人等地区可以以800m-1000m甚至更大半径为设置标准。

结语: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布局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以往的规划经验及使用人群的角度分析,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特别是养老设施的规划需要综合考虑设施运营特点与规划布局的关系,保持规划的科学性、动态地研究设施布局方法与原则,特别是充分发挥我国的“街道一社区”体系的空间承载和作用特点,提出因地制宜的规划方法,使设施运营管理部门与规划部门更好衔接,才能促进公共服务设施体系的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祁峰.我国城市居家养老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0.

[2]陈笑楠.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吉林大学,2008.

[3]黄少宽.国外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特点[J].城市问题,2013.

[4]邵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作用及规划研究——以香港长者日间护理中心为例.

猜你喜欢
社区养老养老模式
英国社区养老照顾对我国的启示
发展“互联网+”老龄服务产业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温州“老人公寓”养老模式的经验特征
我国互助养老的实践现状及其反思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困局何解
引导城市消费对接旅游消费的异地养老模式探索
社区养老模式下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析
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中的政府责任定位
农村空巢老人居家养老保障模式与对策